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月24日消息(记者 王颖)1月24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通道”上,宜宾市推荐代表、科技工作者华剑锋就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相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分析了四川在新能源产业的优势、短板,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华剑锋接受媒体采访(央广网记者 王颖摄)
华剑锋介绍,新能源产业与国家双碳战略及百姓生活紧密相关,当前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新能源发电项目大规模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就业。今年两会,他带来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产业新赛道与优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体系的提案,旨在助力四川保持新能源产业领先优势。
四川在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优势显著。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总量全国第一,水电装机容量9700多万千瓦居首,川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锂矿储量占全国57%,为锂电、光伏、氢能等产业筑牢根基。产业链布局完整,动力电池领域,宜宾建成“世界动力电池之都”,2024年全省动力电池产量预计占全国五分之一,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光伏领域,“成乐眉宜”光伏产业走廊成型,多晶硅、电池片产能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氢能方面,四川是全国少有的具备绿氢资源与全产业链布局的省份,氢能装备产业优势突出。
目前,四川新能源产业也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较慢,本地产品较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下一代技术布局的资源投入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高端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
针对这些问题,华剑锋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推动锂矿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引进和培育整车企业,改善动力电池产业“两头在外”现状;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整合产学研力量,攻克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加速下一代技术产业化布局与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人才政策力度,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岷山计划”“江源行动”等政策,建设和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优秀人才与企业家;四是拓展应用场景与市场,积极开发攀西地区光伏资源,推动“绿电自给”零碳绿色交通应用,拓展“成渝氢走廊”,发掘区域储能与虚拟电厂等新型电力系统场景。华剑锋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助力四川新能源产业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