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I+互联网医疗落地,京东健康即将走进春天?

尽管还是寒冬腊月,京东健康却把互联网医疗领域搅得一片火热。


一天之内,在同一地点,京东健康连开两场大会,上午是“2025京东健康年度医生盛典”,下午是“2025京东健康数智医疗大会”。


这两场活动,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上午面对的是医生,展示的主要是赋能医生的成绩;下面则全是中国医院的管理者们,他们在探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未来,也在期待一个叫“京东卓医”的产品体系的发布。


如果问这两场活动有什么关系,那么只有一个词可以将之联系起来——AI。


这一天,一定会给中国互联网医疗写下一个重要的注脚——AI体系性(而非实验性)的在真实医疗场景中的落地和闭环形成了。


也是这一天,京东健康用“AI京医“和“京东卓医”这两个分别针对线上全域和线下医院场景的AI体系性能力集合体的发布,宣布了以AI为驱动力,以技术和场景深度结合创新为主要发展路径的又一次AI+医疗的挑战,正式开局。


——导语



01

 
医患皆受益于AI

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中国医院的总诊疗人次42.6亿。

而仅京东健康一家,去年的全年诊疗人次为近1.8亿次,占全国医院总诊疗次数的4.2%,换算过来就是,京东健康提供的年诊疗次数相当于1622家医院的总和(取平均数)。

但京东健康本身只有3000多名员工,只约略相当于一家三甲医院的员工总数。

所以,创造这个奇迹的,除了基本盘——平台上的签约医生和外部医生(这其中包括超5万名副主任级别以上的医生)以外,能够让这个复杂的体系高效运作起来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AI能力。

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从2015年开始,我已经听了无数次演讲、看过无数次PPT演示,它们的核心无非在讲述一个愿景——AI+医疗的深度结合有了眉目,落地在即。

但这一次真的所有不同的是,京东健康端出的“硬菜”里没有任何愿景,而全部都是已经落地的事实。

从接地气,变成了脚踏实地、人人可及。

如今,京东健康线上诊疗的每一个步骤里,都有AI赋能在发挥实际作用。

比如说分诊,是一个很多人认为不重要的环节,因为传统医院的导诊只能解决很简单的分类问题,而在京东健康,有AI能力加持的智能分诊,已经可以做到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直接推荐平台上的就诊科室和专家。

一个新名词被发明出来,叫做“精准患者”,他们特指那些可以被精准的导向特定的医生,从而得到最好的供需匹配的患者。这项服务刚刚被AI迭代不久,就已经为近2000名医生导诊了14805名精准患者,并在短短的时间内为240位医生导诊了3586名肿瘤精准患者。

再比如说, 皮肤科是京东健康最发达的专科医院之一,在这里,日均主动问诊订单突破10000单,相当于30家三甲医院皮肤科的问诊量。

如此庞大的问诊订单量,需要相对应的强大服务问题。例如,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用药和及时随诊,但传统随诊方式只能线下挂号就诊。

而随着京东AI的随诊工具的打造和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医生王上上对随诊的积极性空前提升,他说:“京东专门推出了基于线上场景的随访计划,可以参考这个方案结合我的习惯来随访患者。它有AI加持,能够按照特定节点发放专业测评、收集患者皮损照片,甚至帮助我结合AI工具来评估病情。另外还能定期线上复诊、开方,乃至预约线下门诊,可以说把‘一地鸡毛’变成了井井有条。”

图片

这也说明了,AI+医疗,不一定总是宏大叙事,改变,往往从细节发生。

精神心理科也因为其“非接触式”的AI亲和属性,成为京东健康重点建设的能力,为此他们还专门打造了AI工具—— AI心理陪伴师“聊愈小宇宙”。

“我发现我最需要的不是看病,而是倾诉和被宽解。但在传统的专科医院里,一个医生能跟你聊上5分钟就已经很好了,现在我有了AI心理陪伴师“聊愈小宇宙”,它就像一个无时不在的医生的分身,可以毫不厌倦倾听我的倾吐”,用户谢天(化名)说,“它不像早期的智能音箱那样只能机械的回答问题,而是用智能体的形态,把医院医生、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生成式AI服务有机的组合成了一起,不是真人,但胜似真人。”

事实上,按照正统的医学观念,治疗、出院后并不是诊疗的终结,而是一个持续健康管理过程的开端,但由于传统的流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这一环节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

京东健康的医疗服务产品负责人则给我描绘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京东健康打通了多模态信息采集、专业评估系统、智能解决方案这三个环节,通过多款AI检测工具产品的加持,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想测就测”,医生也能通过数据回传,更好了解患者院外情况、更好地做出康复指导。

以上种种,都是京东健康基于模式创新叠加技术创新给患者、医生带来的变化,它们细小但无处不在,终于改变了线上医疗场景逼仄和受限的窘境,让AI服务于患者落到了实处。

02

 
未来的数字医院,就是这个样子么?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第24位的温医大附一院,是国内最早、最全面的打造全场景智慧医院的医疗机构。

全场景,就是AI的无处不在。

当你还没有走进温医大一附院的大门,AI的服务就已经开始了,“个人就医管家”在你点击的那一刻,就开始源源不断的提供基于AI的分诊、导诊、陪诊等诊前、诊中服务,不仅千人千面,而且有求必应。

图片


温州的一位本地用户说:“AI管家将提前询问患者病情,帮助患者选择线上或线下就诊方式,匹配科室和医生。这样,如果不需要跑医院,就不会白跑一趟;如果管家让你去医院,就一定能挂上号、看上病,这是和以前最大的不同”。

“能实现这些并不简单,它相当于有一个智慧大脑在后台运作,对于患者的需求和医院有多少存量医疗资源可以释放做到心中有数,并为两者间的匹配提供最优解”,温医大一附院的一位管理层这样回答。

医院看病的过程十分繁琐,取号、报到、就诊、开检查、检查排队、开方取药……患者恨不能有孙悟空的分身之术,在若干个或长或短的队伍中等待和穿插,生怕一个环节照顾不到,就白白耽误一天的时间。

说到底,是因为医疗资源和患者个体都没有被数字化、智能化,所以只能进行低效的人工匹配。

而现在,你走进温医大一附院的大门,主院区的60多个摄像头,就无感伴随你全程就诊。拿较为缺少经验的患者经常遗忘的“挂号后报到’来说,现在基于人脸识别和流程自动化,AI平台可以主动的探测到患者,后台则可以自动的帮助患者做就诊签到。

这里还提供”室内高德“式的院内导航系统,帮患者轻易找到就诊的科室;最让人抓狂的在不同各种检查的序列里排队的问题,如今,系统就可以告诉患者哪一个地方的排队最少,可以优先做哪一个检查”,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是‘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智慧医院应该有的样子”。

而对于温医大一附院的医生来说,虽然工作依旧紧张,但已经得到了AI的莫大帮助。

“最初是一些初级的辅助功能,如自动语音生成、病历撰写辅助、搜集病人的病历和历史就医记录的系统主动推送;而后,AI+影像解读能力、辅助诊疗提示等已经延伸到诊断的决策辅助阶段,相当于给我们配了一个强大的AI助手”,这家医院的大夫告诉我:“检查结果的异常项目会自动推送给病人,并由医生数字人给病人一些解读,患者如果不放心,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重新预约到医院就诊。药物开方后,有药品说明、用药指导,甚至还有药品推送和寄送服务;乃至于此后持续推送的健康科普”。

而以上已经在温医大一附院实现的各种智能化服务,也就是1月11日发布的京东卓医(JOY DOC)这个产品的几个最突出的能力。简单说,面向医院管理全场景,京东健康依托“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技术底座,通过构建京东卓医“个人就医管家”(AiP-Ai for Patient)、京东卓医“医生数字分身”(AiD-Ai for Doctor)、京东卓医“未来数字医院”(AiH-Ai forHospital),成为业内第一个在医院全场景应用落地生长的医疗产业大模型。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也表示:“京东健康将围绕就医、医生临床、医院管理三大场景,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落地实践。京东健康从来不止于为医院提供单一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与医院紧密合作,源源不断为医疗体系输送技术产品和运营能力,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

图片


03

 
智慧互联网医院是怎么长出来的?

京东健康现在提供的医院数字解决方案为啥在落地方面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这些能力是由京东健康从创立起就不断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

如果从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开始算起,在京东健康走过的9年多时间里,有无数产品和功能上线,也有很多产品和功能下线,这其中的取舍,就是根据真实反馈进行的“反馈式创新”,所以,在9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流程数字化的经验,而这些是形成优秀诊疗工具体系的前提和打造大模型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发现,除了尊重医疗规律、注重反馈式创新以外,京东健康非常注重大模型的能力,如在大模型的训练中有超1T中英文权威医疗知识、白盒化的诊疗推理能力等等。

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大模型是靠数据喂出来的,很多智慧医院的探索不成功,其实是因为场景太狭窄,规模太小,缺乏持续的数据反馈。

而在京东健康,这里有海量线上问诊带来的超亿级高质量医患对话,也包括目前拥有的15亿份健康档案、上百万影像数据、链接的超过1700类健康智能设备,这些在脱敏以保护隐私安全后,都是极佳的训练数据,在它们的持续“投喂”中,京医千询作为底座才得以不断完善,可以说,京东健康是把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和打造优质的大模型形成了一个循环式的闭环,数据越多模型迭代越快,模型效果越好就用户越多,这个正向飞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当前,大模型还在百模竞赛阶段,但现在大家比拼的已经不再是参数,而是应用落地能力。大量的初创模型企业因为缺乏场景而很可能退出赛道,有场景的需求方不知道如何选择大模型供应商,而京东健康趟出了一条具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的闭环,这对提升整个互联网医疗科技创新的基线,树立了标杆。

有高层次的专家在会上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事业的目标从“以疾病为中心”变成“以病人为中心”,再更迭到今天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这个更为宏大的目标更需要系统级的能力,而这似乎是京东健康正在探索的方向。


 ——END——
作者|胡喆

图片
胡喆

科技财经作家、数字产业资深观察家、品牌专家。

数字产业资深观察家,曾任雷锋网副总编、《电脑报》新闻中心主任多年,后应邀加入百度多年,成为百度历史上第一位CEO品牌专任负责人;亦较早服务于UCWeb的创业,后投身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任联合创始人、市场副总裁等。

品牌研究专家,受聘为分众传媒终身顾问、百度、妙可蓝多、问界汽车等企业和品牌的CEO品牌顾问、企业文化品牌顾问,作品被收入于《人心红利》《抢占心智》等著作中。

互联网史名作《沸腾新十年》联合作者,该书曾获得豆瓣、当当等权威图书平台的“2022年中国财经商管图书Top10”荣誉。


图片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