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1月24日电 (况玉)“2024年全省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94亿元,支持农牧户、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超7.4万户。”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冶晓东在1月24日召开的2024年青海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2024年金融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央行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28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213亿元,带动碳减排量820万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项目贷款落地6亿元。全省贷款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7868.2亿元,同比增长3.7%,全年新增贷款282.7亿元,保持近五年来较高水平。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8283.5亿元,同比增长4.9%。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全年预计为企业节约贷款利息约3亿元。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惠及18万户家庭608亿元房贷本金,预计每年节约利息支出1.6亿元。
同时,金融供给进一步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78.4亿元,同比增长3.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2个百分点。涉农领域金融服务提档升级。积极研发“乡村振兴骆驼贷”“拉面贷”等信贷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农村贷款余额1203.8亿元,同比增长10.5%。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突破创新。在全国首创打造“以电算碳”大模型碳账户核算体系,截至2024年12月末,为519家企业建立碳账户,累计发放碳账户贷款129.6亿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9535.3万元。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926.5亿元,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1428.1亿元,是青海省贷款占比最高的单项产业。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先后向全省金融机构推送3批次237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聚焦“四地”建设,创新推出规划合作贷、建设期配套贷等专项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363.4亿元。
此外,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落实落细惠民惠企政策。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青海甘霖融创中心”,探索推出网格化金融服务,截至12月末,“甘霖工程”共发放贷款5146笔,金额41.4亿元。“青信融”注册用户6.7万户,入驻金融机构53家,发布金融产品618项,成功撮合贷款4.9万笔,金融348.1亿元。统一首套、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延长“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涉外服务和管理持续优化。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专项行动,1-12月拓展“首办户”64户,全省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25.6亿元。支付服务包容度、便利性大幅提升。截至12月末,全省可受理外卡重点商户达2447户,支持外币兑换的银行网点180个,投入使用外币自助兑换机4台,累计发放“零钱包”18.4万个,建成188个外籍来青人员账户服务重点网点,全国性银行在青分支机构ATM外卡取现功能改造率达100%,全省1045个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