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逸笔含清气,崇古悟禅境丨孙恩扬

图片

1

书画家简介

图片
图片

孙恩扬,本名颛孙恩扬,1974年生于安徽。自幼学习书画,1995年考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范曾、杜滋龄、陈玉圃、韩昌力诸位先生,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范曾教授研究中国诗学、画论与中国画创作方向。中国收藏家协会文化研究部研究员,拉不楞画院副院长,北京建筑大学美术部教师。

自1999年《曲尽弦难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于中国美术馆、香港集古斋等重要展馆及海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和联展。出版有《颛孙恩扬画集》《泼墨画研究》《故宫画谱——罗汉》《画为心相》《禅画研究》《水墨澄观集》等画集、画法研究论著二十余部(篇)。

上下滑动阅览详细信息

★1999年:作品《曲尽弦难收》获“建国五十周年天津市美术展览”中国画二等奖 。

★同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收入《九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画作品集》。

★2004年:中国文联、中国美术馆,水墨画《春雨梨花》获“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 。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经典•重提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

★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参加 “艺苑撷英——中国艺术研究院师生作品展”。

★2009年:北京中环世贸时代美术馆“天工开悟——墨彩形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原道与正纬—首届全国美术院校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2年:扬州八怪纪念馆举办“水墨澄观书画作品联展”。出版《水墨澄观——颛孙恩扬书画作品集》。

★2014年:孔子学院和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办“文墨儒风——中国青年画家赴美精品展”。

★2015年:北京“凤凰汇”,“笔墨·新势力——两岸三地青年画家提名展(第一季)”

★2016年:新加坡华中艺术中心“澄鉴和光——中国书画名家新加坡邀请展”。

★2017年:安徽宿州市博物馆“水墨澄观——丁酉四人书画精品展”。

★2018年:北京博宝美术馆“绘事文心 ——南北美术学博士迎春邀请展”。

★2018年:北京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守正创新——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学术提名展”。

★2018年:南通大学“与时偕行——2018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博士论坛邀请展”。

★2018年:安徽“龙城画派三百年系列书画展”

★2018年:天津美术馆“原源同道——京津冀青年水墨作品提名展”。

★2019年:人民网“家国情怀,奋斗青春——当代百位青年艺术家美术精品展”。

★202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月光华——名家邀请展”。

★2020年:甘肃兰州,“国好.法大——丝路佛缘国际佛教书画展”。

★2021年:广东湛江书画院“青春煜耀——全国青年画家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14年:(个展)香港中环,集古斋举办“画为心相——颛孙恩扬水墨作品展”,出版《画为心相——颛孙恩扬水墨作品集》。

★2015年:(个展)北京雯华堂美术馆举办“色墨无碍”——颛孙恩扬乙未迎春水墨精品展。

★2016年:(个展)青岛聚缘堂美术馆举办“笔底烟云——颛孙恩扬水墨作品展。”

★2010年:《泼墨画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首届艺术学博士优秀论文奖。

★2017年:人民网,视频专访“妙悟无言,禅心画境——颛孙恩扬浅谈谈禅画”。《禅画研究》公众号关注超万阅读量。

★2023年:(个展)合肥城隍庙艺术展览中心“桃源问津—颛孙恩扬水墨精品展”。

图片

画语拾零

文/ 颛孙恩扬

(一)

泼墨是中国画独特而重要的水墨画法,也是文人绘画写意观念和逸品美学之集中体现,为水墨之法眼,写意之极则。

 

唐代泼墨画呈现出文人士大夫的艺术状态和理想,泼墨过程成为文人间心灵交流之现场。例如在顾况、王洽、张志和泼墨过程中,观者与歌舞者动作等皆作为泼墨创作的一部分,绘画成为艺术主体、接受者共同的审美发现与创造,这种即兴方式对后来文人画强调主体精神的创作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唐代泼墨法启发了后来“逸笔”、“墨戏”、“活笔”等诸多写意画法和笔墨观念,从而构成了写意水墨画之发展张力和审美来源。应该说后代画史在唐代找到了两个重要源头,一是文人画“诗画本一律”之诗画一如理想,另一个就是文人画“烟云墨戏”之泼墨写意观念。

 

泼墨,超越了绘画技巧层面而成为中国艺术之写意象征,以最简单直接的泼墨方式达到了自我存在的诗性,水墨洇化的过程意味着灵性与无限的自由想象力,从而成为中国绘画独有的表达方式。

 

从艺术创造的性灵自由特征来讲,泼墨是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理想的绘画呈现,其写意表达方式与审美启示更是现当代中国画所要坚持的重要价值流传。

图片

(二)

 

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利用美术宣扬教义,佛教美术随之而兴起。魏晋以来,外来佛教美术在影响中国人艺术思想的同时,也在形式与内容上趋于中国文人审美心理。而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禅意”入诗、入画成为自觉的审美追求。

古代文人认为“画性宜静,诗性宜孤,即诗与画必悟禅机,始臻超脱也”。

 

从禅画源流讲,唐代禅宗与水墨画兴起是契机。具有文人趣味与禅宗审美的白画与水墨画大量出现,如王维,张璪,吴道子等人作品,形成新的审美交流载体,外来的佛教美术渐渐融于本土水墨样式。此风气入宋尤盛,形成独特的禅画风格,以泼墨减笔形式为主。南宋以杭州径山寺无准师范为代表,禅僧、文人乃至院画家都有禅画创作。

 

文人画许多题材都是禅僧初创,禅画也升华了许多世俗题材。如墨梅图始自宋代僧人释仲仁,后传至扬无咎。南宋僧人智融始画岁寒三友,成为文人画最重要的品格图式。

 

山水画潇湘八景经由禅僧创作而增加了辽阔寂寥的审美意趣,以泼墨减笔表现,潇湘八景图式也是文人山水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禅宗十牛图颂、牧牛图颂增加传统动物画的精神意蕴和审美高度,使得普通的动物题材升华成为禅宗的譬喻而具有表法的功能,这也是宋代牧牛图一类题材韵味隽永的内在原因。

 

因为禅宗影响,传统白画佛、菩萨等造像趋于减笔写意表现,如减笔水月、白衣观音像。禅画更以泼墨减笔表现达摩像、布袋和尚、寒山拾得丰干像、禅宗祖师像、禅宗公案等。

 

这类禅画题有禅师赞颂拈古,题赞内容与草书笔法契合泼墨减笔的禅画风格,并有钤印,此综合形式也可以看作文人画强调诗、书、画、印风气之先声。

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9
金蛇帝王高爆版,上线就送攻速,刀刀切割,攻速加强!
广告金蛇帝王高爆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