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播
“我有三个梦想,它们让我一直奔跑在创业的路上,也让我的人生变得热辣滚烫。”李俊一直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发展农业、带动农民、回馈农村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李俊,1980年生于宝清县普通的农村家庭。2011年返乡创业,现任宝清县锦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宝清县珍硒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宝清美来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宝清县旌美冷冻食品加工厂总经理、宝清县德蕴农产品销售部总经理和宝清县醇美酒坊总经理。曾获宝清县“青年创业创新带头人”荣誉称号,黑龙江省“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荣誉称号。有着诸多头衔和荣誉的李俊,走过了怎样的创业路?
2011年2月,李俊放弃了国企工作选择了农业赛道,从粮食烘干、销售业务起步,虽爬坡过坎,但一直笃定前行。十几年来,李俊审时度势,凭借异于常人的超前思维,在“粮头食尾”上做文章、抓商机。先后创立、合办了6家公司,工厂遍布青原镇、万金山乡、夹信子镇和宝清镇4个乡镇,在不断扩大富硒大米、糯玉米、毛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也将宝清富硒名片向全国各地传播。
宝清县辖内有近6000平方公里富硒区域和三江平原富硒土壤核心区,这给李俊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6年12月,李俊把目光投向了富硒资源,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即宝清县珍硒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他与两名股东共同成立了宝清美来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他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南下上海、两广,四处推广富硒水稻名片。伴随着2019年宝清县荣获“中国北大荒硒都”地域品牌,李俊的富硒产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截至目前,富硒大米已远销江浙沪、广州等地,深得客户喜爱。
2019年以后,李俊迎来了创业黄金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俊抓住机遇,先后创立了宝清县旌美冷冻食品加工厂、宝清县锦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主营业务为速冻糯玉米的加工、销售。他以宝清县珍硒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种植基地,2020年、2021年两年,每年种植糯玉米3000亩,2021年为探索新模式,种植出口品种台湾753毛豆1000亩。2022年种植糯玉米5000亩,毛豆1000亩。以宝清县旌美冷冻食品加工厂、宝清县锦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加工端,加工鲜食糯玉米1200万穗。目前产品销售全国多个地市,线上与线下结合,多个电商平台都有销售店铺及合作商家。
作为依靠黑土地富起来的企业家,李俊积极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潮,通过打造产业一体化带动地方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至2020年间,李俊带动50户农户种植优质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他通过签订订单的形式,既稳定粮源,又让粮农稳增收。
在夹信子镇和县扶贫办的积极协调下,李俊在团结村率先创办扶贫产业,宝清县锦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成,为团结村贫困户脱贫、农户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2020年至2022年,县乡村振兴项目扶持资金1546万元,用于厂区的厂房及设备建设。每年公司向村里交纳乡村振兴资金分红108.26万元,用于村集体积累及全县936名脱贫户稳定增收。公司每年在9月份采收期,糯玉米用工达到200多人,毛豆采摘用工400人以上,这些人每人月收入都能增加3000元~6000元。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7月份,为加工出货期,用工80人,每人都能增加收入3万元~5万元。这期间他还帮扶脱贫户去公司务工,锦团农业每年的工人工资支出达到300万元以上。
从创业致富到带动农民致富,过程可谓无比艰辛。周转资金压力大、厂区不停地扩大建设,并且是自主种植土地,每年都要投资900多万元……但这些困难没有击垮李俊的雄心壮志。为能让更多农民真正富起来,李俊又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预计到2028年,扩大产业化规模,提高鲜食玉米的产能,并建设速冻蔬菜加工厂,建设标准化养牛厂,并向屠宰、肉制品产品方面延伸。通过多元化发展,种植基地将达到10000亩以上,公司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
“发展农业、带动农民、回馈农村,这既是我们公司的宗旨,也是我的最大梦想,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李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