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百里洲镇岛上书店创始人
陈木兰
当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上下滑动文字 查看详细事迹
陈木兰,女,1986年1月生,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岛上书店创始人。201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陈木兰返回家乡枝江市百里洲镇,自费十六万余元,办起枝江市第一家公益书店——岛上书店,推广乡村阅读。5年多来,公益书店每天准时开放、免费借阅,累计接待读者两万五千余人次,开展读书公益活动五百余场次。她率先发起“岛上书店·点灯计划”,为乡村孩子打造100个一平方米免费阅读空间。陈木兰曾获全国乡村阅读榜样、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同心聚力创办岛上书店
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是一座被江水环绕的孤岛,岛上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拼,剩下老人、孩子留守家乡。岛上文化生活贫乏,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课外书。2019年秋,陈木兰怀揣公益之心,招募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办了这座纯公益的岛上书店。
书店占地150平方米,六间房内藏书丰富,从绘本童话到文史科普,再到心理学、社会学,应有尽有。门口一块醒目的牌子,用温馨的话语告诉过往的人们:“什么都不卖,免费看书哦!”
起初,书店门可罗雀,陈木兰便挨家挨户地向邻居们宣传。渐渐地,书店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为了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陈木兰精心策划读书会,吸引了一岁至八十岁的读者共同参与。她邀请医生、警察、作家、音乐家、农民等作为嘉宾,分享他们的故事与见解,让读书会成为连接村庄与世界的桥梁。村里的孩子们在这里遇见了“特约老师”,在聆听中畅想未来,让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身体力行助推文化振兴
2021年,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与鼎力支持下,陈木兰团队成功构建了“1+4+N”乡村伴读新模式。这一模式以岛上书店为核心,融合4个新型文化空间,辐射带动N个公共文化阵地,形成了点面结合的乡村伴读推广网络,逐步将阅读之风吹遍百里江洲,进而拓展至枝江全境。
至2024年11月,岛上书店已凝聚8名骨干成员,吸引了许多热心志愿者加入。团队不断创新,成功举办了“小岛伴读”“乡村读书会”“家庭读书会”以及“岛上书店开讲啦”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五百余场。
五年来,团队还特邀书法、中国画、传统剪纸、二胡、古筝、刺绣、戏曲等领域的专家,利用中秋、重阳、元旦及寒暑假等时段,开设公益传统文化课程,传承国粹。作为宜昌市人大代表,陈木兰积极履职,深入农村一线调研阅读与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倾听民众文化需求,提出推广乡村阅读的切实建议,为乡村文化的振兴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乡村伴读照亮孩子心灵
如何让住得偏远的留守儿童也能看到好书?成为宜昌市人大代表后的陈木兰苦思冥想,终于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于2024年初启动了“岛上书店·点灯计划”,旨在为乡村孩童打造100个一平方米的免费阅读空间。陈木兰带领团队深入乡村,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档案,不仅从物质上给予支持,如书桌、椅子、台灯、书籍、学习及体育用品等,更在精神上给予关怀,通过定期回访、阅读指导、心理慰藉及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孩子们点亮心灵的灯塔。
至2024年11月,已有55个乡村孩子的家中,因“点灯计划”而拥有了属于他们的阅读角落。岛上书店的创办,为孩子们搭起了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公益伴读的开展,让智慧的种子在百里江洲生根发芽;“一平方米阅读空间”的打造,则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陈木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她如春风化雨,滋养着田野间的梦想,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她用爱的芳香,连接田埂,陪伴梦想,照见远方。
上下滑动文字 查看详细事迹
刘光菊,女,土家族,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致力于民间艺术“活态传承”工作,为民间艺人搭建舞台,推动土家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培养出六千多名民族文化“小传人”,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让土家文化蝶变新生。刘光菊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等荣誉。
365天连轴转 尽一份心
1990年,刘光菊考取文化站编制,单位改制后,她凭着对民族文化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选择留下来,以一个民办非企业职工身份继续工作。2013年刘光菊接任馆长,她多方筹措资金,建成“民族文化展”展馆,持续接待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四万余人,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观后连称“受益匪浅”。
2017年,刘光菊带着23名演员参加全县农村文艺汇演,三天两夜连轴转。安置好演员后,她又连夜赶写工作材料,昏昏沉沉中她看见旁边有块布垫,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才发现昨夜竟是躺在宠物狗窝里酣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拼命干着,她用初心践行着基层民族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49届薪火相传 领一群人
刘光菊认为民间艺术“活态传承”是文化人最应该探索的工作,那些痴迷于民间艺术、活跃在田间地头、不求回报的民间艺人是最可爱的人。然而山区条件差、留不住人,她深知现状。为改变这一局面,刘光菊创新方式组织“撒叶儿嗬”擂台赛、鼓师晋级赛等活动,给民间艺人评职称,产生各级鼓师、南曲艺人一百余名,扶持成立三十多支“撒叶儿嗬”、吹打乐民间艺术团。
为破解南曲传承瓶颈,刘光菊对南曲结构大胆调整,加入渭腔、数板等曲牌,表现形式更加丰满,她精心打造的《渔家乐》在湖北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中斩获金奖。她坚持为群众送文化,资丘民间文化艺术团“撒叶儿嗬”传承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她还为民间艺人搭建平台,推动资丘民族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49届,使长阳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延续,在创新中发展。
34年坚守 圆一个梦
为实现民族文化振兴梦,刘光菊创新管理模式,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进课堂“双进”为抓手,聘请民间艺人在中小学校传授“撒叶儿嗬”、南曲等,制定“双进”《管理与奖惩制度》,进行跟踪管理、考核。同时对技艺精湛的艺人进行筛选、考核,建立“储备人才库”,解决进校园授课老师后继乏人的局面。
刘光菊组织编写“土家‘撒叶儿嗬’五大件”教材,并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保护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在非遗保护中心VR技术的支撑下,推出“‘撒叶儿嗬’动漫互动版”教学视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刘光菊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下,资丘镇连续两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扎根深山34年的坚守,只为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文化,她始终相信,只要坚守初心使命,不懈创新,定能不负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之责。
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来源 | 文明宜昌、中国文明网
编辑 |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