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电影人都在公开场所吐露:“中国电影很难,我们仍需加油,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就能明显感受到过去一年电影市场最终成绩带出来的“丧”。2024年整体票房425亿、观影人口4.3亿,一夜回到十年前。即便市场能看到元旦档、春节档、清明档拿下票房历史第一,紧随而来的却是中流砥柱的大导演们一次次的作品票房崩盘。更细微的数据还在于,57%观众全年只观影一次、81%影院年票房不足500万、年轻观众占比降至21%,寻找增量、拯救影院生存、留住年轻人等问题不断盘旋在每个电影从业者头顶。图源:灯塔专业版
与此同时,“负情绪”绝不光票房成绩而已。“屏摄元年”喧嚣背后一些年轻人对于电影价值的“漠然”、多部电影表现不如预期之下创作者的傲慢与错误表达、不断涌现的“某某影院观影体验极差”的路人评价……多次出现在热搜讨论之后,留言处冷不丁就冒出那一句:“电影票越来越贵,不去看,等上视频网站!”市场并非绝对躺平。多部经典影片重映一浪接着一浪,《死侍与金刚狼》同步北美杀进暑期档,《周处除三害》《异形:夺命舰》等电影突破“尺度”,女性议题的《好东西》拿下豆瓣9.1分位居今年华语院线电影最高分……在这个“规律失灵”的艰难时刻,惊喜与意外还是能让人露出笑容。《死侍与金刚狼》剧照
站在电影市场过往一年发生的种种事情之上,有必要对新一年的市场提出一些疑问。这些疑问不是全盘否定,也不一定能立马给出肯定答案,但是对于中国电影的2025年及未来而言,需要认真思考且回答,别让“他们不懂”与“不懂他们”的叹息声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以1993年国家电视总局开启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还是2003年《英雄》开启了中国大片的道路,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影视文化内容产品中的“大哥大”、一个绝对傲娇的存在:作为文化产品代表的是艺术表达,作为商业产品它带领着中国银幕成为了世界第一,也成为了商业地产的标配。
简而言之在多个指标上,电影就是影视文化产品中的顶尖存在,近两年,这个位置出现了“松动”。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项就是,2024年短剧的产值已经超越了电影市场。据多个数据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04亿元,而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则为425亿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
“被超越”之说也成了各路大佬在公开场合热议的话题,先不论微短剧的这种规模论含有多少水分,毕竟资本在热炒,但其还是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电影的娱乐选择属性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边缘化。对于短剧,电影人是该怕,是怪,还是需要去做一些学习?这是给电影创作者2025年留下的重要思考。如果说短剧在把一种观感做到极致,那么,电影又可不可以把自己的类型做到极致?不要再一味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多高了,如实把它体现出来且本质上还是在贴近大众需求点,那才是电影保“值”的关键。不要害怕短剧,也不要认为它侵占市场、谋利多大,不要怪责它的存在让电影市场持续崩盘,每个一直在路上的电影人都需要理解每个阶段“蹦”出的内容产品,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回归那个关键回答“电影的不可取代价值在当下是什么”,那才能继续给整个市场保值。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在过去一年里与多个传统影企的员工的对谈中,他们均笑着说出了“影视行业没有大厂一说”这句类似表达的话。
和其它所有行业都类似,电影这个行当也是靠头部大厂来带动的。在过去的几年间,电影行业的多家大厂因多重要素命运坎坷:华谊兄弟仍然在疗伤中,北京文化一蹶不振,乐视影业则是直接消失了,甚至连前几年在主旋律赛道收获颇丰的博纳,其近两年的成绩单也并不如意……这都代表的是中国影视大厂脆弱性的一面,代表的是一种不稳定。《2024年中国电影产业全景图谱》
如果说过往的中国五大是以内容制作见长,随着互联网对电影基础设施的改造,阿里影业和猫眼电影挤入到第一梯队之中,再到现在,毫不夸张地说,他俩共同撑起了电影市场的整个半壁。到了2024年,电影市场发生了近几年的一次大震动——中国儒意“吞并”了万达电影,意指新一哥之位。因此,到了2025年,阿里、猫眼、儒意三厂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它们拿着渠道和资本,其它各个“厂子”供奉着内容即可,而这样的格局或许将持续很久。当显而易见的“大厂”定义只限在了三家,那么,这三家所理解的电影审美是否也决定着市场走向?而他们对电影市场的投入决心与扩容方式能否有所突破,也是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着的。
2025年开年之际,陈思诚提到说,中国电影市场有一个年产票房红线,如果票房低于480亿,中国70%的影院可能面临关门的困境。大意是指480亿的票房收入是影院保持盈亏平衡的最低要求。低于这个数字,影院的经营将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得不关门。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可以不断地从新闻里看到影院运营的新招数。例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全国超过800家影院推出了2300余场次的观赛活动;万达影城持续近五个小时大银幕直播了2024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还联动《原神》发起系列活动;芒果国际影城联动《歌手2024》进行影院直播……体育赛事、电竞比赛、热门音综、流量歌手演唱会、现场音乐会等直播内容不断扩充着影院供给,大银幕的内容权限放开了,如何不停地想办法提升自身的收入,去抵御票房下降带来的冲击,成了每个影院管理运营者的重要思考。万达X《原神》周年庆活动
2025年的影院运营需要更多新奇招,去激活曾经作为绝大多数年轻人社交场合首要选择的电影院。与此同时,这个问题跟另一个问题很相似,为什么中国电影在IP衍生经济层面做得不够好。答案或许是,电影本身没有做得更好。
2024年是诸多大导演折戟的一个年份,乌尔善《异人之下》、陈思诚的《解密》、宁浩《爆款好人》《红毯先生》等纷纷票房失利,很难评论问题出在了哪里,“不合时宜”成了最笼统的解释。
而2025年依然是大导演继续回归的年份,姜文带着《英雄出少年》官宣年内上映,冯小刚则有两部电影或将上映。没人敢说这些大导演拿出来的内容是“救世之作”。姜文的上一部作品还是2018年的《邪不压正》,他的爆款作品《让子弹飞》还是2010年上映的作品,可以说市场还是非常期待姜文的,但从《英雄出少年》这部作品而言,它肯定不是奔着《让子弹飞》的模式去的。《邪不压正》剧照
大概率这一年冯小刚会有两部作品上映,分别是《向阳花》和《抓特务》,均与刑事犯罪题材类相关,从演员阵容层面来看,品相也很不错。这依然是那一个问题,无论是姜文还是冯小刚,他们在票房表现领域,呈现着不稳定性的一面。电影市场还是期待一个个大导回归给到前期热度,但最终命运如何,或许还要看每个大导背后能否站着一个懂得当下的“产品经理”。
影视行业有一个古早词汇叫做“产品经理”,指的是电影导演同时也是一整个项目的操盘手,这个概念早已不再新鲜,多年之后除却陈思诚之外,没有人将则个概念进行拓展,代表作品是他的《误杀》系列和《唐人街探案》的影视剧。
三部《误杀》作品的导演分别为柯汶利、戴墨和甘剑宇,另一部《消失的她》导演则是崔睿,除非对影视行业特别熟悉的,大众很难直指这些作品的导演,但能记住背后的那个人是陈思诚。这依然是陈思诚的操盘能力,他对类型融合的精准把控,对市场洞察的敏锐观察力……陈思诚和他的这些爱将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作品输出团队,能够有计划地向市场推出一系列作品。“传、帮、带”这曾是香港电影业的老传统,如今也被陈思诚学习到了,这对电影业而言是益事。而到了现在,“陈思诚电影”也走到了临界点,其也在面临票房失利,谁还能如陈思诚和他的电影军团一样持续拨动市场情绪?或许要看看2025年申奥《用武之地》、文牧野《欢迎来龙餐馆》的功力了,以及陈祉希与大鹏能否再破局。陈思诚也到了需要思考接班人的时候了。
在中国电影市场化进行的过程中,有许多次“大片”化的实践过程,《英雄》属古早年间的中国式大片,此后《泰囧》《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重生》都在各自维度上带领着国产电影冲击更高的票房,类型电影、主旋律电影、科幻大片以及动画电影都各领风骚数载。
近五年,这个国产电影找寻大片的进程被中断了,没有新的大片类型诞生,另一方面曾经的武侠片这个独属类型,已经没落了多年。但在2025年,市场又看到了国产电影大片新的突破口,武侠电影是否能够重现昔日光辉?其一是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其二是袁和平执导的《镖人》。《射雕英雄传》剧照
对比拥有原著IP的《射雕英雄传》而言,《镖人》检验武侠片重现辉煌的试金石成色更高,另一层面,或许还是漫改IP本身以及吴京的加持。而《镖人》也是当下市场正在运行的唯一一部全新系列的工业化电影大片了,其背后的投资程度、IP系列决心,都不能轻易被辜负。2025年给到《镖人》的结果,也决定着“中国电影工业化大片”的未来走向。
2024年,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的一番言论,引起了市场的震动与热议,他说爱奇艺未来会更重视“一老一小” 人群的需求。过往,影视内容追逐的是年轻人,因此这番话还是令市场颇为震惊,龚宇所言的一大背景是,据预测,到2033年中国老龄人口将突破 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53 年将达到峰值,约4.87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将超过60岁。
视频平台已经发现了未来人群结构的变化,那么电影市场呢?事实上,近两年,年轻人群也在不停地逃离电影院,灯塔专业版数据表明,2019年至2024年间,24岁以下观众的观影频率和消费金额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在购票观众年龄画像中的占比从 2019 年的 37.9%下降至2024年的21%。与此同时,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却在逐日上升,从17-19年的9%,上升到了2024年的18%。这也给了电影产业更多的思路延展。影院和购票平台如何适老化,内容创作又如何有针对服务性,都在等一个样本出现。即便关于银发人群会是电影市场的一个增量吗?答案还不能完全肯定,但社会的变化趋势摆在眼前,电影产业也不该等到真正落定那一刻才动起来。
2024年电影市场,一部分业内人最明显的感受是,行业规律的失灵。
过往认为品相还不错的电影都遭遇了一定的滑铁卢,《异人之下》《逆行人生》《解密》都在这个列表之中,另一个维度上,一部分电影票房给予了市场惊喜,《九龙城寨之围城》《周处除三害》都是如此,其中一个共同点则是尺度颇大。事实上,在短视频成为电影宣发标配的过程中,有一种电影就是抖音式电影,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冲击,或者是一种大众情绪吸引到观众冲进影院一探究竟。与去年《长安三万里》《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在短视频平台大行其道相比,引爆短视频的电影在2024年也颇为沉寂。如果回顾2024年,在口碑、情绪和票房做到统一效应的,不得不提《热辣滚烫》和《好东西》,二者一定程度上都属于女性议题范畴。何为这个时代下电影的票房引擎,是口碑,是情绪,还是更大的尺度,或许没办法一概而论。目前摆在电影市场面前的是,也许高口碑会有,但情绪更难拿捏,尺度会依旧有所“破例”,期待值必然有所提升。每部电影前期都该去思考如何做到“口碑-情绪-尺度”可能会形成铁三角焊在自己身上,但最终能否奏效,只能谈尽力。每部电影都有每部电影的命,“当下的回响”有时还需运气,而“打破规律”或许才是应对“规律失灵”最好的办法。“7亿+”取代“10亿+”,这是中国电影卖座片最后要守住的底线?有必要重新探讨下对卖座篇的定义。过去,10亿+票房常被视为衡量电影成功的重要标志,但如今,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7亿+似乎逐渐成为了卖座片需守住的一道关键底线。
从市场数据来看,2024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票房超10亿新片共7部,较往年数量有所减少,而票房在5亿-10亿之间的影片也不多,中等成本的 “腰部” 作品表现疲软. 在这样的背景下,7亿+的票房成绩对于一部卖座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票房排名 图源:灯塔专业版
爆款电影定义的下降,实则是提醒那些制作公司们,务必降低市场预期,降本增效才是正道。另一个小故事是,电影行业这一年大小公司们都出现了经营困难问题,曾经了准大厂恒业电影,甚至出现了员工被离职讨薪的情况,这都在提醒这个市场的玩家们,不要再抱有赌徒心理,尽量以更低的成本去做电影。
总体而言,2024年的电影市场比较丧,但依然有让市场“惊吓”的作品,无热门档期、非大制作、没有IP加成的惊悚电影《鸳鸯楼·惊魂》票房超越了1.13亿元,这部电影的票房让人“梦回十年前”,2014年的电影市场,惊悚片就是标准的以小搏大的类型,百万级别的制作成本,过2000万票房成绩就能挣到钱。
《鸳鸯楼·惊魂》的市场表现颇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类型是否会被重新唤醒?不能否认的是,这种粗糙的电影制作但有足够精准的特质呈现,的确能满足一部分固定受众的观影喜好。《鸳鸯楼·惊魂》剧照
在2025年以及未来,这个市场还需要哪些类型大展雄威呢?让喜剧电影持续霸屏下去,这样保险吗?一方面,动画类型该回归荣耀之位了,说动画电影的制作也经历了一个繁荣之后的周期了,是时候出新的成绩了,《哪吒2魔童闹海》领衔之下,2025年需要动画的票房魔力;另一方面惊悚片、犯罪片这些尺度更大的电影会迎来一个创作潮流,毕竟观众需要直观的爽感;最后,漫改、科幻这类更代表电影未来和工业化创作的电影类型,也需要在2025年值得被期待和检验。
2025年最重要的战役——春节档即将打响,这个荟萃了多部近几年最成功电影续集的春节档,令人无比振奋,我们都在期待春节档的“最强”能再创纪录。但是,市场经验也已经足够证明,春节档的运势不能代表全年,关于2025年能否完全保持一个乐观心态,当下无法直言。一定程度上,2025年的电影市场依然会处在“疗伤”阶段,用一句阿Q话术则是,站在2024年的基础上,未来的每一年或许都会是进步。
别误信,别害怕,别回头,不管如何,每个电影人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