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青竹 编辑|周长贤
前段时间,段永平在浙大的一段采访出圈,其中提到:
“好赛道就不会进入低毛利时代。低毛利是商业模式比较差的赛道,产品差异化很小。”
当新年伊始,宁德时代又又又起诉中创新航和小鹏汽车知识产权侵权,索赔9100万元,并要求停止制造销售相关产品。由此难免想到,动力电池算不算好赛道?
如若不是,何以成为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重要论据,又怎能跑出万亿市值的独角兽?
根据行情,A股市值破万亿的车企一般在10家左右,其中8家央企,一家国企茅台,余下一家便是宁德时代。
如若是,此前被车企所苦的「宁王」,为何在岁末年初如此焦虑地“奋斗”?
2024年最后半个月,宁德时代接连官宣大动作:发布磐石底盘、赴港上市和巧克力换电一盘大棋。
而过去一年,宁德时代至少六场重磅发布,次数超过大部分车企,彻底从幕后走到台前。
而随着宁德时代频繁退出上游锂电的投资,将目光转向下游,宁王能否掌握动力电池产业价值转移的先机?
此一时彼一时
1月5日,某车企官网无法访问,显示“系统维护中”。紧急维护到第二天,才恢复正常。让人怀疑是否到了服务器欠费的程度?
一面是,股权冻结又多了两条,另一面消息称,又要到饭了,已复工复产。该车企甚至连累「宁王」也丢了脸。
宁德时代发布的磐石底盘,卖点是“全球首款超高安全滑板底盘”,首位买家阿维塔,车型暂不详。
但大家应该还记得,2024年8月,号称“全球首搭宁德时代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的哪吒S猎装版开启预售。当时,宁德时代智能科技董事总经理杨汉兵还出席了新车发布会。
该车原计划11月量产,后来结局不明,但首搭“磐石底盘”已经官宣阿维塔。
背靠长安的阿维塔并不缺底盘技术,阿维塔最畅销的车型阿维塔07,搭载的就是长安的太行智控底盘。但谁让宁德时代对阿维塔持股比例为14.10%,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产业出清期,弱者被淘汰,没有新玩家,活下来的,谁还缺底盘?滑板底盘还是风口上的故事吗?
有疑问也阻挡不了「宁王」的脚步。
12月27日,宁德时代(300750)发布19条公告,均旨在赴港上市。摩根士丹利预计宁德时代香港IPO集资额将达68亿至77亿美元,或成4年以来香港最大IPO。
但宁德时代帐上并不缺现金。
根据已经披露的Q3财报,账上有货币现金2646.75亿,还有220亿理财产品,即使扣除有息负债账上还有1000多亿的净现金。
公告称,融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国内竞争惨烈,海外是宁德时代的必争之地。但最新的坏消息是,还是因为太强,被上了某名单。欢迎建厂,似乎只是话术而已。
而在国内,还有一个“10倍规模”的大饼,和动力电池营收停滞的现实。
护城河之困
笔者一位朋友,在一个规模还行的东部城市给领导当秘书。2024年某月,经过他们长久的死磕,终于引进某正规车企接手当地的锂电池项目。
在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低迷的2024年,还能找到人接盘,属实很努力了。
关于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两年前朱华荣有个25%的恐怖警告,考虑到这两年一些项目已经暂停或退出,真实数据可能好点,但不足60%肯定是普遍业态。
朋友所在这个城市,既没有电池技术积累,也没有上游矿产等资源,也没有下游车企,从市场和商业角度,根本无法理解该项目。
但是考虑到闲置土地多年的沉默成本、地方业绩、纳税就业等,管它啥赛道,管它毛利几何,运行起来就全部有意义。所以“无利可图”,也有大把项目愿意上马。
所以,这个赛道到底有没有门槛?而对于深陷价格战的车企来说,这怎么不算降本呢?
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赛道称王,确实是需要一直奋斗。
2024年Q3,尽管营收4个季度下滑,但宁德时代的毛利依然有31.2%,季度净利润超百亿。虽然2024H1的毛利并没有这么高,但卷战之下,上下游谁能不眼红?
厚毛利不但在电池赛道傲视群雄,也远高于那些能赚的车企,同期理想、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毛利分别为21.5%、21.9%和19.8%。
所以车企有了自己的打算,发布会上也把更多笔墨放在了自家电池技术品牌,金砖、神盾短刀、鲲鹏、金钟罩……
在汽车业给博世打工的时代,无论在C端还是B端,发动机厂牌并无此讨论度,这是否说明电池技术护城河不够宽?或者产品差异化感受不够直观?
宁王与车企的关系,已不似从前。上文提到,小鹏和广汽转头扶持中创新航,引发频繁的诉讼战。2022年中创新航港交所上市,小鹏汽车是基石投资者之一。
自2021年起,宁德时代已多次向中创新航发起诉讼,从中院打到高院,有输有赢。3年多时间里,宁王诉中创新航索赔总额大几亿元。2024年10月,中创新航反击宁德时代提起4起诉讼,金额合计人民币10亿元。
没有跟宁德时代闹翻脸的车企,也至少先依托低端车,发展自己的电池品牌和供应链,如极氪。或者高低配有不同的电池方案和供应商。比如乐道L60入门款、小米SU7的低配采用弗迪电池。
高端汽车品牌也不像过去那么配合传播。
宁德时代“骁遥”超级混动电池发布后,理想汽车人士在微博回复自媒体说:“这次发布的电池平台技术,我们已经在L9上用到过了,比如我们的低温性能控制,SOC控制。”
当客户有了二心,宁德时代不得不自己站到台前,讲述技术优势和品牌故事。所以,曾毓群开始在各种演讲中,频繁提及电池安全标准,认为“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电池的安全系数远远不够”。
甚至在2024年8月,宁德时代在成都开了一家只用自家电池的15000平电车大超市,并开创性为C端提供电池售后服务。强化搭载了宁德时代电池,真的不一样。
挑战还在未来时态。过去一年,有多家车企企图越过宁德时代去抢占固态电池的战略高点,比如上汽清陶、广汽和蔚来等。
丰田更是突然宣布研制出新型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可续航1500公里。对此有日媒吹牛:目前日本固态电池技术已领先中国20年。
一向对车企发言保持沉默的宁德时代,不得不“以正视听”。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7-8年时间,水平“ second to none(首屈一指)”
鉴于大家都把全固态量产时间表放在2027年前后,背负动力电池一哥“包袱”的宁德时代,无论是时间还是品质上,都更输不起。
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宁德时代在电池研发上的10年投入700亿,仅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09亿,这还同比减少了12%。
过去一年,宁德时代为了锐化技术优势,推出了三大专用电池品牌:储能电池“天恒”、超级混动电池“骁遥”、商用车电池“天行”。
打造技术壁垒和品牌建设,都是捍卫利润护城河,成功典型分别如台积电和苹果,显然宁德时代两边都想要,两边都挺难。
规模困境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快速增长不可能永久持续。达到某一时点,增长曲线就会平缓下来,而且经常会转为下降。”这是格雷厄姆关于规模的判断。
利润也是一样,最丰厚的往往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显然也到了一个规模和利润承压的节点。
不同于通过开源节流等保持利润增长,截至2024年Q3,宁德时代营收已经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
“天下苦宁王”的供不应求,成为过去时。2021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超过90%,2022年回落至80%出头,2023年以来甚至开始跌破70%,来到65%。
因此,尽快扩大营收,是宁德时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题,宁德时代拿出两大方案:一,赴港上市,加速全球化;二,开启巧克力换电大生态。
2024年1-10月,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为76.6 GWh,排名全球第一,海外市场份额为26.4%。但这一优势与韩国LG新能源的差距仅为1.5 GWh。
海外市场的利润和潜力目前都优于国内,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毛利率为29.65%,比境内毛利率高4.47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2024年总裁办1号文件就是一封出海动员信,由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自发出。
仅2024年下半年,宁德时代就公布了近400亿元的海外产能投资计划。尤其是欧洲多家工厂正在依次推进,在北美市场,则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曲线发展。
相比之下,换电生态则蕴含着更大的势能和风险。
2024年12月18日,宁德时代将原来EVOGO换电品牌更新为巧克力换电。曾毓群表示,到2030年,在电车补能模式上,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
巧克力换电推出了20#、25#两种标准化换电电池,能适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车型。
截至2024年12月,长安、广汽、北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都与宁德时代达成了换电合作,共同推出十款换电车型,将从2024年年底起陆续上市。
按照宁德时代的计划,短期将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同时进军港澳;在中期规划中,将与合作伙伴共建站点1万个;最终换电站规模将会达到3万个,服务将近 2000 万辆新能源车。
宁德时代在下一盘大棋,换电只是生态一部分。2024年,宁德时代减少或退出多家锂电上游公司的投资,将投资重点转向下游的充换电、储能、光伏和风电等企业。
2024年11月份,曾毓群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曾谈到宁德时代未来的发展目标——绿色能源供应商。
该生态通过V2G 技术,3万个换电站相当于3万个分布式储能单元,结合几百万台电动车、太阳能、风能、专用储能,宁德时代计划打造一个“零碳”电网系统。
按照曾毓群的说法,这一业务的规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大十倍。
结语
如果说,宁德时代过去作为供应商的技术壁垒和品牌护城河还不够宽,那么一个巨大的换电能源生态,会不会成为类似“英伟达的CUDA”的存在?
—THE END—
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
追踪汽⻋出行产业链进化,关注新产品、新科技、商业逻辑与商业人物,影响圈层中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