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薛澜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与合作者于2025年1月在《Nature》发表题为《How to susta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mid worsening US–China relations》的文章。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特将文章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在全球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美中科学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恶化,科学界的联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日前,《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多位专家联合撰写的评论文章,呼吁科学家社区采取实际行动,以确保科学合作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继续发挥作用。
文章指出随着美中政治关系的恶化,两国之间的科学联系变得更加脆弱,这是一个危险的趋势。科学界的合作能够创造对世界有益的技术和理念(例如:清洁能源和改良药物)。如果科学界被撕裂,知识流动将会放缓,科学家将难以迅速应对集体危机。然而,分裂并非不可避免。例如,在冷战期间,美苏科研机构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宝贵的合作关系,如地质学和极地科学。
文中回顾了美国和中国密切协作的历史。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数百万中国研究生和本科生前往美国,数以万计的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在理想情况下,科学界在知识共享方面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但科学界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会助长政治怀疑,认为双方交换信息可能会危及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由于国家安全越来越依赖于民用经济中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计算),经济与安全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但是,政治家们似乎忘记了,在 20 世纪 80 年代面对日本经济崛起所带来的威胁时,类似的态度也曾在美国盛行。对此,解决办法之一是加强合作。
关于对中美关系的预期,作者指出,未来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延续当前的对华政策。过去十年间,美国两党均加大了对中国进口的关税和限制措施。尽管去年双方续签了《中美科学与技术协议(STA)》以支持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但这一框架的作用被政治分歧所削弱。为了弥补这些差距,科学界需要更加敏锐地应对地缘政治问题,并在合作中划定“安全区”,这些区域应是双方都重视的价值导向的领域,而非地缘政治敏感问题。为此,双方应成立联合委员会明确这些领域,并通过国家资助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支持。
在下一步计划中,作者指出,科学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方式。科学界必须主动提出愿景,以防止政治干扰科学进步。具体而言,双方科学界需要进一步构建信任机制,通过研讨会、联合研究项目等形式促进学术交流。此外,美国需要制定更清晰的政策来支持学术签证,而中国则应更积极地主办国际科学家的访问。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