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建筑主体已全面封顶!大沥产业转型升级有新进展

头条推荐


大沥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再传捷报!

近日

位于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内的

华南藤编产业园首期建筑主体

已全面封顶!


首期建筑主体已全面封顶!近日,位于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内的华南藤编产业园封顶,标志着大沥镇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首批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让大沥“非遗”藤编产业焕发新机!


图片

封顶仪式。


华南藤编产业园首期建筑主体全面封顶,标志着工程建设迈入全新阶段,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6月份建成后投产,将打造成为高商业文化价值,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标准藤编产业园。



区域优势造就示范项目


华南藤编产业园首期面积约3.38公顷(50.75亩),在建地块面积约1.67公顷(25亩),本次封顶建筑为1号、2号楼主体建筑,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项目1、2号楼均建设8层高,首层高9米,二至八层高6米,每栋楼均配备2台承重13吨货梯。封顶楼栋建成后主要用于原地块藤编厂企腾挪,起到留住传统企业,规范企业经营的良好效益。


图片

项目实拍。


项目位于广佛交界产业核心区内,该片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佛两地重要交通枢纽的辐射中心范围内,高速路网完善便利,一小时内可到达广州、佛山的高铁站和佛山机场,吸引广佛两地的资源汇集,有利于打造现代产业标杆性示范项目,也有利于引进高端装备、高新人才进驻。同时,该地区作为藤制品较早形成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南海藤编这项已有1000多年文化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大沥黄岐海北有着闻名中外的“藤乡”之称。



绿色规划引领园区建设


大沥藤编兴盛于清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鼎盛期。那时,大沥拥有上千家藤厂作坊,家家户户以藤编为业,当时南海最大的藤厂南海藤厂和东风藤厂,所制作的藤制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图片

项目效果图。


受限于制作方式和工业产能,传统藤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低工业化的制造业,粗放的加工制造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污水以及噪声等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影响。致力于解决藤编产业粗放无序的发展和老旧工业区低端落后的问题,大沥镇启动华南藤编产业项目。项目通过对凤秀岗工业区拆除改造,打造全新藤编工业园区,将藤编产业由粗放无序的增长,升级为一个科学、环保、安全、可持续的产业集群。项目将投资15亿元,建设约20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计划引入不少于30家优质藤编企业进园经营。



高质服务促进项目审批


为加快华南藤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大沥镇各部门坚持以优化环评服务为抓手,实行环境准入服务关口前移,组建环评服务工作团队,提供“管家式”保障服务,及时给予指导、即时疏导堵点。


23个工作日,华南藤编产业园规划环评完成技术预审、专家评审等有关审查程序,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并于近日正式获批,是全市首个获批规划环评的藤编主题产业园区,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跑出环评审批的“加速度”,解决了藤编行业遇到的“环保审批”瓶颈问题。通过园区的统一、高效的环保治理,实现了藤编行业生产的全链条覆盖。


近年来,大沥镇正在聚焦产业升级,紧抓转型发展,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向存量要增量,通过建设高品质、高容积率的城市工厂、产业社区,迎接科创进城、工业上楼新趋势。


通过努力,大沥让广大企业以及实力雄厚的沥商再次看到了满满的诚意,掀起了一股沥商回家的风潮,吸引了一众企业投资大沥,2024年成功推动华南藤编产业园、钜隆家居广场、中深(大沥)智造产业基地、大转湾五期地块改造项目等35个产业项目表决、挂网,项目面积超193.3公顷(2900亩),建成后可提供约45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载体。

为“大沥速度”点赞!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南海大沥视频号

了解大沥更多资讯


来源:南海融媒

编辑:蔡小玲

校对:郑晓琦、赖嘉华、陈福权

监制:吕燕珊、张秋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