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老灵”“不响”……2024年年初,现象级方言影视剧《繁花》热播让腔调十足的上海话引起热议。方言能够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魅力。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关于粤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话题,引发多位省政协委员热议。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张培忠建言,文化主管部门应强化对粤语保护传承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加持、学术秉持,包括出台专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
保护方言文化重在传承,营造多样化的使用空间是传承方言的关键所在。张培忠表示,应发挥学校在保护传承粤语方面的关键作用,“可以参考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做法,开设粤语兴趣班、粤语社团,系统学习粤语。”他带来了《关于加强粤语保护传承的提案》,从加强文化部门投入、教育领域融入、媒体平台助力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
“可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粤剧等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省政协委员、凯信荣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智荣提交了《关于推动粤剧等广东传统文化与文旅产业落地的提案》。
粤剧以粤语为演唱语言,承载着粤语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同时,粤剧也是粤语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粤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胡智荣在提案中建议,将粤剧等广东传统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粤剧主题旅游景区,开发粤剧文创产品。
事实上,还有不少委员在为粤语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崔颂东介绍,2024年,广州市社科联与广州大学合作成立“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粤语+人工智能”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推动粤语传承传播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搜集语料,争取在三年内建成多模态的、通用的粤语语料库。”崔颂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以省市共建的方式将粤语语料库建设纳入广东省的科技新基建项目、文化强省重点项目和“十五五”规划。
同时,通过文化、网信、媒体、科技等多部门协同“横向合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纵向借力”推动粤语语料库高效起步。还可以开放政务应用场景,在场景应用中采集语料资源,加速语料库建设。
省政协委员、省文联戏剧电影电视工作部二级调研员邢瑛瑛表示,应深挖岭南语系特色,结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探索修订粤语播音主持教材。
文|记者 梁善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