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现和杨紫第二次搭档出演的古装剧《国色芳华》火了,剧中精美的人物妆造让网友们直呼“梦回大唐”。不过《国色芳华》的妆造最近也陷入抄袭的争议,《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书的作者左丘萌发文称,《国色芳华》中有角色的造型用到了其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的做法不应该,如果商用需要找她或另一位作者末春询问授权。1月13日上午,《国色芳华》发文致歉,表示个别角色造型以古代服饰研究书籍《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为考据,在参考中将相关学术研究示意图误认为文物复原图,对造成的误解表示歉意。同时创作团队还向书籍作者左丘萌、绘者末春表示了感谢。对此,有网友表示《国色芳华》团队应该更注意版权问题,也有网友认为,这也说明剧方真的参考了不少相关资料,总体来说剧的妆造还是很不错的,细节满满。比如剧中女主何惟芳(杨紫 饰)大婚时的妆容,嘴角两侧各有一个“小红点”。在刚刚过去的微博之夜上,杨紫还复刻了剧中的古装造型,嘴角保留了同款“小红点”。杨紫嘴角两侧的“小红点”仔细看的话并不是简单的红色圆点,而是两朵小红花。这是一种在唐朝十分流行的面部妆饰。《国色芳华》中别的角色也有类似的妆饰。吉安县主李幼贞(张雅钦 饰)、皇甫令歌(沈梦辰 饰)的嘴角直接就是两颗红点。除了《国色芳华》,很多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也能看到嘴角红点的身影。《长安十二时辰》《唐朝诡事录》以及待播剧《长安的荔枝》中,部分角色的脸上都出现过。图源:《长安十二时辰》截图、《唐朝诡事录》截图、微博@长安的荔枝官微面靥原本指的是酒窝,后来指古代女子用胭脂等颜料点画或用色纸、金翠珠玉制成各种图案粘贴于嘴角两边,靠近酒窝位置的一种妆饰,又称“妆靥”“笑靥”“靥饰”。现在我们看到的面靥大多出现在背景设定为唐朝的影视剧中,但实际上在唐之前的汉朝就已经出现了面靥,而且名字很特别:旳[dì](或者称“的”)。汉代刘熙在《释名·释首饰》写道:“以丹注面曰旳。”“旳”又通作“的”,意思是“鲜明”。不难看出,面靥最初的颜色为朱丹红,点在脸上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引人注意”并非出于美观的考量,而是作为具有某种提醒功能的特殊标记来使用。刘熙对“的”描述得比较清楚,他在《释名》中进一步解释:“的,灼也。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以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丹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则不书其名于第录也。”也就是说,古代宫廷后妃和诸侯们的侍妾月经来潮不能接受“临幸”,但又不方便明说,她们就会在脸上点上红色的小点作为醒目的标识,记录的女官们看到后心照不宣,也就不会把该名女子的名字记录在侍奉册上。另外,小红点该点画在面部的哪个位置、点几个也是有讲究的。汉代文学家繁钦《弭愁赋》中的“点圜的之荧荧,映双辅而相望”就说明了双辅(嘴角两侧)是点画面靥的方位,也就是酒窝位置,如此一来,两个小红点看上去还有一种对称的美感。这一时期的女子,面靥就是一种特殊的信号标志,使用范围有限。到了三国时期,面靥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开始慢慢出圈。东晋王嘉的神话志怪小说集《拾遗记》记载了一个和面靥有关的故事。传说吴国皇子孙和舞动水晶如意时不慎失手打伤宠妃孙夫人的脸颊。太医指出将白獭髓、玉屑、琥珀屑调和到一起涂抹便不会留疤。后来由于加入的琥珀屑太多,邓夫人敷完后脸上出现了红色斑点,而孙和并不认为这样丑陋,反而觉得邓夫人更加俏丽。此后,后宫嫔妃、民间女子纷纷模仿,用胭脂在脸颊上点画红色圆点。但具体怎么点,是不是仍点在嘴角不可知。不过从这一时期开始,面靥逐渐变成一种妆饰,后来主要流行于唐、五代、宋、元等朝代。面靥风靡美妆界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朝,面靥是女子化妆流程的步骤之一。唐朝妇女非常讲究面部的妆容,化妆流程比较复杂,具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七步: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画黛眉,四染额黄或贴花钿,五点面靥,六描斜红,七涂唇脂。其中点面靥还是点画在嘴角两侧的位置,通常为黄豆般大小。图源:《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一种是点饰。点饰就是用朱红在嘴角处点画出面靥,最经典的就是小圆点的样式。为了让面靥更加生动活泼,人们又设计出了丰富多样的图案。有制成花卉形状的,那便是“花靥”,形如杏核的称为“杏靥”,钱币形状的就叫“钱点”。敦煌榆林窟女供养人的面靥形状各不相同|图源:参考资料[8]虽然形状和图案更多元了,但一点也不夸张,看上去依旧小巧精致。《国色芳华》中,杨紫的面靥是花卉形状,这便是“花靥”,如果不放大观察的话打眼看过去和圆点差不多。另一种是贴饰。一种名为呵胶的东西出现后,面靥从画转向了贴。也就是先将金箔、翠羽等饰物涂上呵胶,然后粘贴在嘴角即可。有时,就连植物标本也能直接拿来做面靥。唐代岭南风土录《北户录》曾记载一种名为鹤子草的植物,采摘晒干后可以作为面靥,看上去就像飞鹤一样,翅、尾、嘴、脚一应俱全。和前面嘴角迷你版的面靥相比,这种面靥更为夸张和复杂。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已经不再局限于嘴角,而是发展到遍布整个脸颊。五代时期的壁画就把面靥的繁复体现得淋漓尽致。面靥主要妆饰在眼睛的内外两侧下方、胭脂之上以及嘴角两侧,总体上脸颊两边的面靥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特点。从图案上看,圆点、花形、鸟形等样式都有,尤其胭脂部位的图案明显要精美一些。最明显的是面靥的颜色还出现了翠绿色,实际上是丹青,打破了此前使用朱红的传统。五代时期莫高窟第61窟的回鹘女供养人及于阗天公主供养像|图源:参考资料[3]到了宋朝,女子妆容以淡雅为主,贵族们时兴在脸颊上贴珍珠,她们的面靥就是用珍珠粘贴而成。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徽柔公主(任敏 饰)嘴角两边就各有一颗珍珠,简约又大气。从生理学上讲,酒窝是由颊部肌肉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动态生理性皮肤凹陷,然而它却能让面部表情更生动,在传统审美中,酒窝也被视为美貌的要素之一。成语笑靥如花说的就是女子娇笑时,腮边的酒窝如同花朵一样迷人。可毕竟不是人人天生都有酒窝,在酒窝的位置点涂出美丽的图案作为装饰,将其作为酒窝的“替代品”也很美。即便是真的有酒窝,也可以再“凸显”或“加强”一下。不过,面靥虽美,但也不会轻易“露面”,一般来说只有在重大而正式的场合下才会点画。《国色芳华》中杨紫的面靥就是在她大婚的时候才出现,之后的日常生活中她的妆容没有那么浓艳,也就没有再点画。至于杨紫的面靥为什么不直接画两个圆点,而是要画两朵精致的小花,或许是因为她在剧中擅长养牡丹花,在剧中还一度叫蒋小花这个名字,用小花做面靥,也算是“妆如其人”了。参考资料:
[1]许星.说古话今论面饰[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03):11-13.
[2]孟祥三,张琳琳.浅论唐朝妇女妆饰[J].赤子(上中旬),2016,(03):30-31.
[3]袁梦雅,赵强.画钿·面靥莫高窟壁画女供养人脸部装饰的分类与探讨[J].上海工艺美术,2015,(03):54-56.
[4]李华锋.中国古代女性奇特面妆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07):93-95.
[5]林心怡.唐代女性的妆容演变刍议[J].今古文创,2021,(25):77-79.
[6]谢红.芳容丽质——唐代女性妆饰解读[J].陶瓷研究,2021,36(02):45-47.
[7]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面靥妆——妆饰文化研究之四[C]//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美国密西根大学.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敦煌研究院;,2004:13.
[8]苏丹.唐代女性妆饰文化与诗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头图图源:微博@杨紫工作室
作者:敏敏 张艺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