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体育+”的发展模式,通过+小镇、+景区形成独特的体育旅游产业链;推动体育产品进入景区、街区和商圈,增加体育消费时长与频次;抓住电竞、北马、中网等热点赛事流量,探索与文旅、地标的整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和消费“增量”……1月14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多位委员在谈到北京赛事经济、运动消费时直言,作为“双奥之城”,体育赛事早已远超运动本身的概念,成为一场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个产业融合的经济盛宴。
同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北京体育消费的发展时也明确提出,将促进体育消费,新建和更新60处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办好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大力发展赛事经济。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副主任赵文:扩大体育人口规模,发挥赛事牵引
来自体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赵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体育消费,在这方面应关注从需求到供给的多个维度。他建议,通过扩大体育人口规模,发挥大型赛事的牵引作用,推动商业、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及挖掘消费增量等多维度措施,去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扩大体育人口,夯实消费基础
体育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消费潜力的重要指标。赵文介绍,按照国际标准,体育人口需每周锻炼三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且锻炼强度要达标,即心率达到“220减去年龄乘以60%”。当下,北京有约一半市民已投身体育消费行列,但这一比例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泛传播健康理念成为关键。在赵文看来,大力倡导“健康是美好生活基础”的观念,鼓励市民为健康和未来投资。通过社交媒体、公益广告、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让市民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塑造健康的体魄,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同时,他建议深入挖掘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学校、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除了强身健体,还注重培养参与者的人格、团队协作精神、规则意识以及抗压能力。例如,一些社区组织的小型足球联赛,不仅让居民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队意识。通过这些举措,吸引更多市民加入经常锻炼的群体中,为体育消费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的购买以及场地租赁等需求也随之增长,直接带动体育消费市场的繁荣。
发挥赛事牵引,提升消费活力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举办大型赛事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赵文表示,在国际顶级竞技赛事领域,北京已成功举办两届奥运会,在赛事举办经验和硬件设施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同时,北京还积极申办如2027年世界游泳和田径锦标赛等顶级赛事,这些赛事是全球体育竞技的巅峰舞台。
“国际顶级商业赛事方面,WTT的乒乓球赛事在商业运营和赛事规格上堪称世界顶级。” 赵文建议,为提升北京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应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大对高水平国际商业赛事的引进力度。尤其是足球、篮球、排球等受众广泛的项目,通过举办顶级商业赛事,提升民众观赛体验,增强赛事的辐射效应。例如,2023年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比赛,引发了市民的观赛热潮,不仅提升了赛事门票、周边产品的消费,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北京体育商业赛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赵文认为,群众性体育赛事作为体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体育氛围和市民参与度至关重要。在赵文看来,北京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要具备强大的国际资源汇聚能力,吸引更多顶级赛事落户;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体育赛事品牌。以北马为例,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建议多举办高水平的本土赛事,吸引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参与,提升赛事品牌价值,进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
推动融合发展,挖掘消费增量
商体文旅融合发展是北京提振体育消费的重要方向。
赵文强调,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地叠加,而是通过重新架构、塑造,实现多业态的相互激荡与协同合作。
以体育赛事与旅游的融合为例,若能合理规划,让游客因赛事专程前来北京旅游,将极大地提升体育消费的附加值。例如,提前规划赛事行程,与旅游景点、酒店、餐厅等合作,推出观赛旅游套餐,让游客在观赛之余,能够充分体验北京的文化与旅游魅力。
除了观看比赛,赵文建议要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例如,应对“单一”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文化展览、特色餐饮、纪念品商店等设施,满足观众休闲、社交等多元化需求。在赛事举办期间,可以在场馆周边设置文化长廊,展示北京的体育文化历史;开设具有北京特色的餐厅,提供传统美食;打造官方纪念品商店,推出限量版赛事周边产品。
在探索新的领域方面,赵文建议要积极挖掘消费增量。他举例称,水上项目作为新兴的体育消费热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北京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延庆、通州等地的河流、运河为水上运动提供了天然场地。赛艇、皮划艇等项目逐渐受到市民喜爱,与之相关的装备销售、培训课程、赛事组织等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数智体育是另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赵文提出,在电子竞技方面,北京明确区分娱乐性电子游戏和对提升身体素质有益的数字体育项目。积极推广如竖直自行车、虚拟拳击、足球、篮球和高尔夫等项目,这些项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竞技体育与身体素质提升相结合,为体育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的运动项目训练系统,如网球训练系统,能够实时提供训练指导,提高训练效率,也为体育培训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赵文提示,桨板、飞盘、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项目,因其趣味性和社交性深受青少年群体喜爱。针对这些项目,北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培训活动,引导相关企业开发特色装备和产品,培育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市政协委员、延庆区体育局局长柳千训:探索“体育+”多元创新模式
来自体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延庆区体育局局长柳千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自己所带来的提案将聚焦“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释放消费动能”,核心内容就是希望通过重大体育赛事为牵引,全面推动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谈及如何促进体育消费时,柳千训强调挖掘“体育+”多元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跟着赛事去旅行
所谓“体育+”在柳千训看来,最有先天条件的就是与旅游的结合。
以延庆区为例,柳千训介绍延庆区今年将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计划,第一步建立户外系列赛报名平台,通过平台选手一方面可以实现累计报名减免参赛费用,另一方面参赛累积到一个数量,即可赠送延庆区内高品质、有特色的景区门票,例如八达岭长城、龙庆峡等。
一方面鼓励选手更多的参与赛事,增强延庆区高级别赛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赛事,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消费。
参赛者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还能近距离感受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赛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在参赛前后,选手和家人会选择游览北京的其他景点,购买特色纪念品,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消费。
柳千训介绍了一个成功案例:去年延庆区承办了全国U系列的短道校际联赛, 700名运动员、100余位教练员,运动员的家长,在延庆区比赛的10天里,将赛会指定的酒店全部预订完毕。
“五星级酒店我们当时给定的标间400元钱,三星级酒店300元,大家都能接受这个价格。”柳千训提到,虽然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但因为周中酒店本身的客流量并不高,通过赛事引流,利用周中的时间实现持续入住,给酒店带来了很好的收益。入住客人也十分满意,可以说是双赢。
柳千训透露,通过这样一次试验,延庆区探索出一条“周中时间利用好、价格优势吸引人”的办赛模式,通过报名赛事入住酒店可获优惠价格,让大家跟着赛事去旅行。
“体育+文化”的场景打造
与旅游结合之外,柳千训认为北京的文化特色同样是体育+的融合点。
他建议,在“体育+文化”领域,北京结合传统庙会文化,举办民俗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大赛、传统射箭比赛等。将体育竞技与传统文化展示相结合,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带动了文化消费。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体育主题展览、文化演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体育消费场景,让体育与文化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动能。
柳千训表示,通过这些举措,北京以赛事为窗口和载体,成功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感受首都的体育魅力与旅游资源。他们不仅在赛事现场为选手呐喊助威,还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与“吃住行游购娱”的深度融合,赛事的溢出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市政协委员、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腾: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来自社科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振北京体育消费,要促进跨界融合,探索将北京特色文遗元素、传统景区、文旅资源、城市地标等融入电竞游戏,促进文旅企业参与电竞赛事,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和消费“增量”。
据沈腾介绍,近年来电竞产业迅猛发展,据《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统计,我国游戏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用户数量超过6亿人。其中,电竞作为游戏产业的新生力量,发展势头尤为强劲。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电竞首次成为正式竞赛项目,并被计入国家奖牌,这不仅为体育产业精准聚焦细分人群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推动了产业链创新、提升了城市形象、助力了体育强国建设。
北京作为首都,在电竞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电竞产业名城”初具规模,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电竞相关专业,课程含电竞心理学、战术分析、电竞营销与管理等,部分学校还与企业合作研发教材课程,确保与市场需求对接。
目前,北京地区的游戏电竞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中。为了进一步推动电竞产业的发展,未来需要实现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和逐步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为此,沈腾建议制定和推出一系列适合电竞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这些课程和计划应当涵盖电竞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职业选手、教练、裁判、赛事策划、内容制作等岗位。
此外,还应当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在电竞产业链中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帮助,以促进他们在电竞相关领域创办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消费,推动电竞产业的持续发展。
编辑丨汪乃馨 实习编辑 王若愚
图片丨北京商报(记者 张笑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