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课题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钱明辉、应芷安、潘菲
界面新闻/界面智库:崔宇、毛盾、王玉
2024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界面新闻/界面智库等(以下简称“课题组”)联合启动了“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旨在科学评估不同区域“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水平,发现各地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为各地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兼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参考。课题组撰写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报告》,已于11月9日在南京举办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
相关阅读:
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报告:成都、武汉、上海位居前三,部分中小城市更“爱才”
中国城市人才政策有哪些特征?离“人才友好型”还有多远?
为了深入了解东中西各地区县域城市(包括县和县级市)的人才政策现状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水平,课题组还选取了浙江台州、湖北襄阳和四川宜宾下辖的19个县域城市作为观察样本。继对西部地区的宜宾珙县进行分析后,本文将以东部地区的台州温岭市为研究案例,通过深入访谈来自不同层级的人才代表,进一步探讨县域城市在爱才、引才、育才和用才等方面的新做法和新挑战。
相关阅读:
县域人才政策观察④ | 县域人才政策如何突围?宜宾市珙县的探索和启示
总体来看,温岭在绿卡服务基础度、引才类型包容度、落户政策覆盖度、终身学习支持度及特色人才需求度等方面,在调研的19个样本县域城市中位居前列。然而,温岭在自主引才支持度、人才预算侧重度、健康保障全面度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绿卡服务基础度方面,温岭这一指标得分为0.8,超过台州县域城市的平均值0.73,与台州市一级的得分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温岭并未简单采用台州市统一开发的人才服务系统,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融入了一系列具有温岭特色的服务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人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引才类型包容度和落户政策覆盖度这两项指标上,台州、襄阳、宜宾的县域城市普遍展现出了比市一级更高的水平。特别是,温岭以及台州的其他县域城市在这两项指标上的得分均达到了满分1分,表明这些县域城市在引才类型上具有较高的包容性,能够吸引和容纳多种类型的人才。
具体来看,以温岭为代表的台州县域城市不仅展现出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还表现出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例如,在温岭人才绿卡里,一些优惠措施和服务内容对高技能人才同样适用,相较之下,多数地区的人才绿卡仍然主要面向高层次人才。
中共温岭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温岭市委人才办”)对课题组表示,温岭市对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视,尤其是作为制造业大市,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非常旺盛。为了培养这些关键人才, 温岭市设立了台州第一技师学院,并正在新建职教城,筹建温岭职业学院,专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技能人才评价方面,温岭市采取了一种创新的评价方式,侧重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而逐渐淡化学历职称等传统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更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此外,温岭市在技能型人才支持上有自己的个性化方案,与台州市的政策有所区别,更加突出对实用性人才的评价和支持。目前已经实施过两届技能型人才评选,评选出的人才在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接近高层次人才的待遇。
课题组此前对19个样本县域城市的研究发现,在终身学习支持度以及特色人才需求度上,温岭的得分分别为0.8和1,均超过台州县域城市的平均值,与台州市的得分持平。
中专毕业后成长为高级技能人才的李军辉向课题组表示,作为温岭本地人,他的职业成长之路与温岭市的人才政策紧密相连。年轻时,他曾在杭州和上海闯荡,但因学历限制在大城市中的竞争力不足,导致职业发展受限。2011年技术工人竞赛这一契机让他决定回到温岭。此后,李军辉连续几年在市里比赛中获奖,这不仅让他享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让他看到了在本地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在职业晋升方面,李军辉从车间普通的钳工逐步晋升为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这一过程中,温岭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鼓励企业将政策落实到员工成长和发展中,而企业也逐步完善了人才职业规划机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政府实施的这些政策,使我们得以在行业中发挥所长,贡献力量。同时,荣获市级荣誉和奖励,也是对我们专业技能的高度肯定。此外,从政策落地时间看,也是非常高效的,通常在一个月内就能完成。”李军辉称。
在扶持基层技能人才方面,李军辉提到,温岭的人才政策既继承了国家和省级政策,又结合本地特色推出了延伸政策,如“曙光匠才”政策,这对温岭的人才梯队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外,温岭还鼓励“曙光匠才”参与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为年轻选手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从而培育了更多技能后备人才,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岭“曙光匠才”的评选对象是在温岭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工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工匠型人才。该政策旨在优化工匠队伍生态,加速技能人才集聚,激发其创新创业创造活力。遵循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评价方式评选工匠人才,并给予房票补助、生活津贴、医疗待遇、人才公寓入住、子女入学、健康体检、金融扶持、人才服务等八方面的政策待遇。其中,Ⅰ类人才最高可享受50万元房票补助,子女入学参照温岭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执行;Ⅰ类、Ⅱ类人才,在本市无住房的,可申请入住市人才公寓;还可享受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经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补助、信用担保贷款贴息、周期内一次健康体检、申领“台州人才码”等政策。
来自陕西的姚佳辉,在2014年专科毕业后,通过企业校招来到温岭一家机械设备公司。在2022年评为“曙光匠才”,他表示,这几年深切感受到温岭市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
“对于外地人而言,住房和子女是比较关注的两个项目,现在住房补贴是直接兑现房票,还有一定金额的补贴以及员工子女入学优待,这个最早我来的时候都是没有的。此外,还有荣誉,诸如‘曙光匠才’、‘台州技工’等社会荣誉让员工感受到温岭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而且申请成为‘曙光匠才’的过程非常迅速,大约一个月左右就能得出评比结果,之后各项福利和补贴也陆续到位。”他称。
不过,姚佳辉指出,未来随着技能人才的基数不断扩大,希望可以再进一步优化一些细节,比如,为技能性人才设立单独的绿色通道,以便在享受福利时更加快速便捷。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坚实支撑,同时也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积极助力。在海外工作20余年的林峰博士于2023年选择回到家乡温岭,他强调,温岭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不仅提供了优厚的经济待遇,还在研发平台、科研环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温岭在高层次人才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温岭市科技局对课题组表示,对新认定的全省重点实验室、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给予50万元、3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
此外, 温岭对新引进的全职顶尖、领军、高端、特优、高级创新人才,按人才年薪的60%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薪酬补助,林峰表示,这种政策的补贴也进一步减轻了企业引进人才的负担。
不过,温岭虽然对企业提供相应的引才补助,但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温岭在企业自主引才支持度方面的得分为0.5,仍低于市一级水平。相比台州市,温岭人才评价仍由政府主导,统一制定标准和流程。这种模式虽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但难以充分适应不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温岭市委人才办表示,已经意识到相关问题,关于授予企业自主认定人才的权限正在积极推进,将在科研平台中先行试点,随后将逐步下发至企业。
从人才预算侧重度来看,温岭得分仅为0.02,不仅低于台州市的0.86,也低于县域城市的平均值0.06。对此差异,温岭市委人才办回应称,差异主要在于不同地区的人才预算统计口径不同,从实际的预算总额来看并不低于台州其他县域。台州市一级的人才预算统一归属于台州市委组织部,在县域方面,如温岭的人才预算并非统一安排给温岭市委组织部,与人才相关的支出按照项目分布在组织、人社等不同部门。
为了能更全面的反映人才预算的情况,课题组认为,人才预算统计口径有必要统一管理,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后续的分析、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此外,在健康保障全面度方面,温岭得分为0.2,同样低于市一级得分,诸如补充商业医疗、以及挂号、陪同就诊、专属医疗等与就诊相关的服务存在一定不足。
对于下一步的人才工作,温岭市委人才办表示,一是重点围绕“两城两湖”建设招引人才,即以九龙湖为中心,推进中心城区、泽国、大溪“大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品质新城;以龙门湖为纽带,向海图强,推动经济开发区、松门、石塘一体化发展,建设滨海新城。二是建设高能级平台, 如2023年温岭市依托机床装备产业优势,联合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台州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对于此类的平台打造将是温岭下一步的一个重点。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教科人一体统筹推进,探索企业、高校、科创平台人才“互聘共享”流动机制,放大“先投先股”“先投后股”等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温岭市委人才办还表示,将继续推进人才服务环境改革,启动建设几千套人才公寓以及完善就医绿色通道等。同时,为促进本地人才回流,还将举办大学生返校日等活动,并邀请温岭籍医生回乡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