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旗下梅见陷“辱女”争议,强营销也难补江小白短板?

图片
文|新消费财研社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酒业市场中,品牌形象是企业立足的关键所在。然而就在2025年开年之际,江小白旗下品牌梅见却开了个坏头。
作为江小白旗下独立青梅酒品牌,梅见自2019年上市以来便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精准的营销策略,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然而,就在春节前营销的关键时期,梅见推出的新年包装文案却引发了广泛争议。
这些文案中一些指向性颇强的语句,如“贤婿,你受苦了,哈哈哈,我女儿其实没那么配得上你”“姐们儿,祝你新一年兜里的钱像男人一样够花”等,被指涉嫌歧视女性,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不满和抵制。这一事件不仅让梅见的品牌形象受损,也让江小白再次陷入了“营销翻车”的尴尬境地。
图片
涉嫌辱女?
江小白旗下梅见新年营销“栽跟头”
与其母品牌江小白相似,梅见酒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为年轻人。据其负责人早前阐述,女性消费者在其中占据了约半数的比例。而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多元,女性群体的独立意识正逐渐增强。在这样的社会观念背景下,梅见酒这次的营销思路实际上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众多网友认为,该广告语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与当下倡导的性别平等理念背道而驰。消费者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达对梅见营销文案的不满,并发起“避雷”行动,与此同时,多家知名媒体也争相报道。
图片
新京报评论员称,网友不满的原因,当然是这组文案传递出一股浓浓的性别歧视味道,骨子里还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那一套。在倡导男女平等、性别平权的当下,“翻车”是必然的。
而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消费者对于品牌价值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任何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
随着话题热度的不断发酵,梅见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这不仅对梅见的品牌形象造成了直接的损害,也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质疑。尽管1月13日梅见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内部审核流程存在漏洞,并表示将下架所有引发争议的物料,但消费者依然无法“买账”。
图片
公开信息显示,梅见是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推出的青梅酒品牌,该品牌于2019年正式上市。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重庆瓶子星球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其曾用名为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
梅见青梅酒作为江小白酒业旗下的明星产品,凭借独特的口感和精准的营销,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20年,其销售额突破1亿元,2022年更是达到25亿元的零售市场规模,成为新酒饮领域首个10亿级品牌。
诗婢家酒业研究院秘书长张皓然认为,江小白公司旗下江小白和梅见产品都靠文案出圈,契合当时文艺风流行的时代背景,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带动了品类的成功。但当下的情绪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江小白需要先摸清楚年轻人的思维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梅见身上的争议远远不止营销“翻车”,还存在产品口感与质量方面的争议。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梅见”青梅酒的酒精感太强,口感“太冲”“苦涩”,也有消费者认为是“青梅汁与高粱酒勾兑”而成的酒。
母公司江小白屡次营销“翻车”
据《消费者报道》指出,一直以来,“江小白”白酒在消费者当中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酒精勾兑的传闻已被江小白否认,但“难喝是因为酒精勾兑”这一印象已牢牢印在不少消费者的心目中,江小白更一度被调侃为“酿酒是副业,营销才是主业”。
自成立以来,得益于精巧定位和猛烈的市场营销“攻势”,江小白展现出极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成立的次年,江小白便斩获5000万元的营收佳绩,2017年其营收强势突破10亿元大关。到了2018年,江小白营收数额再度翻倍,突破20亿元。2019年,江小白的营收一举突破30亿元,至此攀上了一个“巅峰”。
然而,2020 年成为了江小白发展轨迹的转折点。自这一年起,市场上关于江小白销量下滑、库存积压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并在2022年传出了裁员风波。
随着销售压力增大,江小白更是在市场营销方面下猛功,还一度因为营销失误损害了品牌形象。
2022年12月,江小白天猫旗舰店推出的“江小白×长白山人参”活动,本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销量,却因赠品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质疑。
当时活动宣称,只要购买江小白52度瓶装白酒“519”,就赠送一盒长白山人参。然而,消费者在收到赠品后发现,该人参不仅是“三无产品”,而且未按照规定对食用限量进行标注。这一事件,让消费者对江小白的产品质量把控和企业责任感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
图片
结合此次江小白旗下梅见再次出现营销失误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屡次营销失误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和审核的漏洞,应加强内部管理和审核机制,确保广告文案、赠品等营销活动的合规性和正面性。此外,江小白及旗下品牌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也需要更加谨慎,公司应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争议或误解的文案和赠品。
缺乏忠实客户群体
江小白产品与创新研发存短板
不可否认的是,从早期江小白凭借瓶身个性化的文案,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迅速打开市场,到梅见通过独特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在青梅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营销一直是江小白酒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过犹不及,过度依赖营销也让江小白酒业陷入了发展困境。在大肆追求营销效果的过程中,江小白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内涵的建设。
根据公开信息,梅见的酿造工艺呈现出鲜明的工业化特征。它以高粱酒为基础,借助青梅汁、果葡糖浆这类工业化制品,经浓缩调配而成。这种方法全然不同于传统工艺,最终成品在口味方面也表现出极大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对口味挑剔的消费者直言梅见有股 “浓烈的网红速成感”,“梅子味充满了工业气息” 。
在我国源远流长且底蕴深厚的酒文化语境中,“匠人匠心”一直是这一行业中及受追捧的,而“工业化”这一概念,则几乎等同于“缺乏诚意”甚至“粗制滥造”等负面意义的评价。
回顾青梅酒市场的发展历程,2022 年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颁布青梅酒团体标准之前,该市场长期依赖配制酒、露酒的散装酿酒工艺。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行业规范,青梅酒的生产、销售门槛大幅降低,新品牌进入市场的成本也变得微不足道。这直接导致青梅酒市场中产品高度相似,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即便梅见当下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但由于缺乏核心产品壁垒,其优势地位并不稳固。当面临梅乃宿、三得利等外资青梅酒品牌的强势竞争时,梅见想要长期保持领先,可谓困难重重。
除了口感饱受争议,梅见作为一款网红酒,还被消费者指出存在产品容量小但价格偏高等问题。这样性价比较低表现,也是消费者对其兴趣缺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其母公司江小白在 “江小白 × 长白山人参” 活动中,过于关注活动的促销效果,而忽视了对赠品质量的把控,也凸显出江小白在市场策略上的短视,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销售利益,却忽视了产品质量与品牌形象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而事实上,过度依赖营销还致使江小白酒业在产品质量与创新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在酒饮市场,消费者的口味与需求日新月异,只有不断推出契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江小白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相比之下,一些具备历史底蕴的白酒品牌则更加重视产品质量与创新。例如茅台、五粮液等知名白酒品牌,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卓越的产品品质,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一些新兴的酒饮品牌也在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这也导致了,一直以来凭借营销爆火的江小白,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己忠实的客户群体。能否在日渐激烈的酒业市场竞争中长期站稳脚跟,也存在一定争议。
就在2024年底,话题“江小白为啥不火了”冲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的海量评论分析了江小白不火的原因。而此次梅见青梅酒文案事件,也无疑给再次给江小白和同业敲响了“警钟”,让业界更加清晰认识到,营销并非无往不利的法宝。
在白酒行业观察者欧阳千里看来,江小白热度走低的原因,与前几年餐饮市场不景气,导致“小聚小饮”场景减少息息相关。自此,江小白失去了与旧渠道的联系,而今公司重建团队和经销网络,并营造市场氛围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