扎根山岗,挺起红色脊梁

 湖北黄冈


“今天是冬至,我来看看大家。”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村民姜能山来到姜家岗湾,看望长眠在这里的73位红军战士。86岁的姜能山拄着拐杖,静静地站立在墓碑前。


20岁时,姜能山在烈士墓旁栽下14棵柏树,决心为烈士守墓、寻找亲人。


66年来,从青丝到白发,姜能山从未远离这片山岗。在守墓的同时,他也为前来祭扫的群众宣讲英烈事迹,想方设法为烈士寻亲。“只要还能动,我就要来,要把烈士的安息之地守护好。”


图片


牛背脊骨山位于黄冈市英山县陶家河乡胡家湾村,因山形酷似一头卧着的水牛而得名。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牛背脊骨山英勇作战,多次击退敌军进攻。


“要让牛背脊骨山成为英雄的山、红色的山。”老兵胡顺是听着红军的战斗故事长大的。退役返乡后,他筹得23万元,修建“牛背脊骨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动员村民为在战役中牺牲的24名烈士修墓。


黄冈市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4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3处。为保护全市 792 处红色文化遗址和5768处不可移动文物,黄冈市出台地方性法规《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全市烈士陵园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均免费对外开放,年均接待160余万人。


“近年来,我们集中迁葬散葬烈士墓4000余座,修缮零散烈士纪念设施3000余处,新建1个县级烈士陵园、2个县级烈士陵园集中安葬区,修缮、重建2座烈士纪念碑。”黄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黄智利介绍,黄冈市各地持续加大对烈士纪念设施的管护力度,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协调制度,联合宣传、公安、文旅等部门,完善日常联络、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衔接等机制。通过建立烈士纪念设施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进一步掌握全市所有烈士纪念设施和烈士墓的详细信息,包括图片、GPS定位、占地面积、保护现状等。


“英烈精神是灯塔、是旗帜,给人以方向和力量。”2024年10月,在黄冈市第二届英烈讲解员大赛上,来自基层的15位红色讲解员用质朴的语言再现李硕勋、邓雅声等黄冈籍英烈的形象和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现场评委和听众。


图片


黄冈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在革命战争年代,有5.3万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登记在册的英烈有32302人。黄冈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的“老兵宣讲团”持续围绕“老兵讲英烈”“致敬英烈、关爱烈属”等主题开展常态化宣讲,从姜家岗湾到牛背脊骨山,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如火种般播撒在鄂东大地上。


启程,奔赴新的春天!“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分赴广东、湖北各地,行走乡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感受各地退役军人工作者创新探索的生机活力,见证新时代新征程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各位战友

2025年《中国退役军人》杂志

已开启

↓↓↓

图片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否则视为侵权。

素材来源:《中国退役军人》杂志2025年第1期
作者: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郭佳蓓 薛薇 宫宇凡
通讯员:叶静 陈思彤 姚立 郭峰 程佳颖

 值班编辑:张启山

           值班主编:王   栋 杨   轩

           监      审:倪光辉 刘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