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历史文化】杨歗谷:泰戈尔相册里的成都学者||且志宇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泰戈尔相册里的成都学者

且志宇




 摘要:100年前,泰戈尔访华期间,与辜鸿铭一同拜会泰戈尔、并与泰戈尔合影的,有成都学者杨歗谷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其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喜考古研究,收藏品甚多,后无偿捐献给国家。他时常携带实物到课堂,与讲义和佐证,被称为“实物教授”。他著作丰富,惜多遗失不存。

 关键词:清华园;合影;写经用纸

 1924年4月12日,印度诗人泰戈尔(Tagore,当时也译作:太戈尔、太谷尔、太阿儿、塔果尔等)受邀来华,作为期49天的访问,并于4月23日晚7时到达北京,29日晚入住清华园后工字厅,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停留了五天六夜。

 2024年4月,适逢泰戈尔访华100周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纪念泰戈尔访问清华100周年专题展览暨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呈现的大型背景图幅是泰戈尔等人在清华学校水木清华轩前的一张合照。

图片

 泰戈尔访华期间,各方接待者、报刊社纷纷为这位印度诗哲留影存真,最为大家熟知的是与徐志摩、林徽因的那张合影。而清华大学纪念活动上展示的这张照片相对罕见(见本文插图)。清华大学校史馆金富军《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一书中也收录了这张照片,并标注了照片中的人物:第一排左起依次为王文显、张歆海、徐志摩、张彭春,第二排左起辜鸿铭、泰戈尔,第三排右一为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

图片

杨歗谷(第三排左一)与泰戈尔、辜鸿铭与清华教授的合影

 作为清华学校的领导、教授,曹云祥、张彭春、张歆海、王文显负责并参加了泰戈尔在清华学校期间的接待工作。在众人的精心安排下,泰戈尔自称来中国“如归故乡,至为愉快”。随同翻译徐志摩也提到:“泰氏在清华住的那几天——五月初那星期——,承清华学校曹云祥与张仲述两先生的好意替他安排得又舒服又安闲,他在他得忙碌的旅行期内总算受用了几天的清福,那是他近年来不常有的”。

 泰戈尔下榻清华园,休整一天后,于5月1日晚在清华的大讲堂为清华师生演讲。5月2日,北大教授辜鸿铭专程从东城椿树胡同居所到清华园与泰戈尔会面。两人虽身隔重洋,素未谋面,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可谓神交已久:1913年,辜鸿铭与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西方人认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有两个人,一位是泰戈尔,一位便是辜鸿铭。泰戈尔也早就听说过流行于西方的那句话:到中国可以不观三大殿,却不能不看辜鸿铭;因此对于辜鸿铭的来访欣喜异常。清华学校的同学,也把这次见面称为“中国之太谷尔与印度之太谷尔相见”。

 与辜鸿铭一同前来拜会泰戈尔的还有一人,那就是照片中唯独没有提及名字的第三排左一那位合影者。这位被遗忘合影者是谁?诸多谈到这张照片的文章,也未作出说明。(如金富军先生文章、孙宜学先生《泰戈尔与清华学子的“无问西东”》均未提及)

 笔者经过多方寻求,在民国的旧报刊上,找到了此人的信息。《文字同盟》 1927 年第7期《泰戈尔辜汤生在清华学校摄影》一文登载了这张照片,并如是记载:

 前年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颇受学界欢迎。随处演说,多令人发深省。此写真系在清华学校与辜翁合摄。泰翁之右即辜翁,其后方起者即杨啸谷先生也。

 王治平先生手稿《吟边琐记》“辜鸿铭”条也记载:

 时泰戈尔万里来访,北大(按:应为“清华”之误)开会欢迎。会中徐志摩起立踏歌且舞,歌泰、辜二氏名作。会后并摄影留念,泰戈尔、辜鸿铭中坐,其余来宾皆立于侧,啸谷老人亦与其会焉。

 与辜鸿铭一同拜会泰戈尔的人,便是杨歗谷先生。

 杨歗谷,原名虓,字歗谷,一作啸谷,以字行,晚号竹扉,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生于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1月3日,卒于1969年10月15日。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创办的四川武备学堂首次招生,杨歗谷与同乡刘成勋、张成孝、陈国柱考入学堂本课科,1905年升入保定军官速成学校肄业。其后远赴虎门,担任广东陆军速成学堂军事教官,兼广东水师衙门总参议,并受两广总督张人骏委派,东渡日本学习。中华民国以降,其任四川省议会议员、四川总司令部顾问兼机要处处长。1922年受刘文辉之聘,派驻北京,充任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

图片

杨歗谷(1885-1969)

 眼见军阀林立,战乱频仍,杨歗谷决定弃武从文。起初,杨歗谷在公余之暇,喜从事考古研究。在京期间,正值溥仪出宫,故宫文物外流之际,故于琉璃厂、潘家园收得文物甚多。又与前清贵族、遗老交往,得见诸家藏品,并常往故宫研究古月轩瓷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杨歗谷文物鉴赏能力至此愈精。1926年9月,日本以专家之礼,聘其前去奈良正仓院、京都博物馆鉴定文物,遂著《东瀛考古记》。民国间,士人笔记也多记载其鉴赏文物的传奇故事。杨歗谷因精于陶瓷研究,1940年由傅增湘介绍,杨歗谷进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陶瓷系教学。

 杨歗谷在京与傅增湘、王国维、辜鸿铭、康有为诸先生过从甚密。1916年10月,杨歗谷与四川人李明庶陪同康有为游大茅山,康有为作《丙辰十月偕李明庶杨啸谷罗根登大茅山顶》二首记其事。1927年6月,王国维于颐和园鱼藻轩投昆明湖自尽,杨歗谷作《挽王静安先生》哀悼之。杨歗谷与辜鸿铭,亦师亦友,时相往来。1928年4月30日下午3时,辜鸿铭因患肺炎不治逝世。其身后萧条,所生一子二女,无力筹办丧事。杨歗谷应辜氏次女之请,慷慨解囊,并偕一众知己好友为其卜葬于北京西郊之八里庄,表其墓曰:“世界硕学辜鸿铭先生墓”。

 1949年,杨歗谷回成都,在四川博物馆工作,任研究员并受聘为华西协合大学教授,担任考古学通论和古物鉴定教学工作。他时常携带所藏古物到课堂与讲义相佐证,故学生称之为“实物教授”。其所藏古玉、陶瓷、字画、古籍、古纸等多件文物,后来无偿捐献给了华西大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陈列了先生捐献的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写经所用六朝时期黄麻纸和唐朝硬黄纸,以及敦煌写经《妙法莲华经》。

 杨歗谷于1961年受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其著作甚富,有《古月轩瓷考》《竹扉闲话》《大同云冈石佛寺考》等,《东瀛考古记》《碑帖刻人姓名考》诸文亦发表于民国各报刊。先生积二十余年之功力研究古纸,其《中华古纸考》对书画鉴赏、古籍鉴定、出版史研究参考价值较大。但这些著作多为未刊手稿,后来遗失不存,惜哉!


来源:《文史杂志》2025年第1期

作者:且志宇(巴蜀书社副编审、博士后)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