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封面评论|OTA平台热衷捆绑销售,“机票+”不能沦为价格欺诈

图片

□蒋璟璟

1月2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涉在线文化旅游消费案件审理情况。通报指出,在线文旅平台的经营者存在利用信息技术捆绑销售、临时涨价等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注意到,在王某诉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认定平台在未设置醒目、清楚的提醒以及设置可以拒绝的选项的情况下,在消费者预订机票时搭售外卖服务包,属于故意隐瞒商品真实信息,构成价格欺诈,应返还机票价款,并承担三倍赔偿责任。(澎湃新闻)

售卖机票捆绑隐形增值服务,类似的操作业界早已有之。其尽管一再被曝光、被声讨,但相关平台颇有一副不为所动、我行我素的架势。对于此类现象的治理,此前主要依赖用户投诉以及行政执法介入。整体来说,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在最近这起案例中,有消费者就此发起诉讼要求赔偿,法院审理后认定平台方构成“欺诈”,并判决其支付惩罚性赔偿。应该说,有鉴于“平台捆绑销售”现象的普遍性,这一“标志性案例”,必将在较大的层面产生广泛影响。

现实中,不少OTA(在线旅游)平台代售机票,各种玩花活、夹带私货。就“票务”板块而言,很多平台的经营思路,实则都是“机票+”:以票源资源为起点、为杠杆,不断做“上下游延伸”,不断撬动增值服务变现。其呈现出来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一些大的在线文旅平台上,“买机票”的页面越来越花哨,下单、结算的流程中,模块、按钮、条幅等要素,越来越杂乱。横向对比而言,一些OTA平台的机票销售,远没有那些航司直销渠道来得清爽利落,这并非偶然。

合理怀疑,某些OTA平台有意把售票页面做得复杂,来制造信息过载、增加用户甄别难度,从而误导购买行为。在上述案例中,平台在销售机票的时候,搭售了10元的外卖服务包。整个过程,可说是煞费苦心、悄悄咪咪,极尽暗度陈仓之能事。此类做法,并不少见。在一部分OTA平台,经常是采用“套餐”的形式销售机票,比如说“机票+旅行券”“机票+延误险”“机票+打车券”“机票+升舱礼包”,等等——花样百出,“纯机票”或者说“裸机票”,反倒难找了。

原想着买机票,结果莫名其妙甚至毫不知情地,买了一堆东西。这哪里是捆绑销售,简直就是硬塞强卖。的确,OTA平台基本也都有“纯机票”销售方案,只是往往其被掩藏在一堆“套餐”方案里,消费者不得不下拉页面、苦寻一番。在此大背景下,平台显然不能以“消费者自己选择套餐”来自辩,而应该坦诚检视自身,是不是利用技术优势,对“机票+增值服务”加以了过度优先呈现,是不是通过“纯机票选项下沉隐匿”的方式,事实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