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飞行员Vinzent的问一问账号
2024年4月9日凌晨,全球年度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多地持续上演了4分28秒。
当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只透出一丝光圈之际,飞行员Vinzent和他自驾的小飞机,正飞过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一条带宽200千米的空中日全食路径上。
那一天,和在地面上的视角完全不同,Vinzent和他的朋友们见到了360度的黄昏。
当飞机途经太阳和月亮的中心,Vinzent的小飞机,在镜头里像一个悬浮的海豚冰箱贴一样,贴在日全食日月重叠的宇宙光圈里。
而这对于驾驶舱中的飞行员Vinzent来说,太阳变成了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黑洞。而他们这架飞机也瞬间变成了徘徊者号宇宙飞船。
图片来源:飞行员Vinzent的问一问账号
当周边的天际线统一变成了幽兰色,他们幻想着自己在卡门线以上飞行。Vinzent说,“那是一种人类感受到的,最接近太空的时刻。”
这是在2025年微信公开课PRO平行会场的问一问专场中,问一问创作者“飞行员Vinzent”分享的动人故事。
看到现场观众新奇和震惊的表情,Vinzent开始拼命解释:“我不是民航飞行员啊,我还不够格开民航飞机。我就是一个爱好者,在北美开一个小飞机。”不解释还好,一解释现场默契地发出一片低呼。
观众更吃惊了。
现场图片摄影:陈汐言
在2025微信公开课PRO的问一问会场,微信问一问产品及运营团队组织了一场和创作者们的面对面交流。
平时都穿着问一问ID在网络上冲浪的人们,第一次在现实世界里见了面。
Vinzent上场前,在场边换上了2025微信公开课PRO分享讲师专属的灰色定制拉链文化衫。讲到观众惊呼处,vinzent的打底体恤衫因为略长而从外套中坠了出来。
场边的工作人员上前帮助整理了一下衣服——往里掖了掖。Vinzent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随手抓了一件家居服,还以为外套肥大可以遮住。顺着他的小小窘迫望过去,那是一件棕茶色的纯棉T恤,领口处因为长期频繁的清洗而变形且卷了边。
他是松弛和自洽的。
作为问一问产品上颇具人气的创作者,他来微信公开课,表达希望认识一些和自己一样,同样深度痴迷于某种爱好的人。在他看来,那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去年圣诞节那天,天气晴好,风力不大。vinzent找到一块交通量稍小一点的空域。在空中用航迹画出了一个圣诞树的形状。
他甚至还在问一问上分享了一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用不上的技能点,“圣诞树上的圈圈用同样的空速但是不同角度的Bank来完成,左右两边的圈圈Bank角度要一样这样画出来的圈圈大小才对等!”
虽然技能点用不上,但情绪价值也是价值。
飞行员的视角和体验足够新奇和有趣,问一问用户会在问一问产品里面追更飞行员。有的人关注Vinzent本人,也有人只关注他的话题。关注人和关注话题,会带来未来完全不同的内容流。
下一次打开问一问,关联的话题会和“最近搜过”的内容一起,被优先呈现。
在异国他乡,Vinzent想家的时候,会驾驶飞机飞到迪士尼世界的上空。“因为迪士尼世界里有个北京风情街,还有个假的“朝阳门”和“天坛”。”他在飞机上,用航拍视角,“我就看着走在路上的老外,仿佛真的回到了北京的后海和鼓楼。”
图片来源:飞行员Vinzent的问一问账号
和Vinzent一样,收到微信官方邀请的时候,微信问一问创作者陈汐言还在隔了半个地球的乌干达。那时候她还没定回国的机票,但是她的家人鼓励她,一定要回来参加。
一到微信公开课现场,问一问专场里,由问一问产品和运营团队分工组成的工作人员立刻就认出了陈汐言。
主持人欣妮说;“我看了你写的经历、游记、攻略、剧评、草莓和招财的故事之后,我仿佛认识了三次元世界的你。”“仿佛感觉在现实中就已经和你认识很多年了,我们是一个老朋友。”
在陈汐言的问一问分享中,电影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她曾经自述,“自幼没有妈妈,一直觉得母亲是不够爱我才不要我。”后来她看了电影《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忽然觉得,“当自己真的也到了妈妈当年的年纪,才能真正理解妈妈的辛苦和伟大。”
她跟自己和解了。
——“她不顾一切地把我生下来,就已经给了我足够的爱。”
现场图片摄影:陈汐言
2024年5月底,陈汐言开始陆陆续续在问一问回答问题。由于微信问一问的账号体系用的是视频号ID,而视频号又直接关联微信公众号,用户在微信生态里可以自由流动。
起初,问一问对陈汐言来说,就像个树洞。
“(问一问)这里也没有人认识我,我想说什么说什么,真的会让人分享欲旺盛。”
后来,当她在问一问产品里收获了更多陌生的关注和善意,她开始觉得“问一问有温度、真实、有用,透过文字可以看到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真实又鲜活的人。”
在微信公开课问一问现场,陈汐言也坦言,“我源源不断的,各种类型的分享欲得到释放,而我分享出来的情绪、生活、观点以及困惑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
“即兴发挥,真诚分享。”“问一问之于我,是救赎。”
离开网络,来到现实世界。陈汐言在微信公开课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的问一问创作者。
有前面提到的飞行员Vinzent,有来自云南普洱的蔓游世界,来自北京的和天天一起向上,来自杭州的佳丽智游日记,还有来自厦门的远爸爱阅读,来自广西南宁的随遇而安的包包,来自广东的“宣宣的探险乐园”。
大家除了来自五湖四海之外,各自也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和身份。宝妈、有老师、有飞行员、有房产经纪人、社区服务者、电网工作者等等。
问一问上面的用户画像开始多元了起来。而巨轮之上,用户注意力和行为的改变,也正在影响着潮水的方向。
对于创作者陈汐言来说,第一次在线下见到了产品背后的真人,见面又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一切让她感到亲切:“我能感受到他们也和我一样,深爱着这个产品。”
“热爱会让一切生根发芽,长成大树。所以我也坚信,在这个充满了虚假信息的年代,问一问的价值还在上升。”
2012年4月,在微信发布的4.0版本中,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朋友圈”上线。
此后12年里,朋友圈和微信的社群一起,几乎成为了“私域”的代名词,深刻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的线上格局。
2023年3月底,当微信开始小范围内测“问一问”产品,就已经意味着微信生态从此前相对封闭的私域场景,逐步向着公域的方向又迈了一步。
从官方视角,问一问是真想通过产品的逻辑,来解决用户在搜索场景下的内容需求。
早在2023年内测时,微信官方就曾这样介绍:在问一问首页,用户可以看到我们为你推荐的优质有趣的问答。浏览别人回答的过程中,欢迎你对感兴趣的问题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经验。你还可以直接进入问题广场,直接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回答。
到了2024年,问一问产品经理团队慢慢发现,问一问这个产品,从最初做产品设计时,只是简单地想通过创造一个场景,连接对某个问题和认知有需求的供需双方。到运营一年多,有了更多的用户数据积累后,问一问产品内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小的内容社区。
尤其是问一问有了“发布”功能后,mia、lifeng、jimmy等披着创作者马甲的产品经理们几乎同时发现,很多用户会主动通过“发布”功能来分享,甚至在这里找到和自己兴趣相似的人。
这种自发的活跃,和用户在搜索场景主动搜索内容不同。
“很多用户会在问一问不带任何目的地刷下去,甚至他在推荐的流里看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参与进去”
这个发现让产品经理们兴奋。
因为他们离定位中的产品目标又近了一步:在微信生态供给侧,做一个整体产品基调真实的产品。一方面,为搜索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输入;另一方面,在用户侧,他们想通过问一问的开放式出口,承接朋友圈无处安放的、外溢的鲜活资讯、认知、经验甚至是情绪。
发出不超过500字的问一问社区问答,就能自动生成海报,还可以分享朋友圈。
目前问一问的抵达路径有两个,一个是正向去寻找:用户要通过微信——搜一搜——问一问,这样曲折的产品路径才能找到问一问的社区入口。
另外一个路径是逆着逻辑去寻找:因为它深藏不露地隐藏在用户的搜索行为里,只有搜到某个具体的词条,词条下关联的多个答案和选项中,可能有一两个结果的来源是问一问,从问一问的问题里,用户可以连接到背后抱团小热闹的小小社区。
对普通用户来说,问一问现有的收藏功能隐藏的非常隐蔽,不容易找到。推测未来随着问一问生态的更加丰富,微信可能会调整这个功能的的产品按钮。因为对于知识类的内容来说,用户天然要找一些有用的内容,而“有用”的下一个动作就是“收藏”。
根据我的观察,问一问的产品团队好像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产品发布”功能上了——他们在想方设法地引导用户在问一问写消息。这两天在问一问社区冲浪体验下来,问一问的产品发布功能和用户体验,是最流畅和最好用的。
图片来源:飞行员Vinzent的问一问账号
在2025微信公开课现场,飞行员Vinzent表示,作为一个手机里图片很多的人,他早就发现了问一问在微信体系内的便利之处:
“因为用安卓机,每次发图,总是无法第一时间找到相册的第一张图。”“但是发问一问,可以直接调用微信朋友圈里选好的图,特别省事。”
从朋友圈到问一问,用户几乎无意识地途经搜一搜,丝滑地把两个内容生态产品连接起来了。
在搜一搜里做问一问,是一个很重要的产品动作。
搜索业务发展到今天,从引擎年代的1.0,到内容年代的2.0,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
早年百度和各类浏览器的搜索,供给资源除了来自于全网信息聚合,也有百度知道作为搜索引擎的一个板块,后来成长为纯问答平台,用户提问,其他用户回答。其中无法覆盖的很多长尾供给来自于产品合作的内容商和渠道商,定向做内容,丰富品类。
后来的短视频和小红书等有内容的生态,搜索逻辑开始反了过来,因为UGC内容平台天然具有内容丰富、纹理细腻的特点,所以产品内可以沿着内容做搜索。
百度今天搜索的信心不足,来自于APP孤岛导致的供给出了问题。而抖音和小红书的搜索能成,也是因为有真人和有内容。
微信生态的内容,此前更多来自于长文生态。长文里缺少短句式有用的信息和一手动态,再加上长文门槛高,创作者占比很低。
而搜一搜里面搭建的问一问,被定义为500字内的短经验,它比微博140字复杂,但又比长文门槛低,有机会从创作者(人)的源头处加大供给。
目前国内图文生态流最丰富的内容社区是小红书。一个亿左右日活跃的产品里,蓬勃生长着ID类和匿名类的各种图文内容。
但近年来,小红书基于纯图文内容用户渗透率和用户时长等关键指标考量,开始在图文社区内加大了视频和直播内容的供给。但在图文社区推视频流会得罪一部分图文用户,因为图文社区最初的用户心智,是因为用户不喜欢沉浸视频流才选择小红书的。
做图文问答,问一问的产品逻辑很通顺。
因为它生长在微信之中,生态内早有视频号等产品承担了视频责任。问一问可以专注文本问答和图文资讯。至于国内做问答更早,品牌形象也曾深入人心的知乎为什么没上桌?
那是因为短视频时代,千万日活跃的产品量级和最低门槛也要过亿的国民应用相比,没有可比空间。
而对于做知识问答起家的知乎来说,当他们在产品中放弃“真实”,开始知音体和故事会风格的虚构故事“严选”时,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做知识和问答的定位,走向了另外一条流量追逐之路。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导王建国教授近日在他的经济学课上跟学生说:“关于技术进步,不用恐惧。“
“AI是效率工具,但不是高维视角。”“它在平行空间对现有信息高效处理,效率远超人类。但未来会发生什么,它不知道。如果信息源是错的,AI的输出也将是错的。”“人蠢,AI也蠢。所以,人类要相信自己。”
在搜索所需的关键知识领域,也存在关于真人信息和AI信息的逻辑悖论。AI效率高,成本低,但很容易生产“脏消息”。真人发布的消息,真实,有用,灵动。
而北大元培学院院长、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导李猛教授则说,“相信技术的进步,会让虚拟场景的虚拟体验变得更好。”“当AI 变得触手可及,真实反而开始变得稀缺。”
问一问产品经理mia说,未来一年他们想做的是:“在生态上,还是会继续坚持真实的生态导向,主要是想让普通人和普通人能够留在这里,去找到兴趣和共鸣。让有相似经历的人,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能真正地讨论起来。”
“在作者维度上,让更多普通人交流讨论,有更多有意思的话题,问一问想激发更多的普通人来分享。”
问一问产品经理Jimmy也做了一些补充,“问一问非常尊重某一位创作者在这里成为鲜活的个体,大家也会发现问一问平台从来没有强调垂类的概念,没有限制一个人一定要在某个领域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能给有需要的用户,通过搜索、通过提问等渠道,能够给有需要的用户一些满足,我们觉得对所有的用户、对所有的创作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满足感的事情。”
图片来源:飞行员Vinzent的问一问账号
飞行员Vinzent第一次使用问一问,并在问一问上面写消息时,他人正在美国追日全食。
此前Vinzent几乎不在除了微信朋友圈外的社交媒体做分享。当他驾驶飞机拍到日全食的那一刻,他第一次顺着朋友圈和搜一搜,在问一问的公域平台分享了“开着飞机追日食”的内容:飞行中的小飞机窗外,光影中呈现出震撼的360度的光晕。
在问一问收到强烈的正向互动反馈后,Vinzent得到了一个启发: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个内容,为什么不投稿出去给专业人士看一看呢?
于是几天后,美国网站Space.com日全食摄影比赛中,已经截稿的主办方又额外给Vinzent增加了一个特别奖项——飞行员视角的日全食实在是太独家、太稀缺了。
后来这条内容在全网有超过3000多万次播放,而信息的源头,来自于微信问一问。
2025年1月9日,2025年腾讯公开课PRO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行。会议通过平行会议的方式,在一天的时间内,安排了22场交流。
对于参会者来说,每个人在特定时间只能专注去参加自己的会,很难有机会去平行会场。这在无形中就为每个会场,筛选了最匹配主题的创作者和开发者。
微信公开课上,生态创作者、开发者和产品的设计者和运营者一起,有了一场前行之余的思考和对谈。
过去这一年,微信平台生态多元严谨。不鼓励中心化,很少在外看到榜单。不希望看到强者恒强的状态。
微信官方也希望传递与倾听更多声音。
和往年一样,微信还在坚持着他们的长期主义:微信最小单位是原子。在10亿用户的生态里,以原子为组件,让身处其中的人和机构发挥创意,搭建积木产品,创造更多可能。
图片来源:飞行员Vinzent的问一问账号
飞行员Vinzent在问一问找到了生活方式分享,“每天落地之后,最喜欢躺在飞机的机翼上,打开一罐啤酒。
机翼是产生升力的重要部件。“黄昏和夜晚的时候,躺着看星空也很有意思”。
而另一位ID为“叫醒奥特曼”的宝妈则在问一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双重角色:“作为提问者,我找到了答案;作为回答者,我得到了价值。”
对于问一问产品中的普通用户来说,最大的喜悦和收获常常来自于一些很微小的事情。比如:
——你的问题,我刚好知道答案。
——聪明人为什么会相信疯狂的事情?许多故事都始于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时刻。我们将研究商业故事的意义和目的。并重新审视情节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