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
原标题:“毛猴”秀成语 非遗“火”出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昱霖 通讯员 刘昆 黄涛
蝉蜕、辛夷、白及……近日,走进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毛猴非遗技艺传承人宋波家中,只见在一张摆满各类材料的方桌前,宋波正一手夹着毛猴,一手操纵镊子清理上面的污垢。
宋波今年42岁,他的岳母王秀云是毛猴非遗技艺第5代传承人。在岳母的精心培养下,宋波很快掌握了毛猴的制作技法。
2020年4月的一天,岳母突患重病,躺在病榻上的她不忘提醒女婿勤练毛猴技艺。“岳母让我制作‘毛猴迎亲’,这个作品由20多只造型各异的毛猴组成,难度很大,我一直不敢上手。”宋波说。
在岳母的再三鼓励下,宋波尝试挑战这个高难度任务。
制作过程中,他遇到不少难题,如何让毛猴的表情、动作更丰富就是其中之一。
为突破技术瓶颈,他经常到婚庆活动现场观察人们的一举一动,回家后再试着用毛猴来重现这些场景。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打磨,宋波完成了创作。“看着我带来的‘毛猴迎亲’,岳母当时很高兴,嘱咐我把这个技艺传承好。”宋波回忆说。
岳母去世后,宋波谨记老人嘱托,一面继续勤学苦练毛猴制作技艺,一面积极参与展示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毛猴非遗技艺的魅力。
“邯郸是成语典故之都,把成语典故里的人物做成毛猴文创产品多好。”在2023年9月的一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一位女老师的话激发了宋波的创作灵感。之后,他大量搜集和学习成语典故,尝试创作邯郸成语系列毛猴文创。
采访当日,宋波在桌前摆满了毛猴文创。“卢生”枕着手枕安睡,“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做欲摔状,“赵武灵王”练习骑射……在他的巧手摆弄下,一只只小毛猴惟妙惟肖地模仿着黄粱一梦、完璧归赵、胡服骑射等邯郸成语里的人物动作。
毛猴的传统制作材料仅有蝉蜕、辛夷、白及和木通4味中药材。为了表现成语故事中的丰富内容,宋波突破材料限制,将面塑和叶脉画等非遗技艺的材料引入毛猴制作。“比如,胡服骑射中的白马,完璧归赵里的和氏璧,都是用面塑和叶脉画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宋波说。
宋波的大胆创新,让邯郸成语系列毛猴文创产品不断出圈,受到欢迎。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