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李丹 长沙报道
“作为湖南的南大门,湘南三市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月15日下午,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永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永州市委会主委魏秋云在发言中说。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协作机制,建立完善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为湘南三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征途上点亮了明灯,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魏秋云介绍,自《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以来,湘南三市积极创新“湾区研发+湘南制造”“湾区市场+湘南产品”的合作模式,承接产业的步伐显著加快。以永州市为例,近年来引进的投资和产业项目中,有53.4%源自大湾区,这一数据无疑彰显了湘南三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强劲势头。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湘南三市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产业配套不足、经济集聚度不高、要素保障困难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四点建议,希望为湘南三市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提供新思路。”魏秋云说。
首先,规划协同,突出承接重点产业。湘南地区围绕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目标,制定湘南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发展规划,精准筛选与匹配产业转移目录。
引导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向衡阳市转移,有色金属加工、光电、智能制造、文旅等产业向郴州市转移,绿色食品、医养健康、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向永州市转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省级产业园区重点承接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
其次,创新协同,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省委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湘南三市参加,探索与湖北、广西、江西等省际毗邻区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在差异化承接、政策制定、环境打造等方面形成共识、出台合作的具体举措。
由湖南、广东相关部门协商,构建湘南-大湾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园区共建、产业共建和布局“双向飞地”等形式,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组建省级工作专班,完善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沟通机制,建立资源共享互馈平台,形成产品开发和配套协作网络。
再次,产业协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开展产业链招商,锁定重点目标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转移对接,推动链主企业增强发展能级和头雁作用,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把握好承接产业准入门槛,引导科技和资本辐射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以“链式”思维构建高效、紧密的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园区协同,构筑资源要素集聚“强磁场”。湘南三市分别明确1个市级主平台,成立开发公司,健全“指挥部+管委会+开发公司”管理机制,运用市场化方式,做好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运营。加快推进区域性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引导物流企业集聚,培育智慧物流产业。支持园区产业转移企业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保障重点产业转移项目用地指标、能耗指标、污染物减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