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高效的营养物去除对于废水回收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存在能耗密集、操作复杂和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的难题。1月10日,《Nature Water》刊发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絮体管理策略,成功构建了一个既能满足厌氧氨氧化(anammox)高效脱氮,又能实现可持续强化生物除磷(EBPR)的单级混合系统。
通过结合生物膜和絮体的优势,巧妙地解决了厌氧氨氧化与强化生物除磷在生态位和污泥龄方面的冲突,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7±1.3%和97.4±0.7%,生物膜中厌氧氨氧化菌丰度高达12.5%。
该项研究不仅突破了厌氧氨氧化与强化生物除磷耦合的难题,更为全球污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全球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
实施絮体管理策略的机理图
据了解,彭永臻院士团队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已应用于国内20余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在北京、广东、海南以及贵州等地运行9座中试(50-100 m3/d),开展城镇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术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新技术“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低碳脱氮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获评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绿色低碳领域榜单,成为该年度该领域25个上榜项目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污水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技术”入选2023年度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水污染控制领域共18项。(蔡琳)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1-024-00380-w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