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军人在抗震救灾一线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领导干部模范带头,广大党员先公后私,救援官兵忠诚勇敢。
2.由于高寒缺氧的恶劣条件,救援官兵在一线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挺立起西部军人的精神标高。
3.除此之外,广大官兵在救灾过程中,关心群众,乐于奉献,先回家看看?但为了人民,他们选择留在一线。
4.同时,炊事员们为了保障灾区群众能吃饱,在严寒条件下坚持工作,为救援任务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5.无论是前方后方、空中地面,处处有党员的身影,有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他们共同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01
“跟我上救援一线”
“看我的,跟我上!”关键时候,党员领导干部的这句话总会发挥强大威力。
“我们的任务是探明情况,必须迎难而上!”毗邻震中的西藏军区某团先遣组同步出动。受灾情况不明,信号断断续续,4名同志直奔震中措果乡。带队的军官尹强主动与乡政府对接,第一时间将受灾情况回传。为尽早尽快掌握情况,他们边勘察边救人,连续跑了5个重灾村,引导增援的200名官兵分组展开救援,帮助老百姓从废墟搬进帐篷,很快又搬进板房。
领导干部带头是无声的动员。武警日喀则支队某部距离震中52公里,最后2公里因为道路不通,军官蔡泾下车带着30名战士狂奔,到位后救出一名13岁的女孩,蔡泾脱下大衣给孩子盖在身上。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既用力挖土救人,又细心照顾群众。
面对大风、低压、缺氧等恶劣环境,某陆航旅特级飞行员唐波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逆风飞翔,将一名重伤员紧急转移至西藏军区总医院。
02
“为大家甘于奉献”
“先回家看看?”驰援拉孜县抗震救灾的路上,某部军官巴桑次仁轻轻碰了碰下士格桑次仁的胳膊,征求意见。老家就在拉孜县扎西宗乡的格桑次仁摇头拒绝。他的家房屋受损严重,死了2头牛5只羊,但想到家人没受伤,他认为更应该去帮助其他人。
在离家30公里的曲下镇,格桑次仁和战友们昼夜不停,卸载物资、搭设板房,帮助57户受灾群众入住。“我有时也想回家看看,但我是军人,是入党积极分子,身上有比普通人更大的责任!”后来,部队去他家里慰问,得知他的表现,家里人才理解了格桑次仁的选择。
家住曲洛乡的武警某支队新兵旦增桑旦,2名家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组织上安排1名战友陪同他回家。处理完亲人的后事,旦增桑旦主动要求就地参加救援,强忍悲痛发物资、干重活。“我从曲洛走出来的,应该为家乡做点事!”面对乡亲们的安慰、鼓励,旦增桑旦这样回答。
“如果允许,一定要去最危险的地方,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们一家人为你骄傲!注意安全。”参加党员突击队的义务兵党员李鹏举,在电话里把救灾感受告诉了父亲,得知儿子参加了抗震救灾任务,当过兵的父亲给他写下勉励信。
军人的本色不是与生俱来,一旦植入血脉、烙上印记,就永远不褪。
4名江孜籍退伍老兵次仁加错、次仁旺佳、边巴扎西、普琼达瓦,主动加入芒普乡救援队伍里。4个人都是预备党员,他们把党徽戴在胸口,干工作特别卖力。为了不影响救灾,第一天搭车去了长所乡、措果乡,看到部队来得很快,又选择去其他更需要志愿者的地方。
03
“保打赢同样光荣”
炊事班长王鲁达的任务不是直接救人,而是供应热食。为保障3个安置点1600余名群众吃上热饭,他带着集中起来的18名炊事员一日三餐不停转,几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
“00后”战士陈亚救援心切,想丢掉勺子拿起铁锹帮忙去。王鲁达拉住他,语重心长地开导,“搭建房子重要,填饱肚子也重要,咱们炊事员里有13个党员,哪个不想去救人呢?”转变思想后,陈亚感到削土豆也是救援。配菜员常凯强不甘落后,想方设法提高切菜速度,2个人每天至少要揉2000个馒头,只为灾区群众能吃饱。
“温度在零下16摄氏度上下,炊事员做饭洗菜是不能戴手套的,了不起!”工作得到认可,陈亚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不是只有聚光灯下的才是英雄。驾驶员郭南负责交通保障,地震当天,他开了近12个小时的车,只在转运人员的间隙打一会儿盹。保障任务紧急,实在太困了,就咬两口自带的干辣椒提提神。
巡线员海云富负责指挥所通信线路构设和保通,天天跟冻土和信号打交道;气象员向福均、秦峰每天准时推送气象信息,雷打不动;引导员甘东为确保直升机顺利起降,任由直升机螺旋桨卷起的沙尘拍打……
前方后方、空中地面,处处有党员的身影,有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他们相互照亮,连续奋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 | 彭小明(刘大辉、韩瑞、李建骄、杨俊参与采写)
温馨提示
请登录西部战区党委机关网
新媒体投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