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联合多部门举办了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的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120急救大课堂公益活动。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目前广州市已有超过500台公交车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护装置。
让公交车成为移动的AED
当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天河院区专门设置了急救车辆展示区域,展示了涉水救护车、卒中救护车、负压救护车等不同类型的救护车,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日常环境。
配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公交AED急救车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介绍,目前已有20多条公交线路、500辆公交车上成功安装AED设备,超过1300名公交司机都通过培训具备了应急救援技能,能在紧急时为乘客提供救援服务。每台配备有AED设备的公交车均在车身显示红色AED标识,方便市民了解车上急救设备配备情况。
“这些公交车就是移动的AED,也许事发地点不一定是在公交车上,但也许最近的公交车可以帮上忙。”广州巴士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悉,从去年9月广州公交AED守护计划公益项目启动至今,得益于企业和市民的自发捐助,短短几个月已经有500台公交车装上了AED,接下来还会再陆续增加。市民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交车AED守护计划”,搜索了解广州市公交AED安装情况。
微信小程序“公交车守护计划”截图
广州120的3秒接通率达99%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罗红彬副主任在活动现场介绍,广州市的急救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院前急救网络不断健全,指挥调度能力也全面提升,急救设备设施方面也日益完善,专业素质和服务都取得了明显提高。
他介绍,目前广州市急救指挥体系已从一个中心发展为5个分中心,已经形成网络的医院有148家,区域急救医疗中心有10家。广州市内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接近100%,3秒接通率基本上已经达到99%,急救队伍的专业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急救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倡议的每一个公民能积极行动起来,关心急救、学习急救,参与急救。当他人遇到他人需要急救的时候,我们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为挽救每一个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罗红彬介绍,中心的宣教工作正在不断深入,全民学习,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最终目标是进家庭。社区也会举行不定期培训,未来准备再在街道或者社区中心布设一些急救模型,让大家有机会去练习。
活动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急救专家向在场观众普及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知识和技能,让观众对急救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 冯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