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场跨越十年的森林修复实验

一场跨越十年的森林修复实验

半月谈记者 郎秋红 邵美琦

秋天是董晨源最喜欢的季节。他承包的林子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林区,秋天不仅有五彩秋景,更有丰硕果实,一棵棵高大的红松上结满了松塔。“今年是个丰收年!”

就在几年前,董晨源还在为红松不结塔发愁。从小在林场长大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承包沟系里的红松,只稀稀拉拉结了几个松塔?长此下去,他靠打松籽致富的梦想不仅要破灭,承包费也要赔进去。

改变要从一场跨越十年的森林生态修复实验说起。

“最后一棵设计应伐树”

在长白山湾沟林业有限公司的一处林子里,一棵前方立着石碑的大榆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上写着“最后一棵设计应伐树”。一阵风吹来,30多米高的榆树落叶簌簌,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段岁月。

“从2015年4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把这最后一棵设计应伐的大榆树保留下来,纪念50年采伐历史的结束。”湾沟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办主任刘仁东说。

图片

湾沟林业有限公司保留的设计应伐树 邵美琦 摄

湾沟林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湾沟林业局,原本有着浩瀚无边的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经历了长期过量采伐。

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这里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实现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走进林子,树木密密麻麻地生长着。普通人看起来树林繁茂再现,但是内行人一看就明白,植被虽然得以恢复,但质量不高、结构不优。

“森林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经营区属于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的原始林范畴,植物丰富,结构复杂。但经过长期的人为活动,逐步逆向演替为杨桦林、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刘仁东说,“简单来说,红松等一些珍贵的慢生树种被高大的速生树种遮蔽,林子虽密,稳定性不足,经济价值低,向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顶极群落的自然演替进程十分缓慢。”

数量不意味着质量,扩绿同时需增质。近年来,放下油锯的湾沟林业人做起绿色事业,立足自身拥有的森林资源优势,利用国家关于生态建设的扶持政策与天保工程资金,进行森林生态修复工程,为企业转型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奠定了基础。

在森林里做实验

在湾沟林业有限公司的一处山林里,道路两侧的树木呈现出明显对比。一眼看去,一侧的林木高大茂密,杨树层层叠叠,显得枝繁叶茂。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红松在这片区域被高大的速生杨树挤压,显得矮小瘦弱,生长受限。另一侧的景象则相对低矮疏松,但红松的长势明显更好,胡桃楸、水曲柳、柞树等珍贵阔叶树种在林下茁壮成长。这是对比实验。

图片

道路右侧红松被压制,择伐后道路左侧为红松释放出空间

“这边杨树是速生树种,又十分高大,占据着大部分的阳光和空间。”刘仁东解释说,“另一边我们做了实验性改造和培育,现在呈现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顶极群落初级形态。”

湾沟林业有限公司对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早在二期天保工程实施后就已经开始进行尝试,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调查论证,每年从采伐限额中拿出一定指标并投入部分资金用于科学经营实验。

他们依据林分类型、抚育方式及采伐强度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作业方案。对于下层木有红松但生长空间受挤压的林分,采伐速生树种,补植珍贵阔叶树,改善红松生长环境,提升森林质量。采伐后红松蓄积量、胸径增幅明显,经济效益提升,林内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对下层木无红松的林分,栽植红松和部分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改变林种单一结构;对红松多珍贵阔叶树种少的林分,则补植胡桃楸、水曲柳、椴树、黄波罗、榆树等长白山乡土阔叶树种,逐步优化林分结构,推动森林向健康稳定的长白山红松阔叶异龄复层混交林顶极群落发展。

端起“绿色饭碗”

在这场跨越10年的森林实验中,戚强参与并见证了初步显现的生态成果,他是湾沟林业有限公司设计队的队长,“10年了,有明显变化,以前有的红松树上只能挂一两个塔,现在都能结满”。

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果让林业人端起了“绿色饭碗”,越来越多像董晨源一样的人对绿色海洋充满了信心。

湾沟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永涛介绍,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工作量的增加,实行从领导到员工全员参与,既能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增加员工收入;另一方面,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一些有观赏价值适宜于绿化的树种,如暴马丁香、山桃稠李、五角枫、白桦、东北山梅花等采取由“伐”改“挖”的形式,将绿化树种移植出来进行驯化,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当中。目前,已建成12个绿化苗移植驯化基地,面积近3000亩。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正向演替,让红松、胡桃楸等长白山乡土树种加速回归。当地以红松、胡桃楸为主的林果业也发展壮大。湾沟林业有限公司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建立绿色食品工业园,打造强企富民绿色产业。

经过近10年的禁伐,东北林业资源得到一定恢复,应该逐步探索由禁伐扩绿向提质增效转变。基层林业工作者表示,采育择伐等实验性改造和培育显著改善了森林群落环境,但“谈砍树色变”的观念依然占主流。建议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据试点政策和技术标准,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释放采伐额度。同时,建立监督体系,给予地方更多灵活政策,以推动资源增长、生态优化、职工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