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5

评论

14

7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人均存款超15万,普通人却没钱?问题出在哪?

不是都喊着没钱吗?怎么到头来除了我都在悄悄存钱?

从之前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中,我们能看到全国36个重点城市2023年的住户存款余额情况。

其中22座城市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万亿元,有10个城市人均存款超15万。

图片

你的存款有多少了?你会选择存起来还是拿去投资?

没达到这个平均数的朋友也无需担心,因为这个数据,根本无法代表我们绝大多数人。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里面透露出的几个核心信息。

首先,储蓄率高肯定是说明有人存到钱的,但大部分人没钱,生活压力大,这个也是真的。

所以存到很多钱的人和舍不得花钱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拨人。

图片

仅仅依靠简单的平均数据,就能理解城市居民的存款状况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北京、上海人均存款余额超过20万元,难道就是说我来到了北京上海也能很快存到20万?

在讨论统计数据时,“平均值”总是最常被提及的一个指标。

但是这个平均值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

打个比方,假设某城市有100个人,其中一个人拥有一千万元的存款,而其他99个人每人只有1万元的存款,那么这个城市的人均存款超过百万。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高,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人的存款情况。

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单纯的平均数无法提供全面的信息。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个体存款水平,我们需要更详细的统计数据,比如中位数和不同存款档次的比例之类的。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存款较高,因为这些地区的高收入群体较多

比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老板和精英等高收入人群拉高了整体水平,使得这些地区的人均存款数据格外亮眼。

图片

不过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看出来,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老百姓们的存款意愿显著增加。

2023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36.9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6.6万亿元,这是人均存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说明人们更倾向于把手里的余钱放进银行吃利息,银行存款作为一种稳健型的理财方式,还是备受青睐的。

图片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凯恩斯主义的目标。

凯恩斯主义是指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以稳定经济周期。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鼓励资金流动而非囤积,只有当资金被用来投资或者消费时,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

图片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存款大幅上涨,消费水平却没跟着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似乎与凯恩斯主义的预期目标相悖。

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钱的流向和财富结构的失衡问题。

虽然居民的存款越来越多,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真正赚到了很多钱。

图片

结合最新一段时间的CPI数据和M1数据来看,整个消费市场的状况并不乐观。

目前大环境就是储蓄率高但消费力低,是因为存到很多钱的人和舍不得花钱的人不是同一批人。

具体来说,就是少数有钱人家的财富越堆越多,而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却没有明显的增长。

这样的财富分布就会导致人们消费减少。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饱和,而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有限,难以通过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图片

有钱人或许会选择买昂贵的奢侈品、投资房地产或是购买各种金融产品,但这些消费行为并不能真正推动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反,普通家庭可能连日常生活的消费都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额外的消费支出了。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看平均数,很多问题都会被这些数据给平均掉。

图片

其次,市场信心不足也是让大家不敢花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变化很大,很多人都开始担心自己以后的收入会不会受影响,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所以都选择把钱存起来,而不是拿去消费或者投资。

再加上现在卷生卷死的局面,不少人害怕失业,或者担心以后看病、孩子上学、自己养老的花费会变多,这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让大家都不敢乱花钱,结果就是影响到了整个经济的活力。

图片

另外,现在国内外投资环境太复杂,风险又大,根本找不到好的投资途径,只好把钱存在银行里。

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太多的存款会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内“沉淀”,无法有效流通和使用。

不仅是影响到了个人,有的公司可能因为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也选择把大部分赚到的钱存进银行,而不是用来扩大生产或者搞创新。

这不仅会影响到了公司本身的发展,还会限制整个经济的增长潜力。

图片

尽管政府负债增加,理论上应该通过财政支出来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在极端情况下的局限性。

政府的负债往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这些支出虽然能在长远看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短时间内并不能直接促进老百姓的消费,更无法控制钱的流向。

而且,政府债务的增加,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的担忧,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再加上近年来房价高企,许多家庭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房中,好多人还背着巨额房贷呢,这无疑大大挤压了他们的日常开销。

图片

想要提升消费和内需,光靠用口号喊我们这群普通人,很难有显著效果,还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

想办法提高收入水平,减少生活成本,缩小贫富差距,改善财富分配。

只有这样,才能真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人均存款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平均数就断言经济形势如何,得结合更多具体的数据和深度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

未来,经济政策还会有怎样的调整和优化,我会带你持续关注,希望大家都能手头上有钱花。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