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4

评论

21

1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口气看完苏-57

五代机,敞篷飞,这怕是伏特加喝多了吧。

图片

还真不是,这架苏-57只不过正在进行所谓的“驾驶舱宜居性试验”而已。基本上就是在测试如果座舱盖在飞行中真的失效,飞行员是否能够继续控制飞机,以及测试紧急逃生功能等等。不过这的确是一次相当罕见的测试,并且可能是战斗机飞行员为数不多的几次故意不带座舱盖飞行的测试之一。

要我说,俄罗斯的飞行员就是玩得野!

大家好我是火箭叔,今天这个视频,就让你一口气全面了解苏-57——它是如何研发的?它的性能特点怎么样?同样是五代机,它跟F-22F-35比起来,优劣何在?

图片

苏-57的研发历史,萌芽于1980年代。

随着冷战高峰期的到来,美国启动了“先进战斗机”,即ATF计划,旨在研发后来得名F-22猛禽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于是,苏联也马上跟进,启动了自己的五代机研究。苏联空军希望拥有一款具备隐形、高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新型战机,以抗衡美国的空中优势,这一计划被称为多功能前线战斗机MFI。

图片

图片

苏联最初在米格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之间展开了竞争,米格推出了1.44项目,而苏霍伊则展示了前掠翼设计的S-32,后来改名为苏-47。尽管苏-47的前掠翼设计展示了强大的机动性,但这一设计并未在战斗机中广泛应用。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MFI项目也随之终结,米格 1.44未能进入量产,苏-47也未被定型为量产机型。

尽管苏联解体导致大量军事项目搁浅,但俄罗斯军方对第五代战斗机的需求依然迫切。2001年,俄罗斯国防部重启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计划,称为未来前线航空系统PAK FA。这次竞争中,米格和苏霍伊再次角逐,米格的方案更经济适用,而苏霍伊的方案则更为先进。最终,苏霍伊凭借在苏-27系列上的成功经验赢得了这一机会。2004年,苏霍伊完成了T-50的概念设计。

图片

T-50与美国F-22类似,采用双发动机、隐形外形设计,同时还保留了苏联/俄罗斯战机的高机动特性。2007年,PAK FA项目获得正式资金支持,设计进一步完善,T-50的首架原型机在2009年制造完成,并于一年后完成了首飞,它就是后来的苏-57。然而,这款战机在首飞后却面临许多技术和资金难题。比如,发动机的推力和稳定性问题、新型雷达和航电系统的适配性都成为待解决的瓶颈。

尽管如此,T-50的亮相在俄罗斯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这款战机以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高机动性,展示了与美国F-22和F-35不同的设计思路。T-50的外形虽然不如F-22那般极致隐形,但其机动性和灵活性为其在空战中增添了优势。俄罗斯方面期望T-50能够成为一款既能空中格斗,又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多功能战机。但紧随其后的,却是研发费用的严重缩减,因为西方的经济制裁开始了。尤其是部分关键部件和材料的进口被限制,使得原计划的量产时间不得不推迟。此外,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地缘政治紧张也使得俄罗斯国内优先考虑经济和能源领域的支出,进一步削弱了T-50的生产资金。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印度也对T-50的研发进展表示不满。2007年,印度曾与俄罗斯签署合作协议,希望通过资金支持来获得T-50的双座版本。但由于项目进展缓慢、技术标准未达预期,印度在2018年正式退出了合作,进一步加剧了T-50的资金困境。尽管遭遇种种困境,苏霍伊设计局依然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图片

2017年,T-50正式被命名为“苏-57”,并获得俄罗斯空军的初步量产订单。这一年,俄罗斯国防部下达了首批76架苏-57的订单,计划在2028年前完成交付。苏-57成为继苏-27系列之后,俄罗斯空军的重要空中力量。2020年,苏-57正式服役,俄罗斯空军接收了首架生产型号。然而,苏-57的量产进度依然缓慢,至今仅有少量服役。其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既面临资金和生产问题,也存在技术升级的需求。虽然俄罗斯继续致力于改进其航电系统、隐形材料和发动机,但西方制裁和国内经济压力可能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此外,与美中五代战机的竞争也让苏-57的技术优势面临挑战。

图片

那好,苏-57究竟有着哪些技术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详述。

先看隐形设计:从整体外观来看,苏-57的外形设计基于低雷达反射和卓越气动性能的双重需求。其机身整体呈现锐角与流线型的结合,类似F-22的外形,减少了敌方雷达波的反射面积。尤其是其前机身的设计,通过削弱雷达波的散射,进一步优化了飞机的隐形能力。苏-57的前翼和后翼都有较小的外倾角,以降低飞机正面雷达反射的强度,并在减少飞行阻力的同时提升其飞行效率。苏-57的进气道设计是其隐形性能的另一个关键所在。与传统战机不同,苏-57采用了前置进气道的设计,这不仅能有效减少雷达波的反射,还大幅提升了发动机进气效率。

而进气道的外形同样考虑到了隐形需求,其特有的扁平化设计避免了高反射区域的形成。飞机的复合材料技术,尤其是雷达吸波涂层RAM,大大降低了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几率。这些先进材料的使用,虽然没有像F-22那样达到“不可见”的程度,但在对抗现代雷达时,依然具有强大的优势。苏-57的尾部没有传统的单垂尾设计,而是采用了双竖尾结构,这种设计既能减少雷达反射,又为飞机提供了极好的操控性。在高机动状态下,双垂尾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尾部反射信号,使飞机更难以被敌方雷达捕捉。

图片

同时,双垂尾的设计比传统尾翼更加灵活,使得苏-57在空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接着咱们再来看苏-57的机动性:与许多传统的四代战机不同,苏-57不仅在机动性上做了全面突破,而且在超机动性方面远远超出了许多战斗机的能力。苏-57配备了AL-41F1矢量推力发动机,赋予它强大的机动性能。通过调整发动机喷口的方向,苏-57能够在飞行中进行前所未有的高难度机动。

例如,苏-57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急剧转向或高角度爬升,在近距离空战中有效摆脱敌机的锁定或反击。推力矢量控制TVC系统使得苏-57能够在任何飞行状态下保持极高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与敌方战机的近距离对抗中,能够迅速改变飞行姿态,迅速从被动转为主动。这让它在面对敌方先进战斗机时,尤其是在进行空战格斗时具有极大优势。通过结合矢量推力发动机与飞控系统的智能化调节,苏-57不仅能够执行常规机动,如快速俯冲和爬升,还能进行超越常规飞行机动的“超机动”动作。这些动作包括反向飞行、极限机动等,均展示了苏-57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F-22和F-35尽管具有优异的机动性,但苏-57在超机动性上的突破,使得其在空战中可更快速地实现空中优势。除了矢量推力系统外,苏-57还配备了高度智能化的自适应飞控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飞机的速度、气流状态和飞行姿态自动调整舵面的角度,从而确保飞机在执行复杂机动时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这个系统大大增强了飞行员的操作灵活性,使得苏-57能够迅速适应各种飞行环境,特别是在高速机动和高温、高压的飞行条件下,系统能够优化飞机的机动表现,避免发生失速等危险。

图片

另外,苏-57还具备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意味着它能够在不依赖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长时间飞行。这一优势让苏-57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的射程外快速穿越战区,完成任务后再迅速脱离,极大地提高了其作战半径和任务灵活性。而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虽然不弱,但苏-57的发动机技术使其在持续高速飞行和燃油效率方面略有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作战效率。

图片

咱们在这儿可以稍微总结一下,苏-57的设计并非仅仅依靠隐形或机动性中的某一方面,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在隐形设计上,苏-57通过锐角外形、进气道设计、雷达吸波材料等多方面努力,提升了自身的隐身性。而在机动性方面,苏-57通过矢量推力发动机和智能化飞控系统,实现了比许多战斗机更加极限的机动,尤其是在空中格斗中,极限机动和超机动性使其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

不过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单独看,苏-57好像天下无敌,那横向看,又会如何呢?

我们有请F-22和F-35,看看这三位选手在隐身性能、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多任务能力、还有成本与生产效率方面,都有哪些优劣。

苏-57、F-22和F-35都在设计上尽力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即RCS,但采用的技术路径有所不同。F-22和F-35的隐形性能被认为是目前战斗机中的顶尖水平,尤其是F-22,其RCS极小,据称仅为0.0001平方米,几乎难以被现代雷达探测到。相比之下,苏-57的RCS在正面设计上进行了优化,但总体上并不及美国的隐形战机,达到0.1到1平方米。苏-57的隐形设计更关注前方和机身的侧面,对于后方的隐形效果略显不足。F-22和F-35采用了大量的吸波材料涂层技术来进一步降低其RCS,但这也带来了高昂的维护成本。

苏-57虽然在某些部位使用了雷达吸波涂层,但总体成本控制相对合理,其生产和维护难度低于F-22和F-35。然而,这种设计使苏-57在面对高端雷达系统时隐形性能较弱,因此俄罗斯更注重战机的多功能性和高机动性来弥补隐形上的不足。F-22和F-35采用了隐藏式的进气道设计,使发动机前端的叶片不易被探测到。然而苏-57的进气道和发动机叶片则部分暴露,这增加了其RCS,降低了隐形效果。这一设计导致苏-57在面对现代雷达系统时不如F-22和F-35隐形,但俄方认为在大多数对抗中已“足够隐形”。

图片

接着看机动性与超音速巡航能力方面的对比。苏-57的设计继承了苏联和俄罗斯战斗机高机动性的传统,矢量推力发动机赋予其“超机动”性能,使其在面对F-22和F-35时具备独特的优势。苏-57配备了AL-41F1矢量推力发动机,能够在空中进行极限机动。F-22同样具有矢量推力,但仅限于垂直方向,而苏-57的发动机喷口在多方向上具备矢量调节能力,因此在近距离格斗中更为灵活。这使得苏-57在执行“眼镜蛇机动”等高难度动作时比F-22和F-35更为流畅,特别是在空中格斗中更具操作空间。

不过在超音速巡航能力方面,F-22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它可在不加力的情况下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长时间飞行,这对快速进入或脱离战场非常有利。虽然苏-57也宣称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但由于目前所用的AL-41F1发动机并非其原计划的“最终发动机”,实际性能尚未达到预期。在未来换装Saturn 30发动机后,苏-57可能进一步提升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在推重比方面,苏-57更有优势,使其在执行复杂机动时表现优异。相比之下,F-35在机动性方面的表现较弱,主要定位为多用途战斗机,偏向对地打击和电子战,机动性逊色于F-22和苏-57。

然而,F-35的设计更侧重网络化作战和信息优势。这就不得不提到各架战机的多任务能力了。苏-57、F-22和F-35在任务设计上各有侧重。简单来说,苏-57在空对空与空对地打击中寻求平衡,而F-22偏向空中优势,F-35则更注重多功能任务。F-22专为空中优势设计,搭载先进的传感器和雷达系统,具备极强的隐形性能和探测能力。苏-57在机动性上虽然稍胜一筹,但在空战中缺乏F-22那样强大的隐形性能和远程打击武器的兼容性。F-35以多功能战机为定位,具备极强的对地打击和电子战能力,而苏-57则更加注重空对空与空对地的平衡。苏-57的武器挂载系统包括6个内置挂载点和6个外部挂载点,使其能够在隐形和挂载量之间灵活调整。

苏-57配备了先进的Byelka相控阵雷达系统,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实现超视距打击。与F-35相比,苏-57的航电系统略显不足,特别是在电子战和传感器融合方面。然而,苏-57还配备了侧面雷达阵列,使其在侧翼攻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探测和锁定多个方向的目标。就生产和维护来说,F-22的单价和维护成本高昂,F-35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规模化生产已实现。相比之下,苏-57在生产成本上略低于F-22,与F-35相近。

维护上,F-22和F-35的隐形材料和电子系统维护复杂,尤其F-22的小时飞行成本几乎是传统战机的两倍。苏-57在设计上考虑了较低的维护需求,意图在成本与性能之间达到平衡。虽然它的隐形性能不如F-22,但其总体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长期部署。综合来看,苏-57在机动性和多功能任务能力上表现出色,尤其在高机动的近距离空战中具备明显优势,但在隐形性能、航电系统及传感器融合上与F-22和F-35存在一定差距。是一款典型的结合了俄式设计理念与实用性的综合型战机,展现了其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实现高效作战的思路。

图片

呼......这一口气吸得怎么样?仔细看完的话,相信你已经是苏-57的懂王了。但独懂懂不如众懂懂,赶紧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吧。我是火箭叔,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随后就到。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降价太狠了!学步鞋基诺浦的价格太感人了
广告京东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