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CES 2025探馆:GeForce RTX 50系的DEMO体验秀

在CES 2025的NVIDIA Editor’s Day上,NVIDIA面向全球媒体展示了一系列基于Blackwell架构GPU以及NVIDIA RTX AI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演示DEMO。在这些DEMO演示中,我们可以对GeForce RTX 50系的黑科技窥得一二解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先了解RTX 50系Blackwell架构GPU的主要特色。小编不远万里为大家录制下了这些DEMO的演示画面,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解析,让我们一起走进Blackwell!

关于GeForce RTX 50系GPU的技术细节我们将在后续深度文章中为大家分享,今天让我们先来初体验GeForce RTX 50系GPU的特色。

超长DEMO体验视频,我们将在明天的公众号上为大家展示。

01


Neural Rendering:GeForce RTX 50系带来的全新“神经网络渲染”

NVIDIA在介绍Blackwell架构的GeForce RTX 50 系列技术特性时,特别强调了Neural Rendering,即“神经网络渲染”这一关键技术的革新。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计算实现的先进GPU渲染技术。尽管目前尚无详细资料透露该技术的具体细节,但可以明确的是,与以往的传统GPU 渲染技术相比,神经网络渲染在效率、精确度、性能以及对GPU负载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神经网络渲染使得在相同负荷下,GPU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几何体渲染任务,并且在皮肤、材质、光照效果以及阴影等渲染方面,通过神经着色器和材质的应用,实现了更高的准确性和逼真度。

同时,特别提一下GeForce RTX 50系GPU所采用的第四代RT Core支持RTX Mega Geometry渲染,这是神经网络渲染的最核心技术。它能够将光线追踪环境中的三角形渲染数量提升到100倍之多,可实时追踪渲染数以亿计的三角形,极大地加强实时光追效果的交互计算,让RTX 50系GPU的光追渲染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强化。

图片

▲RTX Mega Geometry是RTX神经网络渲染的核心内容

NVIDIA在CES 2025现场主要通过三个DEMO展示了神经网络渲染和第四代RT Core的强大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

图片

首个DEMO展示了一条在空中翱翔的动态五爪神龙。从这个演示DEMO中可以看出,这条龙的身体构造极为复杂,涉及了大量三角形的填充、着色以及皮肤和光照等渲染技术。在演示过程中,借助GeForce RTX 50系列GPU和RTX Mega Geometry渲染的强大性能,能够实时获得电影级别的渲染效果,包括光照和阴影在内的各种效果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小编亲自体验了渲染设置和操作,整个渲染过程非常顺畅,没有出现任何卡顿现象。此外,该DEMO还展示了如何通过神经网络渲染技术的RTX Mega Geometry,赋予其动态的运动和表情,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栩栩如生。可以想象,神经网络渲染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非常广阔,不仅可以用于游戏和电影的场景、CG制作,还可以在设计创作、工业3D渲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第二个DEMO演示展示了在神经网络渲染的支持下,RTX Mega Geometry渲染的游戏画面呈现出了电影级的真实效果,在其他默认设置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看到采用神经网络渲染的方式(上图),画面的阴影、光照效果等更加真实,更有质感,与实际物体基本做到了1:1的还原程度,而传统渲染方式(下图)下的阴影效果则失真比较明显。

图片

图片

仍然是第二个演示DEMO中的场景,这段DEMO展示的是一栋结构非常复杂、墙体被丰富的植被覆盖的建筑。这就在GPU渲染的准确性、材质质感表现以及阴影等效果的体现上给GPU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甚至不逊色于之前我们提到的五爪神龙的渲染。演示中,在GeForce RTX 50系GPU的神经网络渲染的加持下,最终的渲染结果呈现出了近乎电影版的真实效果,植被叶片、墙面乃至吊灯的光影效果都得到了极好的实时还原,几乎可以说是逼近了现实的真实体现。当然,这仍然是要归功于强大的AI辅助下的神经网络渲染技术与神经网络渲染训练模型与材质包。这下对GeForce RTX 50系GPU的期待又可以更大一些了!

仍然是第二个演示DEMO中的场景,这段DEMO展示的是一栋结构非常复杂、墙体被丰富的植被覆盖的建筑。这就在GPU渲染的准确性、材质质感表现以及阴影等效果的体现上给GPU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甚至不逊色于之前我们提到的五爪神龙的渲染。演示中,在GeForce RTX 50系GPU的神经网络渲染的加持下,最终的渲染结果呈现出了近乎电影版的真实效果,植被叶片、墙面乃至吊灯的光影效果都得到了极好的实时还原,几乎可以说是逼近了现实的真实体现。当然,这仍然是要归功于强大的AI辅助下的神经网络渲染技术与神经网络渲染训练模型与材质包。这下对GeForce RTX 50系GPU的期待又可以更大一些了!

02


NVIDIA ACE:AI加持本地模型打造游戏AI陪玩

NIDIA在CES 2025上的DEMO展示体验会有很多内容,但在我们看来,除了神经网络渲染技术是第一重点之外,排第二的可能就是基于NVIDIA ACE打造的由生成式AI带来的本机游戏AI陪玩角色了。

基于NVIDIA ACE的本机游戏AI陪玩角色演示DEMO一共展示了三个游戏体验——《永劫无间手游》PC版、《绝地求生:大逃杀》以及《》。所谓本机游戏AI陪玩角色,其实指的是借助NVIDIA ACE以及安装在本机的大模型而生成的AI陪玩角色。在《永劫无间手游》PC版和《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中,AI陪玩角色会作为你的队友陪你一起进行人机对战,并且在战斗过程中可以陪你聊天,根据你的语音或输入的文字执行相应的动作或做出语音的回应。同时,本机陪玩AI队友还会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各种游戏操作反应,如复活、帮助围攻敌人以及探路等等。从编辑的整个体验过程来看,本机陪玩的AI队友还是比较智能的,能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音指令作出相应的回应或动作,体验很棒。这也很好地验证了GeForce RTX GPU在生成式AI落地应用上的强大之处。

图片

《永劫无间手游》PC版NVIDIA ACE和本机模型一共提供了个AI队友角色可供选择。这些AI队友有着各自的性格与说话风格,既有夹子音的萝莉风,也有御姐范儿的成熟女性,而且在游戏中实际体验发现,他们也会根据玩家通过麦克风输入的语音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或声音回应互动,在智能程度上还是比较完善的。

图片

▲参会媒体在现场体验《绝地求生:大逃杀》中的AI陪玩队友

现场另一款实装了AI陪玩队友体验DEMO的游戏是《绝地求生:大逃杀》。跟《永劫无间手游》PC版的体验差不多,AI生成的陪玩队友还是比较聪明的,会陪你聊天,根据你的指令击杀敌人、寻找资源或是跑来救你,甚至会在危急时候给你丢下血包或绷带,看起来就跟一个真人没有太大差别。

不过目前来看,不管是《永劫无间手游》PC版还是《绝地求生:大逃杀》,AI陪玩队友在聊天的时候受限于模型的容量,对某些语音指令无法进行回应,偶尔会出现“把天聊死”的情况。当然,这不是NVIDIA ACE本身的问题,还是得看实装的游戏厂商对模型的训练程度和用心程度了。不过我们认为,这一技术的实装,很有可能会彻底改变PC游戏,尤其是很多单机游戏的体验,甚至可以期望为单机游戏带来一波翻天覆地的游戏体验改变——试想一下,假如单机游戏中你的队友完全成了AI队友,能陪你聊天、陪你战斗,你能忍住不为之沉迷?

图片

第三个生成式AI带来的游戏NPC的展示DEMO是来自,《暗影火炬城》开发商的《ZooPunk》(《动物朋克》)中的AI NPCs演示。在这个演示DEMO中,玩家可以通过麦克风对游戏中的AI NPC——一只猴子发出语音指令来改变飞船颜色以及飞船Logo的涂装。这个DEMO也充分展示了NVIDIA ACE在游戏中的AI实际应用

03


RTX Remix+神经网络渲染:老游戏焕发青春

图片

图片

左为《半条命2》原游戏画质,右为RTX Remix+神经网络渲染制作的重制版画质。

RTX Remix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讲过,这是NVIDIA推出的基于RTX GPU的游戏MOD制作工具。之前我们也测试过由RTX Remix制作的游戏MOD,如《传送门》,在本次CES 2025展会上,NVIDIA又展出了基于RTX 50系神经网络渲染和RTX Remix制作的《半条命2》重制版。

从DEMO的展示效果可以看出,在神经网络渲染 的加成下,原先画质粗糙的《半条命2》可以说是彻底获得了新生,RTX Remix重制后的《半条命2》在渲染材质表现和实时光追效果上已经达到了当前3A级光追游戏的水准。毫无疑问,RTX Remix+神经网络渲染,肯定能够给一些老旧但却可以称为传世经典的游戏带来彻底的新生。

04


DLSS 4:多帧生成,游戏与设计创作速度狂飙

作为伴随GeForce RTX 50系GPU而来的DLSS 4也算是Blackwell架构的核心支持技术之一了。在CES 2025的现场,NVIDIA也展示了DLSS 4在游戏和设计创作领域的实际应用DEMO演示。

图片

图片

DLSS 4的游戏演示DEMO是大家熟悉的《黑神话:悟空》,在演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4K分辨率、画质特效最高、光追开启最高的设置下(电脑配置是GeForce RTX 50),游戏的原生帧率仅为27fps,非常卡顿。不过开启DLSS 4 多帧生成之后,游戏帧率可以达到恐怖的233fps,性能,游戏非常流畅!而且我们在现场仔细对比了画质表现,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太大差别,画质基本没有损失,这也是DLSS一贯的优势。同时,在演示过程中看到,在游戏转场载入的时候,开启DLSS 4之后几乎是秒过,而在原生状态下转场大约需要15~20秒的时间。

图片

图片

▲D5渲染器:原生渲染状态

图片

▲D5渲染器:DLSS 4开启渲染状态(多帧生成开启,DLSS超分辨率质量)。特别说明下,D5渲染器开启动态渲染之后,Frameview实时帧率显示会出现重叠,所以图片上FPS显示有一点问题

除了游戏之外,DLSS 4在设计创作中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ES 2025上NVIDIA就演示了在D5渲染器中开启DLSS 4之后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演示DEMO中可以看到,在原生状态下,一段CG的实时渲染帧率仅有20fps,卡顿现象比较明显。而在开启DLSS 4多帧生成之后,实时渲染帧率瞬间提升到了80fps以上,1%L也提升到了72fps,渲染过程非常流畅,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卡顿。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GeForce RTX 50系显卡的上市,NVIDIA会在最新的NVIDIA App中提供DLSS 4 Override功能,让一些游戏在游戏本身没有提供DLSS多帧生成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类似DLSS 4的多帧生成帧率提升功能。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一功能似乎需要游戏支持DLSS帧生成才能在NVIDIA App中开启DLSS多帧生成。当然具体的情况还要等我们实际测试之后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

05


RTX AI:设计创作领域的加成器

GeForce RTX 50系GPU在CUDA核心效率、RT Core效率以及Tensor Core效率上,相比前一代产品皆有极大的进化,因此对设计创作者来说,Blackwell架构的GeForce RTX 50系GPU就拥有了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同时,RTX 50系GPU还配置了新一代的编码器(NVENC)和解码器(NVDEC),在视频处理上可以支持4:2:2专业级色彩格式,因此对视频剪辑工作者来说,RTX 50系毫无疑问也是更好的选择。

图片

NVIDIA在现场展示了基于Davinci Resolve Studio进行的4:2:2多镜头视频处理过程。从现场的DEMO演示来看,搭配GeForce RTX 5090的电脑在进行测试视频的转码输出与播放时都非常流畅,毫无卡顿的情况。而用作对比的电脑则几乎卡成了PPT一样的逐帧画面,工作流几乎无法进行。

图片

RTX AI在设计创作领域应用的另一个DEMO演示是基于NVIDIA NIM、FLUX ComfyUI和Blender的跨平台实时渲染协作。在这个演示DEMO中,你可以简单地将NVIDIA NIM理解为一个容器或平台,通过它使得Blender和FLUX ComfyUI进行3D渲染和生成式AI的联动。DEMO演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Bledner的3D建模效果,经由NVIDIA NIM会在FLUX ComfyUI中实时显现。无论是角度的调整还是场景中物体的增删,皆可以一键生成渲染图预览,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任何等待,实时渲染预览唾手可得。

图片

NVIDIA在现场还演示了一个名为“PDF-to-Podcast”的PDF转语音播客的功能。这项技术同样基于RTX AI,通过NVIDIA NIM微服务将PDF转换为有趣的语音博客。转换完成后就可以享受语音阅读服务,而且还可以查找特定内容进行播放,并针对PDF内容进行提问筛选播放,还是非常方便的。

06


RTX 50系列性能演示:远超上一代

NVIDIA在CES 2025现场也演示了GeForce RTX 5070和RTX 5080的性能表现。当然由于现场不允许查看游戏具体选项设置及参数,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性能表现请等待后续评测结果。

图片

左为GeForce RTX 4090,右为GeForce RTX 5070,其余配置相同。

首先是GeForce RTX 5070,在游戏的同一场景下,GeForce RTX 4090的帧率表现为186fps,开启DLSS 4之后的GeForce RTX 5070则达到了惊人的243fps,性能表现已经超过了RTX 4090。

图片

左为GeForce RTX 4080,右为GeForce RTX 5080。

然后是RTX 5080的实际游戏Demo演示,相同设置下开启DLSS 4的RTX 5080几乎达到了RTX 4080两倍的性能,而且在画质表现上也更加优秀一些。

好了,关于NVIDIA Blackwell的干货基本就到这儿了。目前由于解禁时间限制,关于Blackwell的更多详细资料及数据NVIDIA还未透露,也只能请大家耐心等待了。我们会在拿到资料之后,于解禁日期的第一时间为大家公布,关于GeForce RTX 50系的详细测试也请耐心等待,有最新消息,必然第一时间分享!

友情提示

MCer请注意,由于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荐机制,如果你发现最近很难刷到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公众账号推送的文章,但是又不想错过微机的精彩评测内容,可以动动小手指把Microcomputer设置成星标公众账号哦!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