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做作业至21时20分可停止并及时就寝、课间时间从10分钟调整至15分钟、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1月22日上午,佛山市教育局召开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媒体吹风会,进一步介绍并解读佛山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政策文件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将落实“减负十条”工作机制,助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减乘除法”助推义务教育减负提质
“减负十条”以学生减负提质作为小切口,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减负、提质、增效三个主题,提出十项举措,分别为规范在校一日作息、严格落实课程方案、优化课间时间安排、保障每天体育锻炼、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严格控制考试频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行走的课堂”、深化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声誉评价制度,将做好“加减乘除法”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
为了解决部分学校学生近视率、肥胖率相对过高的问题,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减负十条”要求做好体育锻炼时长的“加法”。明确提出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学校课间时间从10分钟调整至15分钟,每天大课间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多活动。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课+课间、体育课+体育课后服务等方式,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其次是做好学生课业负担的“减法”,明确提出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不早于7:0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落实体育与健康、艺术、科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实行家庭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可停止做作业及时就寝,并在小学推广每周一天“无作业日”。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养?做好学生全面发展的“乘法”是关键。“减负十条”明确提出实施“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素质托管的必备项目,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安排一小时,开放学校的科学类实验实践场室(馆),确保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小时形式丰富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每月开展一次“行走的课堂”,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此外,为了让相关政策落实到位,还要做好破除减负提质增效障碍的“除法”。“减负十条”明确提出学校作息时间安排表及课程表要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公开,接受监督,避免“阴阳课表”。建立声誉评价制度,不定期从工单等渠道收集违反学生减负政策的情况,纳入学校声誉评分指标体系。
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英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佛山将建立健全落实“减负十条”工作机制,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落地见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育人质量,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生态。
积极推进“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行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的关键也在于课堂提质增效。佛山市面向全员推行的“科学探究一小时”,每天开放科学类实验实践场馆,在保证基础科学课开齐开足前提下将课程内容延伸和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探究实践项目相结合,用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实现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科学探究课程内容选择,极大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厚植创新实践沃土。
例如,顺德区容山中学引进全国首个量子计算科普实验室和C919大飞机模拟驾驶舱、佛山二中建成全国首个校园“知隐”古陶瓷博物馆,顺德西山小学“绿享”智慧农业创客空间、佛山同济小学“童童少年科学院”、澜石小学“天工开物馆”等一批特色教育创客空间不断涌现,成为独具特色的“科学探究一小时”载体,推动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科学专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佛山市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广泛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等到中小学担任“科学副校长”或“科技导师”。实施“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行动,计划在2025年底统筹全市100名科学家(含科技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
目前,全市近50%中小学校完成“科学副校长”聘用机制,举办了近100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大手牵小手”“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广受师生好评。
除了专家团队,科学教育师资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科学类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佛山市率先在全国启动以教育创客(创客导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进阶式提升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科学类教师的提升培养,每期历时近三个月,培训各学校骨干教师约180人,近年来累计共培养教育创客近1000人,教育创客导师培养对象262人,实验教学应用和科学教育创新人才720人,覆盖全市60%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了科学类学科师资的普及教育。
“一方面要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提质,最终落脚点是在教师上,这对于教师们的挑战和考验也是不小的。”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刘湘表示,“减负十条”新政的实施给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佛山市教研室将聚焦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优化教学实践、深化课程改革、抓实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构建并不断完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
文 | 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王蓉丹
图 | 佛山教育 佛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