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收藏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潮评丨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跟“人造神童”说拜拜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75字,阅读需4分钟

1.中国科协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

2.该大赛将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对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3.事实上,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中经常会有参赛者以及作品陷入“造假风波”,相关比赛被调侃为“拼爹游戏”或全国青少年“拼爹妈”科技创新大赛。

4.为此,地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入选关联赛事需采取行动,守护比赛的公平公正,还青少年科创比赛一方净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

中国科协近日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对弄虚作假、他人过度参与、移花接木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人进行解读指出,该项大赛将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对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长时间以来,在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中,经常会有参赛者以及作品陷入“造假风波”,不少相关“造假事件”已经实锤,相关比赛也因此被调侃为“拼爹游戏”或全国青少年“拼爹妈”科技创新大赛。这不由令人恍惚,到底是在拼娃的真本事,还是拼家长、拼关系和拼资源,又让那些凭真本事参赛的学生,怎么想怎么看。

这些行为和事件,亵渎了“科技创新”几个字,践踏了“公平公正”,让不少相关比赛丢掉了“公信力”,是对孩子们的“揠苗助长”,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其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走关系靠资源”“不劳而获”“追名逐利”等“毒种子”,造假得来的奖项可以取消,但这些“毒种子”可没有那么容易铲除掉。

此类行为和事件,一般有这么几个现实共同点:第一,参赛选手的年龄一般都很小,小到让人很难将其和“科技创新”相挂钩;第二,参赛选手的年龄认知,与其的参赛作品和成果,形成了很强的“反差感”,简单说就是小学生做出了大学生都做不出来的研究成果,有的和已发表的硕士博士论文雷同,研究成果与专业学者水平无异,给人“一眼假”;第三,参赛者的父母大多有科研学术背景或是领导干部,相关论文等作品也都是其父母的研究成果或者是父母依靠工作优势攫取的研究成果。这养成的绝不是“神童”,而是“巨婴”。这些现象的存在,离不开父母对“人造神童”的热衷,也少不了社会畸形功利文化的侵染。

那么,明眼人都能识破的“人造神童”,怎么就堂而皇之一次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怎么就能在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路绿灯”,斩获各种奖项?由此,这些比赛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己的科创舞台,还是为了借着科创的牌子和比赛的幌子谋取私利,成为某些人达成某些目的的工具,便是社会要追问的重点,需要相关组织方给出答案。

对于组织方来说,最好的“自证清白”方式,在“指挥棒”上做文章,用明确细致的规范与制度,打好“组合拳”,对造假等违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容忍”,想方设法守护比赛的公平公正,守住孩子们的“科学梦”“创新梦”。现在,中国科协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划好了现实红线,将道德自觉变成行为规范、制度规范,也为全国类似比赛打了个样,带了个好头,其中的导向意义和引领价值不容小觑。地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入选关联赛事,不能再无动于衷了,该有所行动了。

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直接断了低龄段少年儿童及其背后家长,想在这事上动歪心思走捷径的想法和可能性,是一劳永逸的制度设计。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而是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着重考察选手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所指向的就是“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这么一来,但凡是有问题的作品和参赛者,都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相关规定,都表达了同一个态度:跟“人造神童”说拜拜,还青少年科创比赛一方净土。

使“公平公正”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坚实的底色,症结不在“难不难”,而在“想不想”。如果相关比赛的组织方连这一点都做不好,恐怕也不应该具备举办这类比赛的资格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降价太狠了!套装/礼盒百雀羚的价格太感人了
广告京东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