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回首过去一年,从礼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心笃定,到服务发展的主动作为,从保障改善民生的精准破题,到代表履职的担当尽责,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发展之策、改革之举、群众之盼,以更加坚实的履职实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以民主法治之力,护航首都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2024年9月8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专题展览正式开展。金瑶摄
2024年4月26日上午,张金保(右二)等市人大代表来到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蹲点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24年12月31日上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图为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自动驾驶未来城市嘉年华,展示了亦庄自动驾驶的八大应用场景。 和冠欣摄
以坚定信念确保正确方向
“郭树德,毛泽东号的司机;华罗庚,数学家;刘英源,老英雄……”2024年9月1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专题展览上,年已九旬的刘世梅看到北京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依然能清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和职业。
1954年8月,刘世梅在北京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同年9月,她和全国各地选举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带着6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走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能自己当家作主,感觉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刘世梅说。从那时候起,“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信念就根植在她心里。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再度来到中山堂,透过一张张黑白照片,回望一段段流金岁月,刘世梅感慨万千,“我们老了,但有更多年轻的人大代表肩负光荣使命,希望大家继续脚踏实地、倾心为民!”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现出显著政治优势。
1954年8月,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
伟大制度实践,履职硕果累累。70年来,本市共选举产生历届市人大代表1.1万余名,举行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63次,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会议339次,开展执法检查289次,听取和审议各类工作报告1400余项,做出相应决议或决定320余件,历届市人大代表共提出提案6649件、议案9680件、建议6.6万余份。自1982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履行立法职责至今,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已有174件,为首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民主法治保障。
作为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筹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专题展览,通过回顾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礼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重温初心使命。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展览累计接待观众3万余人次,社会团体269个,单日最高接待量近2000人次。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再出发。汲取人民代表大会70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市人大常委会更加坚定与党同心、跟党前行。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范围内印送、领学重要学习材料92篇;制定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及重点任务项目计划,以“任务书”的形式,将一项项工作落点落图……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的工作不折不扣贯彻,对改革发展有需要、人民群众有期盼、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积极主动推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法治护航发展之路
“通过!”2024年12月31日上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以法治助力智慧出行“驶”出加速度。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自2020年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来,本市已实现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覆盖,头部企业聚集,测试里程超过全国总里程的四分之一。
科技新浪潮澎湃而来。尚在探索的新领域如何规范,有待发展的新业态如何提速,都为地方立法提出了新课题。
“自动驾驶是一项新生事物,发展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条例要适应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兼顾行业发展需求与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既要为新技术留有合理发展空间,又要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三处处长王庆翔说。
立法是划底线,更是筑保障。出台后的条例坚持“发展”和“安全”两手抓,一方面充分支持创新,从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应用研究、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全力助推更“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另一方面拉紧法律的“缰绳”,通过建立安全评估制度、配备安全员和平台安全监控人员、厘清事故责任等制度设计全方位为发展护航。
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的当下,为自动驾驶立法,是发挥地方立法“探索性”功能,将规则之“定”与创新之“变”相结合,运用法治方式优化新兴领域发展环境的坚实一步,也是不折不扣紧跟中央和市委部署,围绕中心大局,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民主法治保障的生动实践。
为外商在京投资经营送上“定心丸”。作为首都针对外商投资的专门性法规,《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针对外资企业关心的政策制定、政府采购、政府守约践诺、数据跨境流动、外汇便利、知识产权保护、技能人才引进、政企沟通机制等方面问题,逐一进行制度设计,同时固化重点项目服务机制、“服务包”“服务管家”等举措,展示了既有刚性又有温度的“北京服务”品牌,为外商投资营造了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为企业发展培厚“沃土”。立法监督同向发力,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项报告的同时,同步修订《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先进规则、最佳实践,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便利化水平,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持续为经营主体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为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优选地提供法治保障。启动《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审议,对接“仲裁地”“临时仲裁”等国际通行规则,支持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走出去”“引进来”,推动仲裁业务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建设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保驾护航。
以精准破题回应民生关切
去年4月26日上午,市人大代表张金保一早就来到了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多位科室主任、医保办负责人、医生、护士们围坐一桌,就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蹲点调研、“现场办公”。
张金保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党委书记,跟他一起来的,还有7位市人大代表,有的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有的是社区书记,有的工作在学校。从如何避免冒用他人医保卡欺诈骗保,到老年人等群体是否用得惯互联网医院平台,再到医保支付标准与线下就医是否一致……大家个个做足了准备,把关心的问题问了个遍。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如何协助代表发现真问题、摸到真情况?
常委会大胆创新,邀请40余位关心关注医保工作的人大代表,组成15个调研小组,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定点零售药店和代表家站等20多个点位进行蹲点调研。从谋划安排,到主持座谈,再到撰写调研报告,全程由代表亲力亲为。
“蹲点调研的形式很好,让我开阔了眼界,调研地更深入、更全面,也更容易听到群众的心里话。”张金保说。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更加小型化、专业化、灵活化的调研,让代表们“蹲”下来,细心摸清情况、潜心研究问题、精心寻找对策。
两个月的时间里,18次蹲点调研,代表们形成了14份调研报告,查找出问题110余个,提出建议80余条。
去年7月25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委员和代表就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
“一老一小”的看病问题怎么保障、异地报销如何更便利、家门口的药店药品不全怎么办、为什么医院的药比药店和网上的贵……近两个小时的“正面交锋”,13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现场发问,代表们前期蹲点调研发现的问题都被纳入。
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带队,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药监局、市财政局等7个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进行了全面详尽的答复,既有措施陈述,也有政策解读,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整改和承诺。
专题询问全程网络直播,并邀请市民代表现场旁听,将“人大之问”和“政府之答”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人大代表都问到了我们心坎上,政府部门回答得也诚恳,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市民代表陈雪丹说。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找准民生关切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探索创新、更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找准裉节儿,真正把问题摸透,把建议提准。
反电信网络诈骗执法检查组交出三个“问题清单”。执法检查正式启动前,市人大常委会监司办“先学一步”,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城市副中心警务指挥中心调研,列出重点检查问题清单;手拿清单,执法检查组走进电信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企业,以及公安机关、街乡镇和学校的反诈中心,“听、看、查、问、谈”之间,全方位了解法律实施情况,形成发现问题清单;常委会审议过程中,吸纳委员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整改问题清单,交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整改落实。
“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专项监督广纳民意,从服务使用情况、就医感受等方面设计问卷,在常委会官网首次以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征求社会意见;养犬管理规定执法检查组向12345要“线索”,梳理市民反映集中的养犬扰民、违规养犬、犬伤人等问题,开展“小型分散、四不两直”检查调研……每一次检查调研的背后,都是以民生为导向,以“掌握更真实的情况、提出更具体的建议”为目标的不懈探索。
以实效让“民意”变“满意”
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本市中小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通过扩容课间“能量站”,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
得知这一消息,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宋春伟很高兴。近年来,“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早发、高发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去年初的市人代会上,宋春伟提交了关于保障本市中小学生课间和午休期间户外活动的建议,从健康影响、学习效果、社交能力、现实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危害,提出建议和措施。
“把课间还给孩子”是学生和家长的呼声,也是育人理念的转变,是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回应社会和代表关切,市教委“接件即办”,研究出台政策,合理延长课间时长,同时通过盘活资源、统筹空间、家校协同等各项措施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以5分钟的“微改革”,推动教育从“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的转变。
“我也再次咨询了身边的家长朋友们,大家都觉得这一措施效果很好,也希望政府部门继续通过更科学、系统的改革设计,确保政策持续见效。”宋春伟说。
把代表建议办成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提建议、办建议的初衷。凝聚着代表智慧、承载着群众期盼的建议,转化为各承办单位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招硬招。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等部门结合办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大力推进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本市医药健康、商业航天等产业加速发展。
市交通委、市公安局等部门结合办理关于交通规划管理方面的建议,加快构建多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以轨道站点为中心优化公交线路90条,削减重复线路729.9公里,持续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和体验。
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结合办理关于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分配方面的建议,新增优质中小学学位3.9万个,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结合办理关于加强养老托育服务方面的建议,畅通养老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老老人”紧急救治、快速转诊绿色通道,发布本市托育服务供需热力图,引导公办园、普惠园、社会力量、社区、用人单位等开展托育服务。
为推动代表“有用之言”转化为“有益之事”,市人大常委会把督办代表建议同推动全市中心工作、促进难题破解、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结合,持续将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评,从办理时效、办理过程、办理效果3个维度对承办单位进行考核,推进办理成果最大化。在各方努力下,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的967件代表建议已全部依法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一大批涉及发展和民生的建议得到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履职小档案
1 首次召开专业代表小组会议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共组建14个专业代表小组。2024年1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专业代表小组会议,形成年初计划、年中推进、年末总结的工作链条。去年共有451人次市人大代表参加了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在制定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开展预算审查和审计整改跟踪监督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首次邀请市民群众代表旁听专题询问
2024年7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首次邀请来自不同乡镇、街道的5名市民群众代表列席旁听,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建议,对进一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行了有益尝试。
3 首次采用案件评查方式开展人大监督司法工作
2024年,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开展对法院申诉信访案件评查、检察院民商事案件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两项司法监督工作中,抽调法律专业功底深厚、具有司法工作实践经验的部分常委会委员、监司委委员和司法代表小组成员,组成案件评查小组,广泛选取涉及婚姻家庭、继承、房屋买卖、房屋租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与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纠纷案件,深入剖析,直触问题,针对类案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形成案件评查报告,督促“两院”整改,使人大与司法机关形成监督与支持的良性互动。
4 首次听取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这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后,常委会首次听取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开启了政府债务监督工作新局面。前期,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对本市政府债务管理的规模结构、管理和监督现状等进行了全面详细梳理,之后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明确了报告和审议的方式、程序、重点,为实现常态化政府债务监督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