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桶涂料绘就“鑫兴”传奇——周玉振的创业之路

图片

周玉振,1975年4月出生于营口市老边区,辽宁鑫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协营口市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政协营口市第十四届常委会常委。现集团旗下拥有4家子公司,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本人曾获“诚信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创业经历。


一、与涂料结缘
1975年4月,周玉振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欢心甸村。他的父亲周金广是一位老实厚道的木匠,母亲杨焕芳则是一位勤劳俭朴、和蔼可亲的家庭主妇。

图片


周玉振自幼便对研究充满兴趣。高中时期,他在参加亲戚婚礼时对摄影摄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利用两年的假期时间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他甚至创立了一间摄影摄像工作室,在业内逐渐小有名气。尽管这次创业并未持续太久,但对周玉振未来的创业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岁时,周玉振成家立业,次年成为了一名父亲。在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赚钱养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一本名为《商界》的杂志。杂志中介绍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转让或加盟连锁等信息,其中一则以河南信阳某研究所名义刊发的内墙仿瓷涂料技术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电话咨询后,周玉振心动不已,与家人商量过后,他毅然踏上了前往信阳这座陌生城市的列车。

这是周玉振有生以来第一次远行。考虑到经济条件有限,他选择了较为经济的硬座车厢。晚上8点左右,他从大石桥出发,次日凌晨5点抵达北京。在北京站的候车室,周玉振挤过摩肩接踵的人群,简单吃了一桶泡面后,继续购票转乘下午1点的火车前往信阳。看着车窗外掠过的风景,听着耳边传来的南腔北调,周玉振的疲惫感骤然消失,心中充满了旅途的新鲜感和创业的激情,美好生活的愿景从心底萌发。

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周玉振终于来到了信阳这家研究所。在与研究所实验室的一位技术人员交流后,他交付了2500元,购买了关于内墙仿瓷涂料的工艺配方和设备采购清单,便匆匆赶回安排后续事宜。

图片


回村后,周玉振将院子里的几间闲置小平房腾空出来用作厂房,接着安排采买事宜。按照研究所提供的设备采购清单,再加上购买原材料的费用,总计需要10多万元。这可把周玉振难住了,钱从哪里来呢?大姐周红看着周玉振一筹莫展,便主动提出与周玉振合作并出资5万元,周玉振出资3万元,又向父亲借了3万元,正式开始建厂。

历时3个多月,周玉振终于把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等准备妥当。全家人集思广益,将工厂命名为营口市老边区鑫兴涂料厂。1998年4月20日,鑫兴涂料厂成功拿到了营业执照。周玉振既当技术员又作为主要劳动力参加生产,工厂逐渐步入正轨。

然而,满怀期待地按照配方生产了几个月后,产品的销路却并不好。周玉振蹲守市场,与施工的师傅们交谈了解到,产品在施工过程中膏体黏度大,存在施工性能问题,出现了发花等现象。周玉振又购买了同行业的产品,反复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后来在一名老师傅的推荐下,周玉振又动身前往山东聊城某仿瓷涂料生产厂,以2000元的价格购买了新的配方,满怀期待地开始新一轮生产。新的内墙仿瓷涂料产品质量过硬,易于施工,防水效果也很好。

虽然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销售和送货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周玉振没有退缩,他四处奔波,积极寻找销路,甚至亲自担任销售员和送货员。凭借他的不懈努力,市场逐渐被打开,产品的销量也越来越好。“鑫兴”内墙仿瓷涂料逐渐成为营口同行业内的拳头产品。周玉振忙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往期回顾






编辑 / 侯亚岐 刘旭雅 夏霖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12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帝王打金高爆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