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是位于贵州北部遵义市播州区的一个小山村。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苟坝召开会议。
会议争论相当激烈,除了毛泽东以外,其他人都认为要去进攻打鼓新场。苟坝会议陈列馆讲解员高瑛讲述,“深夜,毛主席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非常担忧红军的前途和命运。当时毛主席就在1935年3月10日的深夜,手提着马灯,冒着严寒,走了将近两公里的田间小道,进行了这样的一次说服工作,挽救党和红军于危难之中,所以大家后期就亲切地把这条道路称之为‘毛泽东小道’。”
苟坝会议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使红军免遭一次重大挫折,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成为遵义会议的重要延续。“这盏马灯经过四代人连续接力珍藏,它留给后人的无疑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这段历史给苟坝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红色基因在乡村生根发芽,赓续传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如今,苟坝村党支部带领当地群众大规模发展杜仲产业。杜仲树皮、树叶变成宝,在外经商的费元开返乡创业,带着乡亲们成立专业合作社。贵州遵义红枫圣源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费元开说,要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苟坝村杜仲产业发展起来以后,2024年带动村里800户3000多人就业。户年均增收达到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最高达20万元。
花茂村紧邻苟坝会议会址,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契机,村民依托红色文化办农家乐,传统的土陶手艺也有了用武之地。“2014年之前没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一年的经济收入就是3万块,但现在翻了十多倍。”贵州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先才陶艺馆负责人母先才说。传承红色精神,阔步向前,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黔北大地徐徐展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