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泉在广东一家公司的食堂上班,2024年和前年赚的钱差不多。他有两个孩子两个孙子,这次回家买到了卧铺票。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张三泉背着泡沫箱,手推车上带了几箱回家装修用的LED灯饰,排在了检票队伍的最前面。闸门打开后,他迫不及待地小跑着奔向站台。
蒋兴全是四川人,和妻子在广州增城从事制衣工作,父母和孩子都在老家。接受采访时,蒋兴全的妻子羞涩地躲开了,而他则大方地坐在候车厅的椅子上。2025年回家他没有带太多行李,只是买了些小礼物给孩子。“今年感觉总体来说没以前那么好挣钱。”虽然一年的收入难称满意,但他还是很期待回到家乡看望父母和孩子。“对老家就是有一种亲切感。”
王先娥和丈夫来广州十几年了,目前在番禺做小生意,小儿子也在广州出生。王先娥回家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还没放假的大女儿。从广州到湖北襄阳再换车到荆州,夫妇俩和小儿子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虽然过去一年比较艰难,但王先娥一家还是决定过完元宵节就回广州。“大城市的拼搏机会多一点,趁年轻还是要出来闯一下。”
刘旭和谢朝珍夫妇在广州新塘做制衣工作,连续两年都买了春运第一天的火车票回家。“回四川达州要坐26个小时硬座,厂里面生意不好,能省一点是一点。”
李华明看上去50岁左右,穿一件红色外套,皮肤黝黑,身体强壮。他在珠海从事建筑行业,春运和工友们一起坐26个小时的硬座回家。他把黑色双肩包塞得鼓鼓的,将准备在路上吃的东西装进白色油漆桶里。谈起过去的一年,他憨厚地笑了起来:“生活很好、很开心,赚的钱多。”来广东十多年了,这次放假一个多月,李华明过年回家最想看看老人。他还没来得及准备礼物,打算在路上给家里人买点衣服和鞋子。
彭小程守在候车厅门口等待,半人高的行李引入注目。他把被子和衣服打包进两个麻袋放在拖车上,麻袋上头还堆了一个运动包。他在广东做钢筋,每天两三百元,一年下来赚了五六万元。家里两个儿子还没成家,他坦言压力不小。谈及过年回到老家想做的事,彭小程显得有点伤感:“父母都不在了,回家看看乡里乡亲吧!”
李伟珍经同乡介绍,2024年从湖南益阳来广州做装修。她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泡面,一台夏天时在广州用的旧电扇就绑在行李箱上方。被问及老家和广州更喜欢哪里,李伟珍说:“肯定还是老家好,家里还有小孩,但过完年应该还会回来。”
曹梦瑶的背包拉链上挂着好几个可爱的玩偶,在东莞的玩具厂上班的她这是第一年来广东打工。“第一次出来上班,感觉体验很丰富,这次回家恐怕待不到一个月。”回老家陕西安康要坐24小时的火车,她买到了卧铺票。除了打算去期待已久的游乐场,曹梦瑶说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躺床上好好睡一觉。
陈国辉和夏训华夫妇的儿子在广汽集团上班,他们从湖南来广州帮儿子带小孩。陈国辉来广州已有两年,但“在广州待不惯,还是喜欢老家。”儿子还没放假,两位老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先带着孙女们坐春运首趟列车回家。已过午夜,两位小朋友却没有睡意,小女孩透过车窗,好奇地瞪大眼睛望向记者们手中的相机。
59岁的刘光辉来自河南信阳,他在广州一所高校的饭堂当厨师。尽管刘光辉只能买到站票,但是给父母买的礼物可很早就准备好了:他左手拉的行李箱上的包裹是给母亲买的被子,另一边行李箱上挂着的纸袋,装的是给父亲的鞋。乐观的刘光辉认为自己属于“能拼搏的60后”,孩子们的发展也都有了着落,就想着在广州多干几年,“给广州的发展多少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方若兰是王会平女儿的闺蜜,王会平也和方若兰成为了朋友,她们共同在广州创业做零售。她们不是每年春节都回家,但2025年春节,来自湖北襄阳的方若兰打算去王会平的家乡河南许昌“串门”过年。她们都表示过去一年“钱不好赚”,方若兰更是开起了玩笑:“希望2025年让我暴富就好了。”说完,两人就笑了起来。方若兰觉得广州只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节奏太快了。”在广州打拼了18个年头的王会平也有同感。
这是皇甫乐涛第一次参加春运,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读大一。第一次离开家乡河南南阳来广州念书,一个学期没回去,皇甫乐涛期待着和家人的团聚。此次春运回家之路他还受亲戚的委托,带着在广州出生长大的表妹一起回南阳。上四年级的表妹显得有些害羞,小手紧紧握住行李箱的拉杆,皇甫乐涛将手轻轻搭在她的手上。
64岁的马月莲穿着一件黄色的毛衣,挑着扁担,扁担两头各绑了一个塞得满满当当的麻袋。据她说这加起来有100斤重,老家穷,什么都要带回去。她的两个儿子打小成绩就好,现在各有不错的发展,这让马月莲倍感自豪。她从江西老家来广州帮儿子带娃,当她谈起自己的儿子时,眼里会放光。
19岁的非洲人阿卜杜拉来自尼日利亚,他是这场春运当中少有的外国面孔。阿卜杜拉想探索世界,中国是他的第一站,目前,他在重庆一所高校学习国际经济。从广州出发,他将乘坐北上的火车到义乌找朋友,并在那再待上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