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呵护“地摊经济”要管理更要服务
近段时间以来,安徽省绩溪县政府门口的地摊夜市“火”了。据媒体报道,一到晚上,这个夜市摊贩云集,顾客熙来攘往。县政府的院子里不仅提供免费停车位,政府办公大楼也对外开放服务,摊贩与逛夜市的群众可以进去接热水、使用卫生间,这一举措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与绩溪县地摊夜市的和谐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城管与地摊商贩之间经常上演“猫鼠游戏”:城管追逐驱赶,商贩四处躲藏,有时还因此引发一些舆情风波。
“地摊经济”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实实在在的需求。以笔者所住小区为例,由于是新建小区,住户面临着生活物资采买不便的问题,加上小区周边还有施工的工地,建筑工人购买日用品也成了一件“烦心事”,于是流动的水果蔬菜摊、小吃车、日用品店等应运而生,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然而,笔者也注意到,每逢摊贩出摊时,道路拥堵、垃圾遍地、空气和噪声污染等问题会接踵而至。因此,能否做好规范与服务就成了“地摊经济”能否有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一些对“地摊经济”不太友好的地方,一刀切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问题频发,这些执法方式不仅缺乏温度,也是“懒政”的表现。相反,在宽容度较高的地方,政府服务意识比较强,善于规划,能够因势利导,打造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夜市,如天津的“姚村夜市”、哈尔滨的“师大夜市”、青岛的“李村夜市”等。
由此可见,“地摊经济”的良性发展并非没有章法。笔者认为,对于“地摊经济”我们需要更新观念。首先,它并非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而是人间烟火气的重要体现,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合理容纳远比简单粗暴地驱赶更为妥帖。其次,“地摊经济”是本地人口、外来人口融入区域社群、促进社会和谐共融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同时,仅靠某个单位或部门规范管理“地摊经济”的做法已被证明行不通,由所在的街道、社区统筹包括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环卫等各方力量为“地摊经济”提供人性化、精细化服务,不失为一个思路。
令人欣慰的是,除了绩溪县,多地也在积极探索“地摊经济”的管理之道。如河北省张家口市针对“地摊经济”发展面临的痛点,制订印发了《市容市貌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三项措施》,引导地摊有序入位;四川省自贡市按照疏堵结合、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原则,对尚未完善商业配套的区域,允许临时摊点规范经营,同时落实定时、定点、定品种管理法,设置公示牌,将服务内容、经营人员等信息进行公示,确保商贩规范经营;河南省汤阴县制订了多条服务保障“地摊经济”的配套措施,如规定出摊、收摊时间,统一铺设地布,配置垃圾回收篓;江苏省则在新年伊始提出以“摆摊经营更规范、市容市貌更有序、城市烟火更浓郁、市民生活更美好”为目标,助力夜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满足老百姓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
这些举措无疑向人们展示了规范发展“地摊经济”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地摊经济”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合适的工作场景,为服务民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因此,如何把准“地摊经济”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打好长短期发展的“组合拳”,不仅考量着城市运营者的智慧,更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张驰)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