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文汇两会特刊 | 上海原创精品迭出叫好叫座

图片

图片

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上海舞台展现出韧劲与活力。截至2024年12月初,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共举办演出9732场,其中本市演出6904场,国内外巡演2828场。杂技剧《天山雪》等11部作品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重大节展提质增效,赋能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推出66台主体演出、24台国际交流演出,均创历届之最。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名团含金量”“首演占比量”创历史新高,吸引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1.6万余名艺术工作者来沪举办370余项、1600余场展演活动,综合带动消费超40.16亿元。

上海成为“现象级”作品的孵化场、优秀艺术家的成长地。2024年,《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落实部署,为高水平实现文化能级跃变提升铺设宽阔跑道。在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的进程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行稳致远,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将越来越鲜亮。

图片

“上海出品”成为市场硬通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海原创、上海出品交出亮眼答卷。38部(折)舞台艺术作品入选中宣部、文旅部重要创演片单。作为全国唯一一部参演昆剧作品,昆剧全本《牡丹亭》入选“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入选“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上海滑稽剧团阮继凯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上海歌舞团朱洁静等14人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绽放于舞台,“上海出品”成为演艺市场硬通货。

红色基因流淌于城市血脉,为文艺创作提供丰沛养料。2024年10月,集合了八个不同版本的《红旗颂》珍藏版黑胶唱片由上海爱乐乐团制作发行,赋予经典作品更广泛的艺术表达和时代适应性。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淮剧《火种》、京剧《龙潭英杰》等经过修改提高,焕新亮相申城舞台。《天山雪》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使上海杂技人在通向艺术高峰的路上迈向了新的高度。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表示:“创作团队四赴新疆,上天山踏访上海知识青年援疆润疆的足迹,将现实的艰辛和艺术的浪漫在舞台上融于一体,感动人心。”

图片《天山雪》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使上海杂技人在通向艺术高峰的路上迈向了新的高度。

传统文化绽放现代光彩,为舞台艺术注入创新活力。作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舞剧《李清照》延续了“上海出品”高格调,让观众在剧场邂逅宋韵古意。踏上巡演之路的舞剧《永和九年》持续打磨提升,在墨色依然的艺术蓝本中寻求新的发现和感悟。“以敬畏之心回应古典,在细节中体现古今融汇之美,是艺术创作的显著特征之一。”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上海原创作品在历史文化题材的开掘上用心用情用功,辐射面、影响力日益扩大。

演艺资源配置能力升级,为国际合作拓展广阔空间。2024年8月,中英合作的上海版《蝴蝶夫人》在上海大剧院首演。“2024年是歌剧《蝴蝶夫人》首演120周年,也是歌剧大师普契尼逝世100周年,上海版《蝴蝶夫人》首演意义非凡。”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上音歌剧院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比才歌剧《卡门》,覆盖“教创演研”模式。上海歌剧院集结中外力量,推出莫扎特歌剧《唐璜》。上海爱乐乐团受邀参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中国乐团首次在瑞典奏响《红旗颂》。上海昆剧团携全本《牡丹亭》(精华版)赴法国巡演7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上海芭蕾舞团携芭蕾舞剧《茶花女》登陆澳洲,展现海派芭蕾魅力。

围绕优质IP“同题共答”

以优质IP为核心打造“新上海叙事”,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永不消逝的电波》《千里江山图》《繁花》等有着广泛受众的IP在上海舞台找到“同款”,见证着深化改革的时代脚印。

创作“同题共答”,打造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名片。上海出品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迄今已演出超过700场,在青年观众群体中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新时代海内外演出场次最多的红色经典。2024年6月,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进行了世界首映,“影舞融合”为红色经典注入新质审美。“这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呼唤。”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舞剧电影的拍摄可视作红色IP的“再出发”,通过剧场和影院“双向互哺”的新模式,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

图片

转化文学精品,小说成为多种艺术门类的母本。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书写了燃烧的革命岁月和上海的历史文化,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已达成俄、英、德、法、越等10余个语种版权输出意向。在纸书热销的同时,成功推出广播剧、有声书、评弹、舞台剧、连环画等版本,将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群像深切地定格在舞台上。根据茹志鹃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芭蕾舞剧《百合花》完成内部试演,在传承红色文化、创新海派芭蕾表达上再登新台阶。

打通产业边界,“现象级”IP得到全方位开发。金宇澄在《繁花》里“不响”,电视剧、舞台剧、评弹都“响了”。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舞台剧《繁花》、舞台剧《长恨歌》、音乐剧《爱情神话》、方言舞台剧《魔都俏佳人》等汇聚“遇见海派风华”板块,与北方戏剧交相辉映。据悉,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将以《爱情神话》《繁花》等IP作为内容驱动,横向发展商品授权和空间授权,提高演艺产品文化附加值。

升级原创力量“孵化器”

“柏林爱乐在上海”交响乐音乐会6000余张票5分钟售罄,吸引超过47%的外省市观众和10%的境外观众;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总票房超8000万元;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伊丽莎白》等多部名作重回申城舞台,激发市民游客的观演热情……2024年,演艺大世界持续释放强劲聚合力。截至2024年11月底,亚洲大厦、市百一店、世茂广场、上海大世界的“星空间”剧场数量达到56个,7300多场演出吸引49.81万人次,再创新高。伴随演艺新空间发展而加速孵化的沉浸式戏剧创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领跑”全国。

重大节展打造原创“孵化器”,让优质作品从上海起步,走向世界舞台。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首次在沪演出项目比例超九成,其中22台国内原创剧目开启上海首演;在20个展博览项目中,首展比例达85%。艺术节创设“扶青计划”力推多部原作新作,在上生新所、今潮8弄、胜利电影院等潮流打卡地一展风采,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从孵化、创作、演出到“走出去”的全链条扶持。上海正以更包容的姿态成就青年展示奇思妙想,以更成熟的机制为他们铺就通往世界舞台的道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5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破天一刀99999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