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点题“科教兴国”,照应“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尊师惠师,立教、兴教才有支撑。
文件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措。
不可谓不全面。但看完之后感觉被挠了胳肢窝,不知是哭是笑。
01
最好把“鼓励”改为“必须”
尊师惠师文件中,最多的字眼是“鼓励”。
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尊师惠师服务。
并没有看到什么能落实的措施。
如何鼓励?不落实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鼓励相关企业为教师提供专属优惠活动。
鼓励相关国有商业银行为教师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教师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给予减免优惠。
企业为老师提供专属优惠,有良心的不鼓励也在做,一直在做;没良心的不会被感召,恐怕还会给借机巧立名目,补老师一刀。
银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是觉得老师挣钱多了,还是太少了?还是怕老师不会花钱?以银行一贯表现,能指望对老师慈悲为怀吗?
“有条件的地方”在交通方面减免优惠,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条件”呗。
拳拳打在棉花上,刀刀砍在空气上。
如果掏心掏肺,就出点真招,多点干货。
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怎么样?将教师满意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怎么样?
上面模棱两可,下面就虚晃一枪。
上面斩钉截铁,下面才真刀真枪。
好比当年计划生育,前些年的疫情防控,以及驰而不息的扫黄打非,那是雷霆万钧,密不透风,效果杠杠滴。
把“鼓励”改成“必须”,如何?
02
雪中送炭,赛过锦上添花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开展休养理疗活动”,美则美矣,不过是锦上添花。
一般学校“一个萝卜一个坑”,能者还要多劳,连个病事假都不敢请,歇不了。
相比于休养理疗,能在平日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不要安排老师加班加点,不要鼓励带病坚持工作,就阿弥陀佛了。
老师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比如:
坚决反对拖欠老师工资。农民工的工资是红线,老师的就不是吗?有的地方老师工资之低、拖欠之严重,令人发指。
发放公务员工资有钱,盖政府大楼有钱,发教师工资就没钱了?
坚决反对克扣、拖欠、挪用教师绩效奖金、生活补贴。
有些老师吐槽:上学期的延时费、补课费都没发呢!
坚决反对同工不同酬,坚决执行按岗位定绩效。
有些学校的高级教师,扎堆到图书馆甚至门卫。
坚决反对合同制、派遣制教师大量流入校园。
这些老师能爱岗敬业,教好书,育好人?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这些急难愁盼,上面看不到吗?
既然七部委联合发文,为什么不能啃啃硬骨头?
不妨增加上述某些条款,同时要求“失职者,按渎职罪问责”。
对于冻馁中的人,一碗送到口边的粥,比遥不可及的肉糜更加实惠,实在。
03
治标,更要治本
文件要求定期开展教师体检,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
这说明教师健康和心理问题已经岌岌可危。
网传教师平均年龄59.3岁未经权威部门核实,但是英年早逝、猝死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次七部门联合发文,应该是看到了这种状况,感到态势严重了,必须出手了。
但是破这个题,止于开展讲座、心理辅导和建立档案?
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不缺心理健康知识吧?开展讲座,会不会又变成强制打卡学习?
“大力开展教师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这个不取决于文件,以及工会,而是取决于老师有没有闲暇。
现在的学校文体场所,如果有活跃的人群,那就是局领导、校领导和非考查学科老师了。
而真正需要的主科老师、班主任忙得脚后跟打屁股,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绝不夸张。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缩水的寒暑假,要么被安排值班,要么被安排培训学习。还有些时间用来治病开刀。
偶尔陪家人外出游玩发个圈,还要被上级批评,被网友指责。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光治标,不治本,乱象丛生。
如果摊子铺得太大,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开放举报渠道。
针对保护教师权益方面各地政府不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乱作为。
一举报即调查,一调查即给反馈,举报者无需提供实名信息——
就像对待家长举报教师一样。
否则文件再好,老师读着读着就笑了:
连节假日不补课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尊师惠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