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大国发院教授易君健在CCER-NCER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探讨新时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道与术。
2.代际流动性是衡量子代与父代之间社会经济特征相关性的指标,研究代际流动性有助于了解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3.由于数据的不完全性,科学测度代际流动性面临挑战,但研究发现当前社会的代际流动性远低于20世纪80、90年代。
4.此外,易君健教授指出,中国的代际流动性随着出生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尤其在沿海地区。
5.未来期待更多研究关注代际流动性问题,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题记:2024年12月21日,借CCER-NCER第四届学术年会之机,北大国发院与中信出版集团《比较》编辑部特别举办承泽论坛第29期,邀请多位学者和主编,以《经济学研究年评》(2024年第一卷)为范本,研讨新时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道与术,如何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做好经济学研究的守正创新。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学》(季刊)执行主编、Journal of ComparativeEconomics副主编易君健的主旨演讲整理。
在《经济学研究年评》这本书中,我们几位合作者的章节探讨了代际流动的问题。
我想先分享一段往事,大约在2009年左右,当时我在芝加哥大学作为访问博士生学习,导师Gary Becker教授开设了一门名为“人力资本”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完整录像至今仍可以在网上找到,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内容涉及代际流动的问题。在其中一堂课上,Gary Becker教授多次点名让我回答问题,这一幕至今仍能通过录像回放看到。这段经历深深激发了我对代际流动问题的浓厚兴趣。
什么是代际流动性?
经济学的目标是探究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这是形而上的追求。在这一哲学层面之下,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增长与分配。经济增长之后,如何进行分配?分配又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同代个体间的分配,以基尼系数为衡量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第二是不同代际之间的资源流动,即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性是衡量子代与父代之间社会经济特征相关性的指标。子代与父代之间社会经济特征(收入、教育、职业等)的相关性越强,代际流动性越低。通常,当社会被描述为缺乏流动性时,意味着个体的成就更多地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而非由个人特质如努力、勤奋、毅力等优秀品格所决定。
关于代际流动性研究有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如何科学测度代际流动性。这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代际流动性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特征、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等;
第三,代际流动性的社会经济影响,包括个人发展、社会公平、思想观念等。
图1:基础理论框架 (Solon, 2002)
影响子代与父代之间联系的因素有哪些?图1展示了父母收入与子代收入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来自父母的基因和禀赋遗传、文化传承、偏好传递等,还有社会经济变量,如人力资本投资的充足与否。若子女天赋出众,家庭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这可能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拮据,缺乏足够资金来实现子女的天赋。
在实现孩子天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政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涵盖了教育政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补贴政策、工资政策以及养老政策。因此,这不仅体现了一般性的经济学原理,还蕴含了广泛的公共政策含义。
为何难以精准测度代际流动性?
我重点谈谈代际流动性的测度问题。测度代际流动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传统上,我们依赖家庭住户调查数据来进行代际流动性的研究。代际流动性的指标通常涉及父母与子女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包括收入排序的相关性,或是代际转移的矩阵。例如,若父亲在他那一代的收入最低的20%区间内,其子女跃升至该代的最高20%区间,这被称为“向上流动”;反之,若父母处于收入分布的最高20%,而子女却处于最低20%,则称之为“向下流动”。这种上下流动在社会中持续发生,具备高度动态的特征。
为什么社会存在这种动态性的流动?众所周知,人类基因的分布与财富分布并非完全一致。贫困家庭可能孕育出天赋异禀的子女,富裕家庭亦可能出现天赋平平的后代。遗传学法则的第二基本定律就是随机性,表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天赋并非总是等同。在探讨这一现象时,我们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衡量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是应该依据其一生的收入,还是某一特定时点的收入来评估?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代际弹性应当通过个体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来科学衡量,然而,获取一个人一生的收入数据不现实,家庭调查、人口普查等通常无法达成这一目标。
在最新的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是行政大数据,特别是税收数据。我国的税收数据并不完整,许多人尚未纳入收入税收体系,但在美国和欧洲,税收数据相对完善,能够全面反映个人一生的收入情况,从而有效减少许多偏误。
在以往采用家庭住户调查方法时,我们通常认为代际流动性相对较高,其系数大约在0.2-0.3。此系数所表达的含义是,当父母的收入每增加1元钱时,其子女的收入将相应增加0.2-0.3元。这里所指的是一生中的收入,即代际收入弹性。然而,由于数据的不完全性,解决了计量经济学中的科学测度问题之后,我们发现代际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远比测度结果所显示的要高,可能达到0.4、0.5甚至0.6。例如,0.6的系数意味着,如果一个父亲在其一生中比另一个父亲多收入1万元,那么前者的孩子将比后者的孩子平均多收入6000元。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说明代际流动性偏小。在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发现当前社会的代际流动性远低于20世纪80、90年代。
要研究中国的代际流动性,首先需要探讨的是如何精准地测度。在过去数年中,我和合作者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测度,但我必须承认,我对于自己的测度结果也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只能说,在给定数据里,我们已经倾尽全力。
代际流动性研究大有可为
我们在该领域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其中一个发现是中国的代际流动性随着出生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尤其在沿海地区,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显著。
此外,我们也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仍然较为有限。
就全球而言,代际流动性无疑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展望未来,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研究聚焦于此。同时,希望在我们这本书出版后,这篇文章能够激发年轻学者对文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得到的关注仍非常有限。
整理:白尧 |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