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中等发达国家要补哪些短板?其他苏南县市可学习借鉴什么?
五千亿之后,怎样再出发
2024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5000亿元,江苏迎来继昆山之后全国第二座GDP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这是1月6日召开的江阴市两会上传出的好消息。按江阴、昆山常住人口统计,两市人均GDP分别接近4万美元、3.5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江阴、昆山分别是苏南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对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县域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GDP突破5000亿元后,两市怎样开启新的航程?对标中等发达国家标准,还有哪些短板要补上?紧随其后的其他苏南经济强县(市),能从两市发展中学习借鉴什么?
昆山市震川路桥。胡君涛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全域工改,再造一个新江阴
规上工业产值75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7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42家企业入围“四大类”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江阴捧出沉甸甸的成绩单,显示其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2连冠”的不俗实力。
“江阴是苏南模式的代表,民营经济是江阴的最大特色。”江阴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成奇说,民营经济早期脱胎于乡镇工业,2021年前,江阴市域987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各类园区200多个,平均5平方公里就有1个,布局散、效益低、隐患多,土地开发几乎触及“天花板”,老项目产出不高,新项目无地可用。破解土地资源与供需矛盾,江阴“十四五”时期全面拉开全域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重新进行生产力布局,要以工改“再造一个新江阴”。
以工改推动江阴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全市产业园整合为“20+10”,即20个重点园区、10个特色园区。从2021年到2024年,江阴腾退提升土地3.63万亩,可用产业用地1.58万亩、超千亩地块5个,落地项目104个、总投资866亿元。江阴高新区用一年时间腾地1500亩,依托长电科技、盛合晶微等链主企业,引进德龙激光等5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集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园区。
开发强度做减法,企业升级做加法。“十四五”以来,江阴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7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56个。数字化转型后,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实现自动备料、光影裁剪、混流缝制、整烫包装等全流程智能操作,兴澄特钢智能工厂20余类专业特种钢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改革刀刃向内,招商眼观全球。以民营经济见长的江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0亿美元。28个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企业在江阴注册投资52家外企,涵盖金属制品、机械装备、特色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与江阴优势产业高度契合。
“外资的流向,与一座城市产业基础紧密相关。”江阴市商务局副局长龚伟说,江阴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把握住了外资布局的主动权。江阴包装产业集聚,世界最大消费品包装公司安姆科落户江阴后,链上企业可根据其设计第一时间拿出样品、排定生产计划。世界钢丝制品头部企业贝卡尔特不仅融入江阴新材料产业链,还和三井物产弹簧制线、新日铁缆索等跨国企业一道,实现从金属材料到光通信的产业跨越。
收官“十四五”、布局“十五五”,江阴将持续推动园区工改、企业数改,吸引各路资本投资该市“345”现代产业集群。“5000亿元之城再启航,江阴定力如磐、持续攻坚,‘刚硬宁’最不缺的就是不服气的精气神。”江阴市市长王琪说,江阴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向更高目标迈进,不断拼出新天地、交出新答卷。
内外兼修,走出新时代昆山之路
2022年,昆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6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GDP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2023年GDP达5160亿元;2024年经济增速高于苏州和全省,规上工业产值11433亿元。2024年昆山发展大会提出,全市2035年GDP规模达万亿,“再造一个昆山”。
一时卡位易,一直领跑难。去年12月31日昆山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召开,号召全市以蝉联全国百强县“20连冠”为新起点,跳出“县域思维”、提高发展标杆,应对好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竞争加剧、“超县域”管理体量等“六种挑战”,回答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临沪对台新优势、基层治理现代化等“六个课题”,落实好经济运行、科技创新、产业转型、集成改革等“九个提质增效”。
外向型经济是昆山的鲜明特征。30多年来,昆山集聚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个外资项目。“但面对变乱冲击的国际形势,持续实现高基数上稳增长,需要赋予‘昆山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在技术手段上从‘加工代工’向‘创新创造’高位转型,在改革发展中从‘主攻外资’向‘内外兼修’开放交融。”省有关部门不久前调研昆山后总结说,加工代工只是发展起势的手段,不是持久发展的动力,发展起来的高位转型要“以我为主”,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强什么,以功能重构摒弃规模依赖,以强链聚群冲破产业约束。
“以我为主”强链聚群,昆山充分利用外企数量优势,把外企创新资源本土化作为突破口,推动日本精工、通力电梯、丰田等在昆山设立研发机构,实现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原始积累”,同时鼓励内外资企业加强合作研发、联合攻关、技术贸易,最大程度释放外企创新资源溢出效应。
重构功能高位转型,昆山在电子信息业“已然很大却缺芯少屏”的2009年,投资3亿元扶持维信诺做智能手机面板,并引进龙腾光电、友达光电等显示企业,澜起电子、华天科技等芯片研发企业,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带动链上40多家企业入驻。在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风起云涌时,昆山高点谋划,兑现1亿元人才资金支持清华大学清陶研究院主攻新一代固态电池。清陶能源历时8年打拼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标杆企业,跻身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
在内外兼修中开放交融,一批本土科企、人才企业在昆山与外企共舞,在万亿级市场中快速成长。全市32家上市公司中,本地民企有24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9家,高居苏南县级市第一,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后备军”更是层出不穷。去年一年,昆山涌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入选省级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21家,瞪羚企业10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