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7天救治10余名危重伤者!中西医危重症专家组驰援日喀则地震一线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92字,阅读需4分钟

1.中西医危重症专家组在日喀则市中心医院完成了为期一周的医疗救助任务,挽救了10余名危重症伤者。

2.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稳定危重患者生命状态,提高康复成功率。

3.为此,专家组制定了日喀则地震的4个中医诊疗方,实现“一人一方,一人一法”治疗。

4.同时,专家组还将此次中医诊疗方形成书面的“日喀则地震救援中医治疗方案”,为未来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提供借鉴。

5.专家组离开医疗救援一线后,仍关注灾区人民和救灾人员的健康,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谢菲 郑玺)“在日喀则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无一普伤变重,无一重症死亡,圆满完成任务!”1月15日凌晨,包括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内的中西医重症急诊专家组完成了为期一周的医疗救助任务,从西藏日喀则市中心医院返程。当天,刘清泉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重症监护室的7天,团队共挽救了10余名危重症伤者,“最大程度地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是我们救助的核心。”

图片

1月10日,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左)在日喀则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给受灾居民进行针灸治疗。受访者供图

中西医结合,稳定危重患者生命状态

1月8日,国家卫健委组织的“日喀则地震专家组”来到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专家组里有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急诊的专家,有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重症医学、麻醉科的专家,也有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感染医学专家,还有来自北京中医医院的中医危重症急诊专家刘清泉,素未谋面的专家们在一天之内快速分工合作,形成了日喀则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一股核心力量。

“很多人会怀疑,中医也能参与抢救吗?实际上,中医对于帮助危重症患者稳定病情具有独特的价值。”刘清泉介绍,在地震救援中,手术是核心,中医重点协助手术后的止痛镇痛、改善胃肠功能以及意识状态的恢复等。对于任何一个危重症伤者而言,中西医结合都是更佳的方法。

刘清泉表示,西药镇痛强度大,可能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中医通过针灸可以缓解症状,让患者尽快脱离呼吸机,进入康复状态。另一方面,要保障患者胃肠的通畅和肺部的清爽,处于高寒高热地带的人,痰往往量多而黏稠,痰的坠积容易导致肺炎等肺部损伤,需要早期解决。

“一人一方,一人一法”创新地震救援中医治疗方案

“当地高海拔地势具有一定特殊性,房屋都是石头加泥土,倾塌毁损情况严重。加上地震时间是9时左右,青壮年外出,受灾人群大多是中老年和孩童等弱势群体。”刘清泉表示,受灾人群主要以砸伤、压伤等导致的胸骨骨折、颅脑骨折、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病症为主,挤压伤也非常常见。

除了基本的手术治疗,结合日喀则地震中的伤势情况,专家组拟定了日喀则地震的4个中医诊疗方,即骨盆诊疗方、脊柱骨折方、四肢骨折方和挤压综合征的药方,实现“一人一方,一人一法”治疗,并基于日喀则高海拔缺氧的地理特点,加入人参、芦根、麦冬等中药进行调理,帮助患者通腹气,顺利排痰,改善预后。

“我们还把这次的中医诊疗方形成了书面的‘日喀则地震救援中医治疗方案’,也希望为未来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提供一定的借鉴。”刘清泉表示。

“病人生命稳定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根据刘清泉的经验,从离开地震灾害现场到医院集中分检救治,72小时是黄金救治时间。在中医药治疗下,每4到6小时就要观测一次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现场专家组不得不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日夜监测。“病人生命稳定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在救援一线,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刘清泉回忆,有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在被救援队从废墟中发现时,左下肢因被长时间挤压已经腐烂发臭,需要尽快截肢保命。但是在治疗中发现,长期局部感染使其体内吸收了大量毒素,截肢手术完成后依然难以脱离呼吸机。“当时的判断是,患者可能很难活下去。”但是,专家组依然没有选择放弃,在刘清泉的提议下,尝试使用中医清热解毒古方“五神汤加大黄、生黄芪”治疗,帮助清理体内毒素,最后顺利完成救治。

尽管离开了医疗救援一线,但刘清泉心里依然挂念着灾区人民和救灾人员。“目前灾区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还在紧急开展,救灾人员非常辛苦。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住在帐篷的人员可以利用白天中午时段开窗开门通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变化,避免急性肠胃炎,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