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2025年1月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不是美国最大的威胁,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军工复合体!”
他直指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等军工巨头的“毒性”,揭露他们通过股票回购攫取巨额利润,却不投入研发,导致美国军力被慢慢侵蚀。
更讽刺的是,他曾是叫嚣“孤立中国”的对华鹰派。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毒瘤是否无药可解?美国霸权还能维持多久?答案耐人寻味。
军工复合体的深层问题
2025年1月,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卸任前接受NHK电视台采访,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自己的军工复合体。”
这番言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一直以来,伊曼纽尔以对华强硬态度著称,他甚至曾提议通过“粮食与能源威慑”来牵制中国。
然而,在离任之际,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
伊曼纽尔批评美国军工巨头优先回购股票,而非投资研发能力。
2023年,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将189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仅将41亿美元投入资本支出。
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企业更倾向于满足股东需求的本质,还直接削弱了研发投入的优先级。
以F-35战斗机为例,这款战斗机在设计上被批评为“为满足所有需求而妥协”,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且技术问题频出。
数据显示,F-35在过去五年内因故障影响的飞行任务高达30%以上,直接拖累了美军整体作战效率。
美国核潜艇的生产能力自冷战结束后明显下滑。
尽管国防部计划每年生产两艘核潜艇,但2023年的实际产量仅为一艘。
这种生产能力的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军工企业更关注短期利益而非扩大产能。
此外,美国空军新一代空中优势计划(NGAD)在2023年仍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而中国的第六代战机已经进入测试阶段,进一步凸显了美军研发能力的滞后性。
美国军工企业通过“旋转门”现象对政策进行深度渗透。
例如,现任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退休前曾是雷神公司董事会成员,而前任国防部长埃斯珀也有类似背景。
这种“军企同盟”导致国防预算的使用更加偏向军工企业的利润需求,而非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
伊曼纽尔对华错误言论的解析
事实上,伊曼纽尔是个典型的“反华”代表。
2024年8月,伊曼纽尔声称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并将其作为“威慑”手段。
然而,事实却显示出完全相反的现实。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达到100%,谷物自给率高达95%以上。
这些成就得益于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
此外,中国还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增强了粮食安全的韧性。
例如,中国与巴西和俄罗斯的粮食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进一步确保了国内粮食供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除此以外,伊曼纽尔还指责中国在海上能源安全领域存在“软肋”,并建议通过破坏中国的海上能源运输来“威慑”中国。
然而,中国在能源供应链多样化方面的努力显然被他忽视。
例如,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海上风电项目,目前风电装机容量已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
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签署天然气和原油管道协议,中国减少了对海上能源运输的过度依赖,增强了能源安全。
甚至就在2025年这次采访前,2024年12月27日,伊曼纽尔接受日本广播协会网站专访时,仍在诡辩:“印太地区对中国来说是主场,对我们美国来说是客场。如果我们从夏威夷或加利福尼亚的长滩着手,那我们对中国的让步就太大了。所以我们需要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地区盟友。”
显然,他在回顾其三年任期内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时,脑子里想的只有“孤立中国”。
中国与美国的真正竞争
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根据《财富》2023年全球高新技术企业排行榜,美国仍以46家上榜企业领先,但中国已快速追赶,以26家企业位列第二。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中国通过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例如,华为在2022年的研发支出高达230亿美元,超过了部分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的总和。
在卫星导航领域,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与1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其短报文通信功能在全球救援和海上导航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较之下,美国的GPS虽然仍是主导系统,但其技术更新速度显著放缓。
美国长期依赖技术垄断和美元霸权,但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这种优势逐渐被削弱。
以中国为例,其“技术生态”不仅涵盖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技术输出和国际合作。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70%,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
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军民融合政策使高新技术在军用领域的转化速度加快。
以无人机技术为例,中国制造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已出口至40多个国家,并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美国的无人机市场虽然技术先进,但因高昂的售价和严格的出口限制,导致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未来展望
伊曼纽尔的表态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短视行为正在蚕食国家安全。
除非美国政府能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和政策调整,限制军工巨头的股票回购行为,否则其长期军事竞争力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滑。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美国的挑战,更是对全球治理模式的重新定义。
未来,中美在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的竞争将继续深化,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应被完全排除。
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对手,而是内部的腐败和短视。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离任前,美驻日大使还在叫:这样我们对中国就让步太多了!》
观察者网《离任前,美驻日大使转脸来了句:美防务公司对美构成的风险比中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