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近日,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一8班正式启动了以“我爱石家庄——20世纪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1月16日,初一8班全体师生分别来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正太饭店、石家庄标志性古迹大石桥,以及在新旧建筑的保护开发上具有典范意义的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专业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这些20世纪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作为石家庄现存最早的近代旅馆之一,正太饭店接待过近百位历史名人,见证了石家庄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学生们在这里聆听了关于这座百年老店从建成到荒废、再到现在重新保护开发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建于1907年的大石桥,不仅是石家庄市区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百年老桥,更是中国近现代铁路桥梁建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次参观,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术。
河北博物院旧馆是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学生们重点了解到,该馆旧馆建于1968年,随着时代发展和功能扩充的需要,在建设新馆过程中,不仅对旧馆进行了完整保护,又从新馆与旧衔接及风格呼应、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成为新旧建筑改造的典范。学生们不仅对建筑本身进行了调研,还通过参观展品学习了有关历史建筑的构件、形制、发展脉络等知识。
在河北省图书馆的调研中,学生们了解到新馆建设中如何保持原有风格,对旧书库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以及新馆建设中如何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空间的开放性、教育性功能,并在24小时智慧图书馆、无障碍图书馆进行了体验活动。
1月18日,全班学生来到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观了展览并聆听了一场题为“旧建筑 新未来”的专家讲座。河北省建筑大师,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郭卫兵为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郭卫兵讲解了20世纪建筑的历史背景、列入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900座建筑情况,介绍了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并以西柏坡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碑、河北博物院、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等提升改造为案例,讲解了在保护历史建筑与建设新建筑时,如何从建筑的遗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政治意义等方面综合考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这些历史建筑留存城市记忆,彰显文化品味。郭院长还对青少年一代关注城市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表达了赞赏和期待。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看法,学生们还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在调研现场向过往行人发放了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对石家庄20世纪历史建筑的认知程度、保护现状评价以及未来开发建议等多个方面。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近500份,网上问卷也在同步收集中,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自信。他们纷纷表示,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市民应尽的义务。此外,通过与不同年龄段市民的交流互动,同学们还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宣传和推广石家庄的历史文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新黄河客户端耿丽娜)
编辑: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