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0

评论

9

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蒋宏达:美国网民的小红书大迁移,是否会成为一场数字冷战与文明冲突?

AI划重点 · 全文约2262字,阅读需7分钟

1.美国TikTok用户大量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引发中美民间大交流。

2.美国网民在小红书上制作搞笑视频,展示与美国宣传不同的中国形象。

3.然而,这场“数字大迁移”可能带来数字化的文明冲突,考验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

4.中国式同化将在虚拟领域发生,外界关注中国数字服务企业能否在多元化环境中茁壮成长。

5.无论如何,这次迁移给中国数字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带来独特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美国TikTok用户大量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由此促成了一场“中美民间大交流”。很多美国网友也由此看到了一个和他们在宣传中看到的不一样的中国。

在本文作者看来,这场“数字大迁移”背后,是美国起源故事和美国精神的数字化展现,也由此可能带来数字化的文明冲突,但鉴于中华文明强大的韧性,这批“数字难民”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有可能被同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蒋宏达】

除非美国政府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否则社交媒体TikTok的禁令与后者关闭在美业务似乎已成定局。因此,美国的TikTok用户开始涌向一个新的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小红书(RedNote),它提供了与TikTok类似的功能。这些自称为美国“TikTok难民”的用户制作了大量带“#TikTokRefugee”标签的搞笑视频,意在取悦和逗乐小红书上以中国人为主体的用户群。

鉴于美国政府的TikTok禁令遭遇了广泛反对,尤其是成千上万依靠TikTok从事社交商务的小型企业的反对,这场“迁移”是可以理解的,也并不令人意外。

小红书是一款短视频应用,一直在努力优化社交商务功能。“美国人的2025年小红书大迁移”,也是一次由美国TikTok用户发起的象征性抵抗,他们中的许多人拒绝接受美国官方的说法,即“必须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TikTok,因为该应用可能是服务中国政府的间谍工具”。

巧合的是,“小红书”中文名称的意涵加深了这一反抗行为的象征意义。考虑到其历史意义,这个名字会让那些更有麦卡锡主义倾向的美国精英(比如参议员汤姆·科顿)皱眉头。

图片

小红书上的“洋抖难民”们

除了象征性的娱乐价值,从文明交流角度来说,“美国人的小红书大迁移”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笔者看来,其所代表的里程碑意义,不亚于中国最新试飞的第六代战斗机所引发的震撼。

关于美国起源的“数字化故事”与“数字化的文明冲突”

这次“小红书迁移”,是笔者在美国生活30多年来所目睹的“最美国”的现象,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所谓“美国精神”的原貌。

美国这个国家的建立,就是关于那些被边缘化且受到政府(教会)打压的人们离开祖国,移民至一片新大陆并传承其生活方式的故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次小红书“迁移”,可以看作是美国“起源故事”的数字化体现。

然而,在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最初被视作一场英雄般的奥德赛之旅,很快便走上了一条更加黑暗的道路。当被边缘化的欧洲难民迁移到“新”世界,建立了作为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后,他们尝试且成功地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了这个世界。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对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犯下了一些有史以来最恶劣的反人类罪行。

显然,小红书上的中国用户们不必担心遭受这种当代数字“迁移”引发的暴行威胁。然而,如果这些“TikTok难民”坚持作为美国人的认同,他们将不可避免地“试图按自己的形象来重塑小红书”,比如挑战这个以中国用户为主体的应用程序上的网络空间行为和文化规范。在此过程中,他们将制造一场数字领域的“文明冲突”,这将极大地考验这家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网络社会中适应与接纳快速涌入的新用户群及文化规范的能力。

历史上看,每当外国侵略者占领中国的土地后,他们都会被同化以融入中国社会。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韧性、薪火不绝的一个文明,这一特性功不可没。虽然“TikTok难民”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入侵者”,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式的“同化”将如何在虚拟领域发生,以及中国的数字服务企业能否真正适应并在这一多元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值得外界满怀期待地抱以关注。

现代的“数字冷战”

按照更新近的历史类比来看,对小红书的迁移再度验证了哈佛学者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断言:“我们(美国)现在变成了苏联人。”

在美国关于冷战的流行叙事中,笔者经常回忆起这样的故事:可口可乐、李维斯牛仔裤和摇滚乐等单纯的文化产品被苏联当局严格禁止,但作为“时髦、进步、反传统与现代”的身份象征,它们却受到苏联年轻人的追捧。这些来自美国的文化产品让人们见识到西方的活力与繁荣,在对比中逐渐引发苏联社会的幻灭感,以及苏联最终作为一个国家的消亡。

“美国人的小红书大迁移”与这个冷战时期的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美国的“TikTok难民”就是当代的“苏联青年”。然而,“小红书大迁移”可能产生了更庞大、更迅猛的冲击。当美国人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普通中国人互动时,他们将开始亲自体会到两个关于美国人基本自我认知的虚伪性:

1.美国是“最例外的民族”,由于与生俱来的民族特性,他们现在和将来都会站在现代化和经济繁荣的最前沿;

2.美国人注定要将这些民族特色传播到全世界,从而将美式现代化与繁荣传播给世界上的所有其他民族。

图片

美国网民在外网夸赞比亚迪汽车 视频截图

当普通美国人见识到,在另一种治理体系和文化——尤其是他们被灌输要蔑视与害怕的所谓“低等”文化——指引下,也有可能创造出同样丰富的现代化与繁荣成就时,这些深入人心的谬论就会从根本上受到冲击。当“TikTok难民”真正感受到美国在许多方面(比如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公共安全、救灾管理、低空经济等)都已经落后中国时,这种冲击就会成倍地放大,并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美国人会像当年的苏联人那样感到幻灭。然而,这件事是否能成为一次慢节奏的“史普尼克时刻”呢?——这样的“史普尼克时刻”是诸如中国第六代战斗机试飞、华为5G网络或“九章”量子计算机等其它“里程碑成就”永远无法触发的,因为那些成就对普通美国人来说太过遥远,他们没有概念。

美国的建制派政客是否会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来伤害中国企业,以抵制那些中国企业对日益感到幻灭的美国年轻人无意中产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或者,美国人是否会被“一盆冷水泼回现实”,通过采取集体行动来修复由精英造成的社会失调,并在一段漫长的“中美冷战”过程中,修炼成一个让中国更难对付的竞争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给中国的数字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带来独特的挑战。

图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