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牡丹引来泼天流量,一部剧带火两座城

近日,古装剧《国色芳华》的热播让菏泽和洛阳忙得不亦乐乎。因剧中牡丹元素,洛阳文旅说洛阳为《国色芳华》提供12000株花,菏泽文旅紧随其后说自己是合作伙伴,网友笑称,两大文旅就此开始关于牡丹花的battle。

图片

剧里“金疙瘩”引发两地牡丹“联动”

1月14日,#菏泽牡丹卖爆了#话题登社交媒体热搜主榜TOP4,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热播无疑成为这股“牡丹热潮”的重要成因之一。剧中,牡丹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元素,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之姿,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对牡丹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纷纷想要亲眼目睹这一“国色芳华”的风采。

剧中何惟芳说,“这些牡丹便是我的珍宝,只要它们安好,牡丹便别无他求。”这些“金疙瘩”是该剧重要道具,颇为吸睛。据悉,电视剧《国色芳华》中爆火的牡丹和芍药,有2500株来自山东菏泽牡丹区。剧中稀有“琼台玉露”牡丹原型,就是菏泽的“绿幕隐玉”牡丹。琼台玉露,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暗线,宛如一条文化纽带,将牡丹与剧情紧密相连,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深刻领略到菏泽牡丹的倾国之姿与文化内涵。

菏泽文旅在剧集播出期间推出多条短视频,“这是我们是牡丹供应商!欢迎各位品菏泽牡丹。” 向网友喊话:欢迎来“牡丹之都”菏泽,共赏这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海。据菏泽牡丹区牡丹产业协会介绍,菏泽牡丹品类繁多,观赏牡丹拥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0多个品种。

洛阳文旅也针对该剧开宣传,据说洛阳为电视剧《国色芳华》提供12000株牡丹和芍药,其中牡丹45个品种,芍药22个品种。“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是中国牡丹花都。 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北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到:“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自此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群芳谱》“唐宋时,洛阳之花天下冠,故牡丹竟名洛阳花。”都是直接用“洛阳花”指称牡丹。

短视频中,洛阳文旅抓住李现这句台词,“还等什么呢?还不快去洛阳玩!”可不就是现成的洛阳文旅宣传。早在月初星光大赏活动上,李现就现场推荐打卡盛世唐朝,过年到洛阳旅行。在热播剧、明星与文旅这个链条上,已经出现了密切捆绑,互相打call顺理成章。

图片

带火两座城,实现文化与经济共赢

剧集播出期间,菏泽等地的牡丹种植基地和花卉市场迎来了新一波销售高峰。菏泽牡丹区牡丹产业协会秘书长、菏泽花王产业园负责人赵文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电视剧热播,菏泽牡丹销量峰值今年提前3天到来,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1/3,“通过《国色芳华》的热播,大家在剧里看到了美丽的国花牡丹,给我们菏泽带来了很大的流量支持,去年年宵花销售量有40多万盆左右,今年估计会到60万盆。”

网友发现,剧中片尾鸣谢的是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菏泽市牡丹区委,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有说法透露,因为剧中的牡丹花有2500株是菏泽赠送的,12000株是从洛阳买的。两地牡丹也几乎把网友搞晕了,面对两家battle引发网友的热议,菏泽文旅表示,“好的,不闹了。” 有网友表示,“你们别打了,我们去完菏泽,也去洛阳。”

图片

采访中,菏泽牡丹区牡丹产业协会秘书长、菏泽花王产业园负责人赵文双告诉记者,“其实菏泽牡丹和洛阳牡丹都处于中原。牡丹大部分是菏泽培育的新品种,整个现在牡丹1308个品种里头有一半以上都出自菏泽,菏泽占的品种资源比较多,从业人员比较多,种植面积比较大。但洛阳是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丰富,加上牡丹种植,他们有这个观赏上的优势,我们菏泽有产业上的优势,各有千秋吧。”

随着《国色芳华》的热播,剧中所展现的盛唐风采,引得许多网友关注与科普,从一花一木的园林设计、一砖一瓦的建筑美学,到一针一线的唐风古韵、一衣一饰的精致呈现,都让观众在沉浸在何惟芳与蒋长扬“合伙赚钱”故事中的同时,通过一幕幕视觉盛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璀璨缤纷。与此同时,剧集也带动了地方文旅经济发展,从菏泽牡丹到洛阳“牡丹花酥”的热销,从衡阳南岳里的“国色芳华”游园市集到洛阳应天门上演的“国色芳华”主题灯光秀,无一不彰显出《国色芳华》对于文旅产业的强大推动效应。

《国色芳华》通过剧情的展开,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牡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更为牡丹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借助《国色芳华》的热播效应,牡丹产业也能随之进一步挖掘牡丹文化价值,开发更多以牡丹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