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探索人与内外宇宙的深度关联
——2024年中短篇小说阅读札记
作家们在微观与宏大的“量子纠缠”中,在想象与现实的“双向奔赴”中,探索着独属于这一代写作者的叙事路径:坚守文化自信,承续本土叙事的“情理”文脉传统,精雕以虚构为核心的现代小说创作技巧,向着人类灵魂的深处进掘,由人类的内宇宙出发与天地、太空等外宇宙产生深度关联。他们的创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作家对叙事艺术进行探索所抵达的深度与广度。这种不停的探索,也是新时代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24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作家们愈发关注人类的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关联与平衡话题。一方面,刻画个体灵魂的深渊镜像,这是现代小说的艺术审美追求之一。由孤独、彷徨等现代性体验所导致的“精神事件”成为小说叙事生发的原动力,从而由具体的个体精神性体验与困境出发,营造出人类灵魂的深渊镜像,并且在“向内转”的叙事路径上不断生发情节、进掘灵魂、仰望星空、救赎自我。另一方面,试图从个体的微观内宇宙出发,以一己肉身接通古今,与天地洪荒,甚至是宇宙星空等建立深度关联,有“仰观宇宙之大”的创作雄心,这与他们身处的新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作家们在微观与宏大的“量子纠缠”中,在想象与现实的“双向奔赴”中,探索着独属于这一代写作者的叙事路径:坚守文化自信,承续本土叙事的“情理”文脉传统,精雕以虚构为核心的现代小说创作技巧,向着人类灵魂的深处进掘,由人类的内宇宙出发与天地、太空等外宇宙产生深度关联。他们的创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作家对叙事艺术进行探索所抵达的深度与广度。这种不停的探索,也是新时代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反抗虚妄之青年生活图鉴
青年生活叙事呈现出鲜明的“仰望星空的孤独人”创作倾向,指向人类共通的精神向度中关于孤独、空虚,乃至虚无等情感的深度刻画。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现代性悲伤,抚慰着人类整体命运中无法安放的孤独魂灵。这些青年形象虽然可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甚至是失败者,是在与快速发展时代的对抗中迷失了自我的逃离者,但他们同时又是反抗生之虚妄者,是在精神的虚无中探讨如何重塑人生高贵魂灵的建构者。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才是这个现实世界中的真心英雄。他们的存在也是对当下流行的“低欲望”“躺平”等词汇所构筑的坚硬文化语境的一种悄然反抗。
反抗虚妄是2024年青年生活叙事潮流中最主要的关键词。赵挺的《空白之年》中那个以在网站写作“一个人”系列文章对抗人生虚无的孤独年轻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青年典型。班宇的《飞鸟与地下》书写了“我”与小柳之间的爱的救赎故事,其中的“飞鸟”意象很有深意,隐喻着理想主义精神高蹈的存在性。七堇年的《火空海》对于当下同质化的城市题材小说是一种有效的突破,聚焦攀岩极限运动,尤其是塑造了在攀岩中从原生家庭的困扰中涅槃重生的阿斗这一具有执着精神追求的青年形象。最为精彩的是两位曾经的情敌阿斗与刘白为了完成爱人叶子的遗愿而相扶相持去挑战火空海攀岩,将当代青年人的精神刻度深深镌刻进了高山峻岭中,令人动容。杜梨的《三昧真火》在“嘻哈”叙事艺术形式下,塑造了在世俗与理想及人性的三昧真火中不断锤炼的陈娜迦这一青年形象,并全方位呈现当代社会青年文化圈的真实状态。陈小手的《祝火》中那个曾会避火术的乡村少年祝火在岁月风尘中虽遇坎坷,但仍然保持着温善之心,坦然面对着避火术家族的没落和儿时的纯真友情,让我们体验到了久违的人间暖意。黄昶的《渡越虫洞》中那两个在城市空间中相互慰藉的孤独青年灵魂,依然渴求着仰望星辰与渡越虫洞。其中对杨依彤这一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她的孤独感与漂泊感是深深地印刻在纸上的,尤其是当面对着无法回去的故乡和无颜以对的亲人们时会跃然而出。姜博瀚的《漂亮朋友》展现了京漂影视圈年轻人为追逐梦想所付出的青春代价,真实而残酷。陈修歌的《你见过这样大的雨吗》中关涉理想与平庸的保安和蛙人,杨遥的《美声唱法》中为生计奔波的歌唱家唐铭与为高雅电影艺术奋斗的苏晓春,董夏青青的《停云霭霭》中高原女兵和放浪不羁的吉他手,他们都是可信可敬可爱的青年逐梦人。
此外,青年导演高临阳的《直视》直逼“90后”的隐秘内心情感世界,幽微烦杂。崔曼莉的《羊毛苹果》讲述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相互慰藉的四位青年人的故事。丁小龙的《春生》聚焦同年同月生且同名的两位青年的不同命运轨迹。邓安庆的《夜曲》关涉年轻人的职场爱情。钱墨痕的《山海》书写当代青年人爱的无力感。
重构人与时空
广泛关联的文学地理版图
叙事性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都是作家面对现实世界中时空关系的一种具有审美艺术创造性的描绘与建构,时空的构建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时空的凝视与灵魂对话,体现于文本中的时间、空间与生命这三个重要维度上,代表着作家对世界、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一种具有深度宇宙意识的理解与表达。
蔡崇达从熟悉的人物、文化、时空出发,找到了独有的叙事路径,构建了基于闽南东石文化共同属性但又独属于“自我”的虚构王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受物理时光的考量后产生文化积淀的东石,铸就了“独一个”的闽南文化景观并形成了稳定的地域文化人格和心理结构。《看台风的人》《命运慢跑团》擅于捕捉东石平凡人生的生命闪光点,在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力量。沈念的《歧园》是挖掘岳阳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的典范,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勾连历史与当下。张楚擅长从县城切入当代中国社会,构建了独属于自己的“县城宇宙诗学”。在《与永莉有关的七个名词》中,让郭永莉从桃源县出逃,去经山历海地见世面,并聚焦身份互换、灵魂救赎等主题。尹学芸以“罕村”和“埙城”为叙事时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版图。《神的孩子》书写香丫和喜奎的爱情故事,用人性中美好与坚守的光照亮了罕村的夜空。《无事之城》书写埙城的四大闺蜜故事,将岁月流转中的世道人心予以细腻刻画与缓慢呈现。蒋一谈的《外婆的海》在诗性平缓的语言中,构建了人与大海、人与小城、人与故土的多维度审美关联,探讨了人的内心的出走与回归的现代性命题。小咩的《再见马化文》聚焦故乡叙事,书写岁月不居中美好人性的坚守与撕裂。卢一萍的《查果拉》将叙事视角投向了驻守在海拔5500米之上的查果拉哨所的边防战士们,他们在与恶劣的大自然风雪环境的搏斗中铸就了中国军人的崇高家国情怀。
马晓康的《拉小提琴的砌砖工》和王晨蕾的《联合报》皆以新时代背景下的留学生的求学、生活等为叙事中心,承续了以往留学生文学叙事中惯有的“文化冲突、历史负重、孤独困境”等主题,凸显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留学生无论是从文化自信还是从精神样貌上都注入了新时代的因子,具有典型的“国际人”的叙事姿态与腔调,这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留学生群体的。《拉小提琴的砌砖工》中的吉龙为了目标而努力,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没有放弃成为小提琴家的梦想。《联合报》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荷兰本土学生以及德国留学生合租的日常生活,却因校报采访不实引发了文本中“我”主动出击为师妹欣然要求校报撤稿事件。这一事件本身跨越了民族、国家的藩篱,从人类视角上体现出了新一代留学生文化自觉意义上对于国际偏见的坚决抗争。
杨方的《巴旦木也叫婆淡树》关涉中亚叙事,讲述了义乌人方海平在中亚做生意发家的故事。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叙事推进中,将方海平经商发家的生命轨迹予以精工细描。《三人填充成象》是新南方写作版图上的青年力作,作者顾骨在中越两国之间构建叙事地理空间,以与汉文化圈里“想象、幻象、意象”这些词语有关的野生孤象贯穿全篇,在人与野象、人与人、中国与越南的多重维度中,展现了接受编辑《安南汉文小说集成》任务的朱先生与作为画家的巫师阮氏慧女士以及因虐待野象而变成盲瞽的阮文强之间的情感困境。杜得无的《秘境》以两位童年好友李柴与张小炮在意大利南部一个小镇上的隐蔽门户酒吧偶遇为叙事原点,通过他们酒后回忆去密林中的秘境探险勾连情节,其间交织着错误记忆的相互校正,甚至对灵魂深处隐蔽的恶性事件的有意识地回避与试探。这种试探、游移、遮蔽、隐藏情绪情感的捕捉,既是两位童年好友在回忆中对各自灵魂深渊的久久凝视,又是深渊镜像的复杂性与多义性的有效呈现。结尾处,张小炮对李柴住处的跟踪以及曾经的密林发现凶杀案的新闻报道,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充满悬疑的人类灵魂的未知领域。
以科幻作为方法的文学叙事新形态
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科幻小说,就本质而言,都是在探讨人类的内宇宙与外宇宙的问题。2024年是中国本土科幻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正在突破原有固定专业类型期刊发表范畴,如科幻文学专业期刊《科幻世界》和《科幻立方》,向着更为广阔的传统文学期刊进军,如《花城》《中国作家》《长江文艺》《天涯》《西部》等原发刊物以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选刊;另一方面,周大新、张翎、潘灵、蒋一谈、王威廉、陈崇正、黄平、梁宝星、王哲珠、修新羽、阿尼苏、叶端、废斯人、王海雪、小乙、贾煜、赖继、吟光、陈修歌等作家,皆是传统小说与科幻小说双修的典范,互相更新和校正叙事经验,由此形成了两副笔法的双向赋能,不断将小说叙事艺术推向更为广阔的宇宙天地。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小说写作路径的广阔前景,再无传统与科幻之分,都是小说作家,而科幻不再是一种狭隘的类型文学题材,而是小说创作与叙事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
深具物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背景的王威廉更加注重科技与当代人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深度重构了科幻与普通生命体的内在关联,《一个写作表演者的最后爱情》《暗生命》皆聚焦未来时空叙事,在人文主义和科技主义的双重视角下,着力探讨科技异化与人伦道德情感的危机。王威廉在写作科幻之余还极力推动科幻叙事队伍的壮大,为科幻文学的长远发展储备写作力量,在2024年与《科幻立方》联合推出“创意写作”专栏,已刊发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的七部作品,并配有关于科幻创作的理论点评,如从“科幻小说与创意写作”“个体体验与科幻超文本”“远未完成的地球科幻”“审视生物权力的科幻”“意识机制与权力秩序”等角度探讨科幻前沿话题。此外,以陈崇正、王威廉、梁宝星等作家和科幻文学研究者程林为首的“我们在广州写科幻”这个群体特别值得关注和期待,涌现出了路航、苏莞雯、范俊呈等优秀青年科幻小说家。
黄平的《我,机器人》聚集机器人叙事,其所揭示出“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人”的论断,令人反思高科技对人性的入侵这一热点话题。潘灵的《替身》同样是关涉机器人情感觉醒的佳作。废斯人的《长江密码》探讨了人类对科技的疏离与寻找本真自我的命题。王苏辛的《NPC生活日常》关涉人工智能技术视野下的身份伦理危机问题。王文的《大荒山下的约书亚》聚焦人工智能觉醒的传统话题,但巧妙地将保留人类文明信息密码的世界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等元素融入文本叙事中,在人与AI、游戏与AI、文本与AI的多维度立体关系中探究AI的身份认同及信任危机等现代性命题。张翎的《种植记忆》和宝树的《度假周》关注未来社会的人伦情感困境,宛如一把直击人心与人性的利刃,极具典范意义。
燕垒生的《飞鸟遗之音》在科幻与历史的叙事路径的探索上取得了很好成绩,一方面深入历史时空,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叙事资源;另一方面借助于非凡的科幻想象力对飞天技术展开探索。夏麦的《丹青,丹青!》同样是一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叙事资源的佳作,并在中西方文化的互鉴交流中,以奇诡的想象力塑造了身负抄袭骂名而勇于自我救赎的艺术家乐尚这一重要人物形象,并在“从阿尔卑斯到喜马拉雅,从高加索到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平原”的宏大世界版图写作中,揭示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高科技对人类宝贵的艺术审美原创能力的侵袭。苏莞雯的《名在江山在》将科幻与非遗茶文化交融叙事。赖继的“璇玑战略司·新英雄宇宙”系列作品,是对东方与宇宙这一文学审美对照关系的全方位探索与呈现。
吴清缘的《墓碑》,王海雪的《裁梦之人》,超侠的《笛人》,梁宝星的《北方来客》《在卡维雅蒂》《机器人学》,贾煜的《消逝的真相》,段子期的《宇宙不在场》,王诺诺、羽南音的《喜宴》,王洁的《最后的森林之歌》,凌峰的《水晶之城》,这些作品不再是基于地球意义上的在世写作,而是面向遥远的未来汲取叙事资源,面向浩渺的太空宇宙描绘科技与人类的未来宏大画卷。此外,光乙的《海魔》、任青的《同归之地》、游者的《半衰人》、小乙的《恋爱漏洞》、分形橙子的《巫族觉醒》、简妮的《彼岸的光》、索何夫的《水豚失踪案》、徐彦利的《爱情阻击战》、不二壳男的《壳》也都是可圈可点的年度佳作,充分展示了作家们的非凡想象力与创作才华,未来可期。
(作者系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小说月报》《科幻立方》执行主编)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1月15日3版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