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欧盟方面就一直持观望态度,寄希望于特朗普会改变政治理念,加大和欧盟的来往力度,甚至期间还多次拿围堵中国为条件,向特朗普示好。
然而,欧盟方面的这一动作,并没有动摇特朗普半分。这段时间里,特朗普多次将矛头对准欧盟。
(冯德莱恩)
在能源和贸易领域,他强调美欧之间的贸易失衡,敦促欧盟增加从美国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特朗普威胁称,如果欧盟不采取行动,他将考虑对其征收更高的关税。
在军事方面,特朗普对北约成员国发出了明确的信息,要求他们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他指出,美国长期以来为北约的防务承担了不成比例的责任,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因此,他提出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提高到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而许多成员国在经济压力下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此外,特朗普不仅要钱,还要领地。在欧盟方面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其再次表达了要“收购”格陵兰岛的意图,甚至公开表示不排除使用军事力量。
更让欧盟方面难以接受的是,这位过去堪称是对华态度最为强硬的美总统,竟然在就职典礼上,一次都没提到中国。这一异常情况,也被一些分析人士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调整对华政策的信号。有消息称,特朗普团队预计将改变对华政策,通过谈判等方式和中方达成协议,未来中美关系很有可能出现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彻底认清了现状。于是在日前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再次提及中国时,罕见放软了身段。
(特朗普)
冯德莱恩表示,当下虽然欧盟正在对中国采取保护性贸易措施,但是也愿意继续同中方就电动汽车征收关税问题进行讨论。
她表示,2025年将是中欧建交50周年,这就给欧盟带来了一个与中国协作和深化关系的机会,未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欧盟应该加大和中国的对话,扩大中欧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最后,其还强调,现在也是时候本着公平和互惠的精神来和中方接触了,这样才能与中国建立更加平衡的关系。
我们也都知道,冯德莱恩可是欧盟内部妥妥的对华强硬派,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冯德莱恩三天两头对中国放狠话,甚至还曾跟随美方脚步,主张要实现“与中国脱钩”。
如今这一表态,和之前可是截然不同。
对于冯德莱恩而言,其之所以意识到了这一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弊端已经显现了。这段时间里,许多欧盟境内的汽车制造商因为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被迫关闭工厂并进行裁员。这一情况导致了当地经济的衰退,不仅直接影响了就业,还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此外,在失去了与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机会后,欧洲本土的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外部竞争和合作的刺激,使得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放缓,久而久之形成了对经济活力的制约。
(电动汽车)
其次,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将对欧盟施加各种形式的压力,包括贸易、军事、安全以至科技等多个领域。美国希望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从而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种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压力,就促使欧盟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策略。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外部挑战,欧盟必须考虑与更多国家,如中国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分散风险,确保经济和安全的自主性。这不仅是为了抵御美国的影响,还能为欧洲内部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虽然特朗普上台的第一天并没有显露对中国的明显敌意,但我们不可否认,在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未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仍将是特朗普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因此,我们无法排除特朗普可能会运用多种策略来削弱中国地位的风险。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方也需要寻找新的外交和经济合作伙伴,以分散来自美国的压力。而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不仅可以在贸易方面为中方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同时还能在国际事务中形成一个更为平衡的多极化格局,从而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围堵和打压中国的战略效力。
所以,欧盟主动递来的橄榄枝,我们不妨接下来。
总之,在这样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欧盟来说如何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若是选择对了,将会塑造欧盟未来数年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