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2

评论

26

3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寒假别再给孩子盲目施压了,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孩子自律又高效

☛ 对父母来说,并不是全天候盯紧孩子,才算尽责。

不“过度干预施压”,不盲目施压,孩子才能释放天性,才能主动追求卓越。

——敖爸

图片

寒假来临,很多孩子并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比平时更忙了,因为父母早早就给他们安排了寒假学习课程。

我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二,上学期她的成绩出现了滑坡,尤其是英语和数学,简直是惨不忍睹。

朋友就打算利用这个寒假给她好好“加加油”。

于是,寒假一开始,朋友就为孩子精心规划了一套学习方案: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晨读英语半小时,接着做两篇英语阅读理解……

下午专攻数学难题,晚上则总结一天的学习成果,再额外完成布置的练习题……

朋友全程在家监督她的学习,然而,寒假过去了好几天,孩子的学习状态却让朋友心急如焚:

每次催她学习,她都一脸不情愿,晨读时心不在焉,背诵效率极低。

做练习题也是磨磨蹭蹭,几道简单的题目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一篇英语作文更是要拖拖拉拉写一整晚。

有时趁她家长不留神,她还会偷偷拿起手机聊微信、刷短视频……

朋友只要说上几嘴,她就嘟囔着“别管了”,甚至干脆躲进房间反锁上门,拒绝沟通。

孩子眼看就要面临中考了,如果一直是这种状态,未来又怎能顺利考上高中呢?

望着孩子这不尽人意的学习成果,朋友简直都要愁死了。

图片

01

和之前那位抓孩子学习抓得很紧的朋友不同,我的一位同事在管孩子方面就相对放松很多。

在寒假期间去他家喝茶聊天时,就感受到了这一点,同事在寒假期间并未对女儿琳琳有过多的干涉。

但琳琳却表现得异常自律,一整个下午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专心致志地完成着寒假作业,丝毫不受我们的谈话声影响。

不过两个时辰,她便高效地完成了当日的所有学习任务。

晚餐过后,琳琳又拉着爸爸一同前往小区广场,打了近一个小时的羽毛球,做到学习健身两不误。

随后,她又自觉地回到书房,捧起书本,沉浸在课外阅读中。

这番景象,确实让很多家长都羡慕不已!

同事家的孩子为何就能如此自律、同事为何如此省心呢?

根本原因就是我那同事更注重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不是一味地严加管束和过度关注。

家长如果对孩子管束得太严了,这样反而会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有一个专家的观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不要过度聚焦在你的孩子身上,当你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抓得太牢,孩子的压力也会陡增。

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大人总是插手,甚至用外力驱使孩子学习,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权,进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长在寒暑假,都热衷于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时间安排上都几乎精确到了几点几分的地步。

正是家长的过度关注与管束,摧毁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图片

02

曾经在一档名为《成长对话》的综艺节目中,见过这样一个场景。

节目中的男孩,对写作业表现出了极度的抵触情绪,每天都要在妈妈的催促下,才勉强拿起书本,而且完成作业还经常遗漏不全。

实际真相是,男孩每天除了要应付学校的作业,还要完成妈妈额外布置的任务,常常熬夜至深夜,就连周末也难得有片刻的闲暇。

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话总是:“作业写完了吗?说说今天都学了什么。”

有时作业实在太多,男孩实在撑不住,就提前上床睡觉了。

结果妈妈下班后发现作业未完成,还会硬把他叫醒,继续完成作业。

在妈妈的紧逼之下,男孩心力交瘁,一提到学习就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外驱力或许能推动一个人前行,但它带来的却是挣扎、痛苦和内心的消耗。

从短期看,外驱力确实能让孩子迅速行动起来。但长期依赖外驱力的孩子,很容易感到疲惫、厌倦,能量难以持久维持。

在纪录片《少年志》中,一位来自上海的12岁少年李明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明哲在小学六年级时,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跳级进入了市重点中学的初中部,还在多次全国性科学竞赛中斩获佳绩,光芒四射。

每天放学后,明哲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完成作业。他的学习计划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这并非大人的强加,而是他自愿制定的。

而李明哲的父母,作为科研领域的忙碌工作者,并没有太多时间直接监督他的学习。

他们曾分享过这样的观点:

“每个孩子天生都怀揣着好奇心,对学习充满热情。但当父母将过多的教育焦虑和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抗拒。”

因此,他们很少干预孩子的学习,而是为他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在观察了众多像李明哲这样的学霸成长历程后,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那些真正热爱学习,能够在漫长人生道路上持续进步的孩子,往往都是内心被点燃了动力之火。

教育实践证明,父母与其过度关注孩子,不如将主要精力放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上面。

图片

03

教育孩子,就如同让小鱼在水中自由游弋一样,若我们强行干预,他们或许会暂时顺从,但内心却充满了抵触。

唯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少刷存在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驱动。

当然,给予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需要在引导与支持中找到最佳的平衡。

一是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为核心

《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到:“父母若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就应当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引路人’,而非‘控制者’。”

作为“引路人”,就意味着我们家长要站在幕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同时在他们需要时伸出援手。

做法1: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点以及能力水平等方面之后,才能制订出一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孩子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剩余的时间就可以自由安排。

这样容易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做法2: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信任为先”。

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并严格遵守不催促、不打扰、信任孩子做到自我管理的原则。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学会耐心倾听,给予适时的建议和鼓励。

做法3:我定期与孩子进行复盘。

主要包括总结学习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成为孩子的“引路人”,不仅是在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爱与责任。

二是坚持“积极鼓励”

学习是一场漫长且枯燥的旅程,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受到打击,感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就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家长可持续给孩子提供“积极鼓励”,不断打气加油。

孩子无论是攻克了一道难题,还是作文写得更加流畅等等,家长都可以及时给予肯定:

“你真的很棒,这个问题解决得很有创意!”

“你的作文进步很大,继续加油!”

……

这些积极的反馈如同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逐渐相信自己:“我能行!”

三是坚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爱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孩子找到内心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兴趣和热爱,才能激发孩子持久的动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很显然,一个内心充满热爱和兴趣的孩子,无需父母的过多干涉,也会自发地去追寻生命中的那束光。

图片

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这句话放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父母若一味地用强制和命令来推动孩子,即便短期内能看到些许成效,但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会如被束缚的鸟儿,渴望飞翔却无力展翅。

我们应当明白,真正的教育,并非简单地灌输知识或技能,而是要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让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

当孩子从内心深处被激发,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去成长。

在这个寒假,愿外面每位父母都能成为那个智慧的引路人,用爱与理解,去唤醒孩子沉睡的潜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