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她叫‘惹作’,彝语的意思是‘再来一个男孩’。”
1月15日,非虚构作品《盐镇》出版两年后,媒体人、作家易小荷新书《惹作》正式出版。
易小荷是春风悦读的好朋友,2024年4月凭借《盐镇》获得春风女性奖。《盐镇》以客观冷静的笔触书写了12个女性的故事,透过乡镇女性低沉压抑的命运,呈现人们不曾了解过的中国。
新书《惹作》延续了易小荷一贯的细腻笔触,并在以往基础上作出突破。在这本书中,易小荷深入大凉山腹心地带,以独特的视角将早夭的彝族姑娘惹作的故事娓娓道来。惹作短暂又令人唏嘘的一生,仿佛滚动的线团,牵出彝族歌谣中的古老过往,也唤醒本已隐入遗忘海洋的女性,让我们走近那些真实存在却又与时代背离的人生。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代代女性的故事、大凉山的故事。
作家押沙龙读完书后这样评价:“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的是两部分,一个是惹作死亡的悲剧感,一个是大凉山的风土文化,这两部分最吸引人。”
在出版手记中,易小荷讲述了写《惹作》的缘起,“一切缘起要说回到2023年6月,一位读者看完《盐镇》后给我留言:‘谢谢你能看到那些底层的女性,但是中国地方之大,还会有更多被遮蔽的女性……’这句叮咛像是一只银铃,在我心中叮当作响,我摊开地图,一片绿色的等高线映入眼帘,那是大凉山。”
想起小时候常遇见的戴着头巾、背着竹篓的彝族女人,她突然有了去大凉山看看的想法,“最低程度也可以了解一下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而且,除了彝族女人的故事外,她也想记录那些行将消逝的彝族文化和风俗。
于是,易小荷从西昌去了美姑,接着去了昭觉,几乎每件事情都不顺利:预订的酒店无法入住、约好的联系人无故失联……她差点决定放弃,直到一位眼神清澈的彝族姑娘来信,顺着对方提供的线索,她前往雷波县的瓦岗镇,和彝族姑娘“惹作”的故事相遇——
1995年出生,15岁嫁到瓦岗,18岁生孩子,几个月之后服毒自杀,她没有户口,没上过一天学,从没走出过这片山林,也没有留下过一张照片,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她确切的年纪,想不起她生前的样子。
听着当地人若无其事地讲述这个女孩的一生,易小荷找到了此行的意义,“我要找到每一个认识苦惹作的人,听他们讲述苦惹作的故事,为她写一本书。”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手记里她回忆到:“这本书的铸就过程就像是一次艰难的拼图游戏,开头部分最难,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一张怎样的图,但我走过的地方越多,交谈过的人越多,我的材料就越多,图形的轮廓渐渐显现出来。不害羞地说,我把自己当做了这个世界上最想了解她的密友,我知道她的生平,她的爱好,她的苦恼,我来回往返于罗乌和瓦岗之间,一遍遍去走她走过的路,就像在林间捡拾落叶的孩子,我收集了无数片叶子,每一片都仔细地对比过,然后再把它们重新拼成一棵树。”
2024年这本书完稿之前,易小荷又去了一次瓦岗,她在惹作埋骨的地方站了很久,“悼念惹作,也是在悼念一部分的自己。”
如今,这本夹杂复杂情绪、见证生死的书正式与读者见面,更多人将读到惹作的故事,听见大凉山深处的命运回声。
新闻延伸:
淌入2025年的河流,春风悦读进入第十三个年头。除了易小荷新书《惹作》外,还有很多春风悦读的老朋友在辞旧迎新之际推出了他们的新书——
王蒙新作《诗词中国》(2025.01):该书是王蒙解读、鉴赏古典诗词的大成之作,全书精妙解读200多首经典诗词,纵贯3000余年中华诗歌史,为读者奉上一堂古典诗词大师课。“中国古典诗词是丰富的、神秘的、具有解读的无限可能性,我追求的不是简单求解,而是求诗情、求诗心、求诗美,对于爱有新的追求。”他表示。
莫言新编散文杂文集《不被大风吹倒》(2024.11):该书收录莫言40篇散杂文,包含他全新创作的8篇文章。全书围绕“不被大风吹倒”这一主题,分为六个章节,从莫言的成长故事、他与余华、史铁生等人的让人又哭又笑的友谊,到他年近古稀对文学、人生、人性、世界的种种理解,还有他写给年轻读者的全新内容。
西川新作《唐诗的读法(增订版)》(2024.12):该书由活字文化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在保留原版内容的基础上,修订校正,新增文章由作者亲自选定,增补近五万字内容,扩展了西川的唐诗宇宙。
乔叶新作《要爱具体的人》(2024.11):这本书中,乔叶记述了生活中的小事和那些认真生活着的人,从细碎而珍贵的人生时刻出发,用具体对抗虚无,也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失落的美好。
更多好书,欢迎关注第十三届春风悦读颁奖典礼,让我们相聚春日文学盛会,共享“悦读”时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