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85

评论

93

12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筷子夹火箭”奇迹再现,但这次马斯克可能真要哭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4720字,阅读需14分钟

1.SpaceX公司的星舰重型运载火箭进行第七次试飞,但一级火箭成功点火后,二级火箭在升空后不久发生爆炸。

2.此次试飞是全新V2版本星舰飞船的首秀,原计划进行多次升级和改进。

3.然而,二级火箭在上升阶段发生快速意外解体,原因尚不明确,SpaceX团队将继续审查飞行测试数据。

4.尽管试飞失败,但SpaceX成功实现了“筷子夹火箭”的壮举,再次展示了一级火箭的回收能力。

5.未来,SpaceX需要实现星舰两级的可靠回收和快速复用,以支撑高密度的发射计划。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SpaceX的星舰又试飞了!这回又炸了,而且是真的炸了,发射失败的那种“炸了”。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星舰第七次试飞,点火升空 | SpaceX


北京时间今天清晨6点37分,美国得克萨斯州"星际基地",一枚高达123米的不锈钢巨塔腾空而起。这是SpaceX公司的星舰重型运载火箭,在进行第七次试飞


星舰是SpaceX正在研制的一款可完全重复使用的重型火箭,起飞重量超越当年的阿波罗登月火箭——土星五号。


今天的试飞是全新V2版本星舰飞船的处女秀。作为首个实用化版本,新版星舰进行了多项升级和改进。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此次试飞是二代星舰飞船的首秀 | SpaceX


在今天的发射中,一级火箭成功点火,33台猛禽发动机全部点燃,正常工作,并完成了全部的升空燃烧过程。


不过在升空后不久,就有细心的围观群众发现,星舰二级的舰体表面似乎出现破损。这给此次试飞埋下了隐患,但并未影响一级火箭的飞行。


图片

星舰飞船表面似乎出现破损 | SpaceX直播截图


随后,在一级火箭关闭大部分发动机(留了3台)后,星舰二级成功点燃了6台猛禽发动机,并完成了一二级的分离。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星舰第七次试飞,一二级热分离 | SpaceX


分离后,一级火箭通过一系列操作,包括翻转机动和返场点火,朝发射塔方向飞回,并顺利抛掉热分离环。


返场点火时,星舰一级有一台“猛禽”发动机没有点燃。不过,由于推力充足,并未影响到后续一级的回收。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星舰第七次试飞,再次上演“筷子夹火箭” 壮举| SpaceX


发射后6分55秒,一级火箭飞回发射塔,被昵称为“大筷子”的大型机械臂稳稳架住,再次成功实现了一级回收


然而,就在观众还在为一级回收欢呼的时候,之前顺利点燃全部6台“猛禽”发动机正常飞行中的星舰二级却突然与地面失联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加勒比海,有人拍到了星舰二级解体瞬间 | Pablo @ X


加勒比海上,有人拍到了飞行中的星舰二级突然解体的画面。


在星舰发射轨迹沿线的中美洲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许多人目睹了大量“火流星”划过天空。这是解体后的星舰二级碎片正在再入地球大气层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大量“火流星”划过天空 | Alex Davenport @ X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这是解体后的星舰二级再入地球大气层| Dean Olson @ X


SpaceX在官X上确认,星舰二级在上升阶段发生了快速意外解体(RUD,也就是俗称的炸了)。团队将继续审查今天的飞行测试数据,以更好地了解根本原因。


至此,星舰的第七次试飞以失败而告终


原计划的正常发射全流程


第七次发射的星舰组合体,作为一级火箭的超重型助推器的生产编号为B14,与此前第5、6次发射的一级技术状态基本一致。而作为二级火箭、编号S33星舰飞船则截然不同,是期待已久的首枚V2版星舰二级。


虽然二级更新换代,但第7次发射步骤与前一次基本一致,仍是一次跨大气层亚轨道发射,火箭一级由发射台“大筷子”夹持回收,二级再入大气层后,在印度洋无人海域反推软着陆海面。


图片

星舰第七飞全流程信息图 | Tony Bela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正常情况下,星舰第七飞的完整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 SpaceX


因为承载多项改进,尤其是二级推进剂加注量增加25%,因此各环节时序有明显变化


图片

星舰第7次和第6次发射时序对比 | 数据来源:SpaceX


对照最近两次发射,火箭一级在上升阶段时序几乎完全一致。


差异主要体现在:

  • 火箭二级关机时间推迟多达26秒,这主要是火箭二级推进剂增加多达300吨,需要燃烧更长时间。

  • 一级返回发射塔的点火关机提前近10秒。这是因为二级推进剂加注量增加,火箭加速度减小,一二级分离后一级距离发射台距离缩短,调头点火时间自然也相应减少。


再次见证奇迹——“筷子夹火箭”


尽管此次试飞失败,但SpaceX第二次成功实现了“筷子夹火箭”的惊人壮举。


12层楼高、重达150吨的火箭一级,精准地飞回发射台,长达20米的“大筷子”机构准确闭合,再次架住火箭上不起眼的回收挂点——其难度说是千里穿针也不为过。


这次的成功来之不易。在上一次发射中,由于火箭尾焰产生的强大气流意外吹歪了发射塔顶部的关键通信天线,工程师不得不保守决策放弃了回收尝试。


图片

第六次发射中被吹歪的天线 | NasaSpaceFlight


汲取了上次的教训,SpaceX对发射台设备进行了全面加固。SpaceX还在“大筷子”上增设了多个雷达传感器,用来提高捕获期间捕获臂与返回火箭间测距的精度。


但为了防止出现“既没接住火箭,还把发射台炸平”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工程师还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在一级返回过程中,系统会持续监测发射台和火箭的状态。只有当一切正常,且地面控制人员确认安全后,火箭才会尝试返回发射台。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比如栅格舵卡涩,或者推进剂泄露,甚至是安全区有人员误入,一级火箭会立即调整飞行轨迹飞往无人区域。


而此次星舰一级回收的再次成功,也证明了第5次发射中的一级回收并非偶然,SpaceX已经将“筷子”方案迭代到稳定可用的程度。


此外,本次任务中SpaceX还缩短了火箭回收后残余推进剂泄放的时间,以使火箭能尽快“插”回发射台。


根据此前媒体透露的规划,本次回收的一级经过检测和翻修后,可能会在后续试飞中尝试再次发射,以验证星舰一级的重复使用能力。


事实上,本次发射的一级火箭上已经安装了一台第五次发射中回收的“猛禽”发动机,编号314。在星舰发射中重复使用发动机,这还是首次。


图片

马斯克本人证实314号猛禽发动机被重复使用 | X截图


V2版星舰首秀,全面升级


“筷子夹火箭”的再次成功让人惊艳,但首次试飞的全新V2版星舰飞船,原本才是这次发射更大的看点。虽然外表看起来只是增高了2米,加了一个不锈钢筒段,内部却是彻底更新换代了。


图片

V1和V2版星舰实物对比,左边V2版稍高一点点


前翼面


前几次试飞中,工程师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在星舰飞船重返大气层时,前翼面会承受极高的热量,甚至出现被烧穿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2版本的前翼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不仅尺寸更小,位置也更靠前,而且整体向背风面移动


图片

从迎风面看V1和V2版前翼面对比 | StarshipGazer


这样的设计让前翼面能在再入大气层时更好地“躲”在二级箭体的背风面,显著降低受到的热流冲击程度。


SpaceX再入相关技术负责人Lars Blackmore公开表示,在前翼面的设计上花费了数月时间,理论上新型翼面全面优于旧版,但这需要实践检验


推进系统


V2版本的星舰二级推进剂容积增加25%,从1200吨提升到1500吨。


输送推进剂的隧道管增设了真空夹套,强化了保温能力。


为真空版“猛禽”发动机配备全新推进剂输送系统,并改进控制管路阀门与传感器的航电系统,使其具备执行长时间在轨任务的能力。


图片

从此前PPT中,明显可见二级推进剂加注量增加300吨 | SpaceX


星链分配器


星舰S33虽然高了2米,但因推进剂贮箱大幅增加,载荷空间反而缩水。考虑到星舰短期内主要用于发射自家的星链卫星,这个取舍是值得的。


图片

各版本星舰二级推进剂贮箱设计,V2版明显加大 | BingoBoca


释放模拟星链卫星,星舰载荷舱内配备了星链格架、输送和释放装置,可以像赌场荷官发牌一样,让平板状的星链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滑出舱门。


这套系统将为后续星舰大规模部署星链打下基础。


图片

像发扑克牌一样的部署星链 | SpaceX


航电设备


考虑到未来星舰飞船将执行更复杂的任务,比如在轨道上为其他星舰加注燃料,或者返回发射场着陆,工程师几乎重新设计了整个控制系统,增添了更多功能与冗余度。


新版星舰配备了性能更强的飞控计算机,将星链、GPS以及备用射频通信功能整合的集成天线,还重新设计了导航系统和智能电池与电源管理系统。


工程师在星舰上增加了30多个高清摄像头,可以让地面控制人员实时监控发射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借助星链系统,星舰在发射各阶段都能传输超过120Mbps的实时高清视频与遥测数据,为SpaceX快速迭代提供宝贵的工程数据。


热防护系统


V2星舰采用最新一代隔热瓦,并增设了备用层,以防部分隔热瓦缺失或受损。


在此次发射中,SpaceX还故意拆除了部分表层隔热瓦,对星舰各处脆弱区域的热防护性能进行压力测试。


图片

S33的隔热瓦,可见部分隔热瓦被故意减薄,以测试底层备用隔热瓦 | Starbase Surfer


部分区域还使用了全新的金属隔热瓦,有些具备主动冷却功能。SpaceX希望通过这次试飞,看看这种新型材料能否在飞船重返大气层时提供足够的保护,未来可能用它来替代现有的隔热瓦


在星舰侧面,还安装了非结构性、不能承力的二级捕获钩,以测试这样的突出部件在再入大气层时的热防护性能。


此外,隔热瓦的线条边缘也进行了打磨与收窄处理,以解决第六次发射测试再入大气层期间观测到的热点问题。


图片

二级增设的突出捕获钩,覆盖了隔热瓦 | NasaSpaceFlight


此次试飞原本还将延续第六次发射的做法,进行一项“极限挑战”——星舰重返大气层时,会故意选择一条较为“陡峭”的轨迹。这种情况下,星舰飞船的翼面会承受最大的气动压力,这能帮助工程师摸清楚星舰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再入压力。


这种看似冒险的测试其实非常必要,目的是为后续的常规发射确定一个可靠的“安全区间”


就像汽车厂商会测试车辆的极限性能一样,只有清楚地知道安全边界在哪里,工程师才能为日常任务预留足够的安全余地。


可惜的是,这次首飞的二代星舰还没到这一步,就已经炸没了。


亚轨道也要放卫星


原本在这次发射中,还有一个看似“不合常理”的环节:释放10颗模拟的星链卫星


由于试射轨道仍是绕地不足一周的跨大气层亚轨道,释放的10颗模拟星链卫星不会真的入轨,而是会沿着和星舰二级近似的轨道,再入大气层烧毁。


为什么SpaceX如此迫不及待,要在一次亚轨道飞行中进行这项试验呢?


答案与SpaceX的星链业务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截至2024年底,星链已经发售了460万套终端,用户遍布96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随着"手机直连"业务的开展,用户数量更是呈现井喷态势。作为SpaceX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星链业务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发射能力的极限


虽然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已经将年发射频率提升到惊人的140次,但仍然难以满足星链卫星的更新和扩容需求。


猎鹰9号目前发射的V2 mini版本星链,本质上只是由于运力不足而临时打造的过渡产品——真正的“全功能版”星链卫星功能更强,但质量更重,体积也更大,只能由星舰来发射


图片

猎鹰9发射频率近年迅速上升,但仍难以满足星链需求 | SpaceX


新一代星链已经正式命名为V3星链,每颗卫星可提供高达1Tbps的下载速率,上行速度也达到160Gbps。


SpaceX称,后续每次星舰的组网发射将提供60Tpbs的通讯带宽,也就是说一次发射可以部署60颗(亦有说54颗)V3星链卫星。


据传,V3星链卫星单颗重量在1.5—2吨之间,60颗星链的总重量至少在90吨以上。如果星舰能够一次性发射这么多V3星链,就意味着V2版星舰在可回收状态下确实能达到10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图片

S33的星链释放口 | StarshipGazer.com


目前SpaceX已署近7000颗星链卫星,但受限于单星平台能力,其总带宽为350Tbps。星舰投送V3星链后,一次星舰发射就能投送60Tbps,效率提升可见一斑。


星舰能在大气层再入时全程提供高清黑障直播,大量试验数据能够实时下传,都离不开星链系统的支持。而星舰的成熟又将成为V3版星链的助推器。两者可谓是珠联璧合,互相成就。


更多挑战在后头


如果今天第七次试飞成功,原本就可以说星舰已经站在了实用化的门槛前。那么从今年起,我们将有可能共同见证,星舰从一个吞金巨兽逐步蜕变成为SpaceX的中流砥柱。


可惜,今天的试飞失败了,星舰的2025年开局不利。但实际上,就算它今天成功,更艰巨的挑战其实也还在后头。


SpaceX曾放出豪言,今年要进行高达25次星舰发射。而按照NASA的载人登月舱计划,2025年还要完成两艘星舰的在轨无人对接,并进行吨级甚至百吨级的推进剂在轨转移测试。


图片

二号发射台近况 | RGV航拍


用来进行周转和交替发射的第二座轨道发射台已经基本竣工,主要承力构件和改进的回收用“大筷子”也正在组装。但要支撑起如此密集的发射节奏,SpaceX必须实现星舰两级的可靠回收和快速复用。


换句话说,星舰二级的回收势在必行!


在星舰第六飞二级实现精准海上软着陆之后,马斯克曾表示:让二代星舰在海上再软着陆一次,如果还这么顺利的话,就让发射塔接星舰回收!


以今天二代星舰首飞即炸的表现来看,星舰二级不要说让发射塔来夹住回收,就算是真正发射入轨,恐怕也还要再等些时日。


然而,这就是“试验飞行”的意义之所在。在实际发射中暴露问题然后迅速解决问题,原本就是SpaceX在星舰研发过程中所展现的特长。


或许用不了多久,二代星舰就会再次披挂上阵。


祝它下一飞好运!


作者:跆拳道大灰狼

编辑:Steed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