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北京劳动者之歌|姜辉:秉持工匠精神 折桂技能大赛

工作不到两年,就在北京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独占鳌头,被授予“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姜辉的夺冠“法宝”是什么?

图片

因人制宜 实训课程设计多元有趣

2020年,退伍归来的大学生士兵姜辉回到母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成为基础工程训练中心的一名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对校内学生和校外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规定,基础工程训练中心负责对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学生的轮训,每个班级都要进入中心学习一到两周时间,学习内容包括车工、铣工、模型拆装等,所以实训指导教师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强度也很高。

姜辉上学时就喜欢动手操作,又经常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曾获得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2021-2023年,他承担《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任务,共计教授54个班级,完成1404课时,几乎一多半工作日都在上大课。

由于自己出身于职业院校,又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姜辉比较了解高职生的思想状况,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案。“上第一节课时,就出现学生不服管的情况。不过,经过一天的接触,我就用技术‘震’住了他们,然后带他们制作一些好玩的作品。学生对我有了初步了解,就没有这种(不听话)想法了。”

实训课要求所有学生学会制作组合件作品,但按照常规要求做出来的是一个个金属方块,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姜辉会观察学生的喜好,根据不同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偏好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据此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训内容,手把手教他们制作。

比如,他会教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制作尤克里里,教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制作印章,教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拆装金属模型等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载体实现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达到实训的目的。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把成品带回家留念,这一安排增加了学生们的成就感,提升了对工程训练课的学习兴趣。

姜辉兼任学校创意空间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所以在实训课结束后,时常有学生找到他,表示自己对某些模型感兴趣,想跟着他继续学习,还有学生请他带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他都会爽快答应。经过他的指导,一名学生在2021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车工组)中夺得第三名,还有学生在北京市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拿到名次。

精益求精 比赛作品接近镜面效果

辅导学生参赛的同时,姜辉也渴望到高水平实战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平。2022年6月,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北京市选拔赛开始报名工作,从师傅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知道自己一直盼望的机会来了。

在为期近5个月的备赛过程中,姜辉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抓紧练习,暑假里更是每天都“泡”在实训车间,开学后在教书备课之余继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的准备。“我很幸运,学校的装备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比赛要求,我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得到充分锻炼。”他说。

到了临近比赛的前一个月,姜辉几乎每天晚上十点多才回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亢奋,职业能力飞速提升的感觉让他很有成就感。即使实操要进行金属切削,容易刮伤手指,他依然不受影响,收拾完伤口就继续训练。

本次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加工一个金属组合件,考核选手的职业综合能力,工具、量具、辅具的推荐清单达到52种,可见组合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这种金属模型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用现有设备无法完成。”姜辉在备赛时发现这个情况,和师傅商量后,他意识到想解决问题,就要改变加工方式,甚至调整工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比如把金属结构加工成斜面时,斜面要求的角度用铣床做不出来。姜辉之前没遇到过这种难题,他就和师傅以及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商量,在他们的建议下,他想到进行技术革新,几经试验,设计出一个楔形卡具在机器下面垫着,终于加工出比赛要求的角度。

组合件的精度也是比赛的考核重点,选手要在6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加工出最佳尺寸,达到最大精度,才能成为获胜者,如果加工工艺不对,组合件就装配不到一起,连基本作品都做不出来。为此,姜辉没少在精度上下功夫,他的办法就是“多练”。别人如果练4套,他就练20套、30套,做得多了熟能生巧,他就知道从哪一面加工效率最高、哪个环节容易犯错、应该如何避免。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姜辉逐一攻克各项技术难题,在2022年11月举办的市赛中,力压众多来自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的选手成功夺冠。他做出的组合件作品,人贴近看能照出面部轮廓,接近镜面效果,用手触摸也很安全,不会因为毛茬加工粗糙而刮伤手。

对于得奖,姜辉表现得很谦逊,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我能赢主要是因为练得多,别人有我这个条件的话,可能比我做得更好。”

他认为,虽然考试成品不会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但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这是他会向学生传递的参赛经验和心得。

“如今,工厂生产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很多地方职工只需要学会操作机器就能完成生产任务。但我们职业院校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从毛坯零件一步步到成品的全流程制作,更要懂得机械加工背后的原理,还要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姜辉表示,这些工作才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和价值体现。

2024年5月,姜辉转岗到学校人事处,开始新的征程。虽然不再承担实训课程,但是他已经在备赛过程中养成了稳扎稳打、坚持不懈的工作习惯,这让他在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时,不惧从零开始,可以行稳致远。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任洁 文/摄
编辑:苏常萍
校对:宋晓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9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帝王霸业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